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9412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范例 学习指导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二0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3(一)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3(二)专业历史沿革3(三)专业办学优势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4(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4(二)专业发展目标5(三)人才培养目标5(四)专业建设关键指标5三、专业建设内容6(一)校企共同制定才培养方案,以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6(二)依据岗位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7(三)完善“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9(五)系统设计中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1(六)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培养高

2、端技能型人才15(七)加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以提升专业信息化水平16(八)拓宽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升专业服务社会产业能力17(九)多方联动,以建立企业参与、全程监控、全员评价的评价体系17四、绩效考核指标17五、专业建设经费预算19六、专业建设保障措施23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联产业为装备制造业,山东半岛是中国重要制造业基地,而潍坊又是山东半岛制造业核心城市,同时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建设聚集地。潍坊工业基础雄厚,拥有一大批像世界500强卡特彼勒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潍柴动力、北汽福

3、田、福田雷沃、雷沃重工、凯马汽车、鲁中农机等先进重工制造企业,潍坊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核心产业体系,其中涵盖了汽车制造、内燃机制造及零部件、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石油机械、风电产业、电子器件等众多产业。山东及潍坊市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运营的开展,急需一大批机掌握电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与维护和机电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的优秀国际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专业历史沿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始建于2001年,2006年该专业被确定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首批强势建设专业, 2008年该专业成为首个与世界500强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校企共建专业,2009年该专业被山

4、东省教育厅评认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 2009年以该专业为基础建设的卡特彼勒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年来,该专业已发展为现有在校生964人,已累计培养六届毕业生共1647人。该专业已形成鲜明的国际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特色,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创出了特色、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专业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专业办学优势1专业办学理念超前。该专业是与世界500强美国卡特彼勒共建专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吸收卡特彼勒生产体系的先进理念,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综合素质过硬的国际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具有省级示范作

5、用的“卡特彼勒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团队”。该团队由企业高级工程师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 80%以上教师在SEM培训中心接受卡特彼勒生产体系培训,“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85%,师资力量雄厚。3教学实施先进。该专业具有国际一流的教学实训条件。现拥有各类设备价值2200多万元,教学实训场所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投资1700多万元在校园内建成“SEM培训中心”,设有SWE、焊接、装配、数控机械加工、工程机械维修、质量和创造力等七大培训模块,教学实训设施国际一流。4办学成果丰硕。该专业教师团队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教育省

6、级教学团队1个,潍坊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申获国家专利2项,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5门,出版规划教材13部,承担省部级课题23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门。学生获全国家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获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AUtoCAD机械设计一等奖1项,获省级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数控技能大赛等各类大赛一二等奖37项。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

7、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与世界500强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力度,与世界500强卡特彼勒等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建立课职业资格课程标准,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按照实践教学比重达到总学分(学时)的一半以上要求,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

8、学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专业发展目标依托装备制造业,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5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打造一支德、才、艺兼备的“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 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双岗胜任,学院教师、企业专家双向互聘,学术水平、技术技艺双高兼备),并达到省级教学团队标准;创建“设备与企业接近、管理模式与企业相通、师资与企业共享”的山东省一流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和机电工程培训基地;

9、积极推行“双证制”,学生毕业时不仅取得毕业证,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多方资源共享;深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内涵发展的建设思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引领和带动专业群共同建设和发展,建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三)人才培养目标立足装备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职业品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掌握本专业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胜任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与维护和机电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岗位的国际高端技能型专门

10、人才。(四)专业建设关键指标项目 年度2012年2013年专业建设目标及监测指标品牌目标省内一流、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省级特色专业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监测指标招生及学生规模400人/年,在校生1100人450人/年,在校生1200人就业工作专业对口率:92%总就业率:99.8%企业满意度:99%初次就业率:94%专业对口率:95%总就业率:100%企业满意度:99.8%初次就业率:96%人才培养水平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35%;月薪超过3000元,占35%;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40%以上;月薪超过4000元,占40%;职业资格证书比例

11、中级工:100%高级工:87%高级工:90%技师:1%学生创业比率学生创业率:5%学生创业率:8%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校企合作水平力争和2个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在合作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力争和3个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在合作办学、育人、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试点,探究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并共同开发2-3门中高职衔接课程及其它教学资源。形成1套完善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良好的课程体系及招生考试办法和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实训条件建设投资500万元,建成能为世界500强企业开展高端产品设计生产的工装、模具

12、生产线1条并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潍工大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实训基地”。将校中厂“潍工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建成产值500万元左右的实体公司,以产业发展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服务能力。教学方式改革主编2-3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以国家级技能大赛引领教学改革,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和虚拟工作培训。主编4-5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全面实行模拟工作环境培训,建成校企共享的教学资源争库。师资队伍建设打造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打造1名市级以上校企合作先进个人或省级教学名师考核评价建设将有80%学生家长及企业的评价纳入到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建立100%有企业、行业

13、协会、家长以及社会参与的评价体系。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校企共同制定才培养方案,以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1成立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学校地处山东半岛制造业中心城市优势,紧紧围绕潍坊市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需要,学校与山东省机械工程协会、世界500强卡特彼勒公司等企业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针对装备制造业需要的产品设计与加工、产品组装与维护和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岗位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以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 建设进度:2011年12月,成立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责任人:赵庆松 2修订并完善校企共同制定的 “121

14、1模式” 的人才培养方案现有的由学校教授与卡特彼勒企业专家共同制定的1211模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为学生构建一个校企交互式学习平台;对学生实施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成立一个针对学生的由企业培训中心、学校教务处、二级办学单位(系部)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中心;建立一个对毕业生跟踪培训机制。此方案虽引入了卡特彼勒15门企业课程(如:6Sigma/CPS推广/6SIGMA/CPS绿带,TPM推广,人机工程学,安全、创造力等课程),但在引入世界500强企业的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方面还远远不足,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较弱,还需与行业

15、、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以制定更加完善科学的培养国际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进度:2011年12月,成立“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中心。责任人:赵庆松(二)依据岗位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1深入调查分析装备制造业职业岗位,依据岗位构建课程体系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岗位需求问卷调查,召开由装备制造业车间主任和班组长等人员参加的岗位需求研讨会,并结合潍坊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总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相关联产业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岗位主要有产品的设计与加工、产品的安装与维护和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主要职业资格有制图员、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维修电工等,并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典型工作岗位核心岗位活动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机电产品设计与加工1.机电产品的整体设计;2.机械零件的工艺设计。3.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制4.数控机床操作及产品的加工。5.机加设备的日常维护。1.掌握制图基本知识;2.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3.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4.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