安置房项目可行性计划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94145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置房项目可行性计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安置房项目可行性计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安置房项目可行性计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安置房项目可行性计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安置房项目可行性计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置房项目可行性计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置房项目可行性计划报告(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整理分享 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工程(一期)(二)承办单位:(三)项目地点:一期用地位于龙山社区规划总用地的北部,北临淮海路(四)项目性质:新建(五)项目法人代表:(六)项目建设规模:总占地面积981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747.5平方米,其中:住宅13828平方米,商业2919.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182.02万元。(七)项目建设期:12个月(2012.820138)。(八)可研编制单位: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九)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1、编制依据(1)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安徽省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

2、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3)萧县城区开发总体规划(4)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宿州市定额站宿州定额信息2012年第二季度(6)民用建筑设计规范;(7)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8)国家计委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9)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技术资料;萧县建设、环保、土地等有关部门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审批材料、证明材料等。2、编制范围本项目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项目选址与建设环境条件(3)项目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4)项目总体布局方案(5)工程技术方案(6)环境保护

3、、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7)项目运营和实施计划(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效益分析(10)项目结论与建议二、项目业主简介萧县建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6月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交通、能源、通讯、电力、水利等城市基础设备建设投资;利用财政预算内间隙资金、预算外正方形基金担保业务;开展城市经营、土地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的投资。三、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规划总用地9814.72住宅户数(套)户1503居住人数人5254总建筑面积16747.5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3828商业建筑面积2919.55建筑基底面积2894.66建筑密度 %29.57容积率-1.

4、7四、主要结论与建议(一)主要结论本项目系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的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维护了萧县的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改善了城市面貌,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该项目还会衍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投资的步伐,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因此,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显著。(二)建议建议在工程建设中建立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的机制,更有效地控制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使投资的效益最大化,以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总效益。期间严格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招投标,并加强过程管理,明确权责。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加快萧县城区建设

5、,推进萧县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推进萧县大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市,是县委、县政府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进萧县崛起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继续强力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经济适用房无疑是最大的前提,谁先把社会保障性质住宅工作做好、做到位,谁将率先抢得建设先机,赢得发展主动。可见,安置房建设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先行作用日益明显,一是保障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城区的建成面积不断扩大;二是为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使其能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促进了房地产开发业的健康发展。本项目是萧县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萧县向城西扩展、发展的主阵地。如果不抓紧做好

6、安置房工作,必将错失加快建设发展的良机,丧失新一轮区域竞争的主动权。而且,安置房工作宜快不宜慢,时间拖得越长,风险就越大,付出的成本就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好安置房工作,就是抓机遇、抓发展、抓融入,因此,在思想上、行动上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定要以快速推进的工作成效,把机遇转化为现实。 二、提升城区形象、改善城市环境的迫切需要萧县的经济是新兴城市经济,而城市的发展往往取决于良好的城市环境,环境出形象、出效益、出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萧县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无不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环境形象的提升。通过建设经济适用房,使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7、。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站在萧县长远发展大局的高度,本着对民众负责的态度,加快安棚户区改造置房建设,以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进而提升长萧县城市环境吸引力,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已迫在睫。三、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和城市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且还涉及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问题。对此,萧县县委、县政府对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将安置房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县安置房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及管理有序的运行轨道。近年来,萧县不断加快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步伐,但仍存在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的建设速度跟不上棚户区改造

8、家庭要求改善住房条件的现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还不能完全满足棚户区改造家庭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安定。为此萧县县委、县政府极力加快经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进度。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模式,积极推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市场化运作,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鼓励和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开发建设单位参与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切实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本项目的建设顺应萧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发展思路,所有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全部安置棚户区改造家庭,开发建设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棚户区改造家庭的住房条件,加快工程建设,努力把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

9、力争让棚户区改造家庭早日住上安置房。四、以民为本、造福于民的体现以民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造群众之所福,这是获得群众支持的唯一途径。萧县根据国家和安徽省有关规定,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要求,让棚户区改造家庭从中感受到了新旧变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成为政府建立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对于群众来说,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的建设一方面将优化发展环境,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新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小区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棚户区改造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因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而取得的发展成果必将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惠及百姓。具体到本项目的建设,还

10、将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环境资源,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建筑典雅、商住相宜、管理便捷的现代化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并体现本安居房小区 “亲、善、美”的和谐宗旨。因此,抓好本项目建设工作,既是落实萧县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解决棚户区改造家庭住房问题的具体举措,又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萧县发展的现实需要。可见,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一、场址所在位置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萧县县城东部,北临淮海路,西邻行政大道,南邻交通路,东北部为铁路线,规划总用地面积23.7公顷。一期用地面积9814.7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6747.5平方米,位于龙山社区规划总用地的北部,北临淮海路。二、场址现

11、状 基地内建筑多为一、二层居民住宅,局部三层;建筑质量、样式参差不齐,其中一层居民住宅居多,建筑质量较差。位于基地北部的萧县二中和西南部的龙山小学,规划予以异地重建,其中龙山小学搬至萧县二中现址处。 三龙支河自东向西穿过基地南部,一条110KV高压线穿过基地东南部。基地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基地内无需要保留的建筑、树木、古迹等。 一期规划用地地势北高南低,与其他地块相比,现状建筑密度小、建筑多为一、二层居民住宅,建筑质量较差,易于先期的拆迁和开发,用地西部为萧县二中,规划予以异地新建。 三、场址建设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萧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

12、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0,年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11.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0-2480小时。2、水文条件萧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萧县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亿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丰枯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

13、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3、地质地貌萧县主属黄淮海冲击平原,地面高呈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拨高度介于32-50米之间。地形大致可分为两个单元,即东南部分布着一些低山丘陵,其余为黄泛平原。山丘、谷地占总面积22.2%,平原占77.8%。土壤为潮土类、褐土类、石灰土类、棕壤土类、砂疆黑土类,以淤土、两合土、沙土、盐碱土、土淤土为主,其中淤土平均有机质1.35%、碱解氮含量为70mg/kg、速效磷含量15mg/kg、速效钾

14、含量120mg/kg、PH值为7.0,两合土平均有机含量1.25%、碱解氮含量60mg/kg、速效磷含量12.5mg/kg、速效钾含量100mg/kg、PH值为7.2,沙土平均有机质含量1.1%、碱解氮含量为50mg/kg、速效磷含量8mg/kg、速效钾含量75 mg/kg、PH值为7.5。萧县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4、工程地质条件萧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

15、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萧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 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粉细砂,浅黄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