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计标准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9343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计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计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计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计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计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计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防监控系统施工工艺设计设计标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整理分享 弱电系统(安防监控子系统)施工工艺2018年2月23日1.施工工艺描述1.1施工技术总则1.1.1严格按照批准后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1.1.2接到任务书,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计划和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1.1.3审核施工图后,组织相关的施工人员、讲解本次施工的要点、要求和注意事项,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更好的,按期、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1.1.4遵守国家或部委颁发的法规、标准和规范。1.1.5严格执行国家或部委颁发的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或工程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以及省电信公司的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1.1.6施工质量要以施工质量第一位宗旨,加强施工现场的管

2、理和施工监督,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做到施工工艺精良,各种测试项目齐全、记录清楚、文字端正、数据准确。符合相关技术要求。1.1.7严格按施工操作程序施工,做到文明施工、文明生产。施工中做好防火、防电、防雷、防化学气体、防事故等预防性的工作,做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及设备材料的安全。鉴于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内蒙古兴泰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目标责任状的相关规定”。1.2安全操作技术一般规定1.2.1注意施工环境,检查作业范围内有无危险地段和可能坠物地带及其它障碍物。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使用防护用品、用具。1.2.2所有支架安装等外部设备要符合监控设备载重要求,包括安装面是否适合承重等

3、。1.2.3所有监控线路安装均符合公司及国家标准,保证强电和弱电线路分开。尽量使用带屏蔽层的电源线,控制线。网线符合国家标准。1.2.4机柜摆放位置和接地要求符合国家标准。2.材料、设备要求2.1、前端部分:解码器、长延时录像机或硬盘录像机、画面分割器、监视器、计算机、系统软件、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2.2、传输部分:光电转换器、交换机、光缆、电源线、控制线等。2.3、终端部分: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防护罩、支架、红外灯、避雷接地装置等。2.4、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选型,设备、材料和软件进场应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安装及使用说明书、“CCC

4、”认证标识等。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2.5、其他材料: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塑料胀管、机螺钉、平垫圈、弹簧垫圈、接线端子、绝缘胶布、各类接头等。3.机具设备3.1安装器具:手电钻、冲击钻、电烙铁、电工组合工具、对讲机、网线钳、尖嘴钳、剥线钳、光缆接续设备、脚手架、梯子等。3.2测试器具:万用表、兆欧表、测线仪、水平尺、钢尺、小线、线坠等。4.作业条件4.1控制室内土建工程、内装修完毕,门、窗、门锁装配齐全完整。4.

5、2控制室内、弱电竖井、建筑物其他公共部分及外围的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4.3施工图纸齐全,已经会审。4.4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4.5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5.操作工艺5.1工艺流程线缆敷设箱、盒安装管路敷设施工准备设备接线机房设备安装前端设备安装设备调试5.1.1施工准备开工前现场项目经理和技术员做好施工资料的移交、技术交底工作,施工队长应详细阅读移交的所有资料,了解工程范围、进度、质量等要求,组织调配好自身队伍的施工人员、施工工具,并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等工作。制定现场施工资料交接单,施工队长签收。

6、开工前施工队长应尽可能根据所得到的资料,及早发现施工图纸、施工文件、施工进度计划中的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提出,由现场项目经理牵头各相关方沟通、协调,以达成一致,如协调的内容超出现场项目经理权限的情况,需公司相关领导做出协调安排,如不能达成一致,将按原施工图纸、施工文件、施工进度计划执行,所有问题及执行情况形成确认记录。开工前施工队长应有计划的在各施工岗位上配置满足施工要求、满足进度要求的合适数量的施工人员及施工工具,并将施工各阶段、各单项工程所安排的施工人数、单项工程负责人等信息(名单、上岗证、身份证及照片)填表提交给项目部。5.1.2管路敷设5.1.2.1暗配管 敷设与多尘和潮湿场所,应作密封

7、处理。 暗配的管子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管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距离不应小于15mm。 埋入地下管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如过基础时应加保护管。 管子煨弯、切断、套丝应符合要求,管口无毛刺、光滑,管内无铁屑,丝扣清晰干净,不过长。 测定盒、箱位置。 稳注盒、箱。 管路连接:丝扣连接应上好管箍,焊接应牢固;管路超过一定长度应加装接线盒。 暗管敷设方式:随墙配管;大模板混凝土墙配管;现浇混凝土楼板配管;预制圆孔板上配管。 穿过变形缝的管路应该设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配电线路穿过建筑物或设备基础时加装保护套管,保护套管平整,管口光滑,护口牢固,与管口紧密连接,加保护套管处在隐蔽工程

8、中表示正确。 作好地线连接。5.1.2.2明配管 根据设计图准备支架、吊架、抱箍及弯管。 弯管半径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扁铁支架不小于30mm3mm,角钢支架不小于25mm25mm3mm。 测定盒、箱及固定位置:根据设计首先测出盒、箱与出线口等的准确位置。根据测定的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卧定点间距的尺寸要求,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固定点的距离应均匀,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300mm。 固定方法有胀管法、木砖法、预埋铁件焊接法、稳注法、剔注法、抱箍法。 管路连接:检查管子有无毛刺,镀锌层或防锈漆是否完整,钢管不准焊接

9、在其它管道上。 钢管与设备连接应加软管,潮湿处或室外应作防水处理。 穿过变形缝的管路应该设有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应活动自如,配电线路穿过建筑物或设备基础时加装保护套管,保护套管平整,管口光滑,护口牢固,与管口紧密连接,加保护套管处在隐蔽工程中表示正确。 吊顶内、护墙板内管路敷设,其操作工艺及要求:才智、固定参照明配管工艺;连接、弯度、走向等可参照暗敷工艺要求施工,接线盒可使用暗盒。5.1.2.3线槽敷设(1)线槽安装要求: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等进行变通连接,线槽终端应加装封堵。

10、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线槽采用钢管引入或引出导线时,可采用分管器或用锁母将管口固定在线槽上。建筑物的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坡度变化。线槽盖板安装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应准确。在吊顶内敷设时,如果吊顶无法上人,应留检修孔。穿过墙凿壁的线槽四周应留出50mm空隙,并用防火材料封堵。金属线槽及其金属支架和引入引出的金属导管必须接地可靠。线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余量。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夹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

11、5的有关防火要求。(2)吊装金属线槽安装线槽直线段组装时,应先做干线,再做分支线,将吊装器与线槽用蝶形夹卡固定,并逐段组装成形。线槽与线槽可采用内连接头或外连接头,配上平垫和弹簧垫用螺母紧固。 转弯部位应采用弯头,安装角度应适宜。 出线口处应利用出线口盒进行连接,末端部位要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应采用抱脚连接。 (3)地面金属线槽安装根据弹线位置,固定线槽支架,将地面金属线槽放在支架上,然后进行线槽连接,并接好出线口。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应正确选用分线盒、管件,连接应固定牢靠。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安装后,进行系统调整,根据地面厚度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和出口等处,水平高

12、度与地面平齐,并将盒盖盖好,封堵严实,以防污染堵塞,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4)线槽保护地线安装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全长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6MM.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5.1.3箱、盒安装分线箱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高度宜为底边距地1.4m。箱体暗装时,箱体板与框架应与建筑物表面配合严密,严禁采用电焊或气焊将箱体与预埋管焊在一起,管进箱应用锁母固定。明装分线箱时,应先找准标高再钻孔,膨胀螺栓固定箱体。要求箱体背板与墙面平

13、齐。解码器箱一般安装在现场摄像机附近。安装在吊顶内时,应预留检修口;室外安装时应有良好的防水性,并做好防雷接地措施。当传输线路超长需用放大器时,放大器箱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5.1.4线缆布放及连接5.1.4.1线缆的布放标准:(线缆包括信号线、网线、电源线)线缆完好无损,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打结的地方;线缆布放时,连接正确,保持其顺直、整齐,布放时线缆按一定顺序;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弯弧外部保持垂直或水平成直线;线缆布放绑扎整齐,绑扎的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不得绑扎过紧;线缆走线方便、美观,每期工程线缆沿线缆走道一侧布放,尽量留出扩容空间,以便于维护

14、和将来扩容;布放线缆时,每条线缆的两端有明显标志,以便于连接和检查,线缆标签应贴(绑)于线缆两端的明显处且不易脱落;信号线与电源线分开敷设,不互相缠绕,平行走线,并避免在同一线束内。在同一线缆走道上布放时,间距不小于200mm。信号线及电源线在机架内布放时,分别在两测走线;线缆穿越上、下层或水平穿墙时,用防火封堵材料将洞孔堵实。5.1.4.2线缆的绑扎标准对于插头处的线缆绑扎应按布放顺序进行绑扎,防止电缆互相缠绕,电缆绑扎后应保持顺直,水平电缆的扎带绑扎位置高度应相同,垂直线缆绑扎后应能保持顺直,并与地面垂直。选用扎带时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扎带规格,尽量避免使用多根扎带连接后并扎,以免绑扎后

15、强度降低。扎带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平滑剪齐,在接头处不得带有尖刺。电缆绑扎成束时,一般是根据线缆的粗细程度来决定两根扎带之间的距离。扎带间距应为电缆束直径的3-4 倍绑扎成束的电缆转弯时,扎带应扎在转角两侧,以避免在电缆转弯处用力过大造成断芯的故障。机柜内电缆应由远及近顺次布放,即最远端的电缆应最先布放,使其位于走线区的底层,布放时尽量避免线缆交错。5.1.4.3信号线的布放及连接标准:(信号线包括控制线、传输线、光纤)信号线线缆的规格、位置、路由和走向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线缆排列必须整齐,外表无损伤。信号线绑扎在垂直桥架上。绑扎后的线缆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在水平桥架内布放信号线不绑扎,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线缆进出线槽部位和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扎带捆扎。静电地板下布放的线缆,注意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