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坑隧道塌方段处理专项技术方案设计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9244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坑隧道塌方段处理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双坑隧道塌方段处理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双坑隧道塌方段处理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双坑隧道塌方段处理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双坑隧道塌方段处理专项技术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坑隧道塌方段处理专项技术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坑隧道塌方段处理专项技术方案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42省道磐安县下葛至潘潭段改建工程双坑隧道塌方处理专项治理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42省道磐安县下葛至潘潭段改建工程第1标段项目经理部2013年10月16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31.1 隧道概况31.2 塌方段基本情况3二、施工方案42.1 处理原则42.2其他隐患排查42.3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52.4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52.5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52.6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2.7治理时限62.8总体施工方案62.9人员、机械及抢险备用物质配备8三、施工工艺93.1 回填反压施工工艺103.2 反压土顶面封闭103.3 临时钢支撑加固103.

2、4 注浆小导管施工工艺113.5 护拱浇筑施工工艺123.6 塌方段开挖及初支施工工艺123.7 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施工工艺133.8 塌腔回填14四、安全及质量控制措施14五、环境保护、文明处理措施16六、塌方处理应急预案17一、工程概况1.1 隧道概况双坑隧道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安文镇,进口端位于下葛村,出口端位于双坑村,起讫里程K0+452K2+887,全长2435m。隧区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区地貌,地形起伏较大。隧道内发育构造破碎带4条。隧道穿越剥蚀丘陵区,地表迳流条件好,地表水除部分渗入地下外,多数以地表迳流的形式从沟谷排入区外水系中。隧区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

3、。1.2 塌方段基本情况目前隧道进口端开挖及初支按台阶法施工,上台阶掌子面施工里程为K1+155,本次塌方段位于双坑隧道进口K1+063K1+080(约),目前塌方已延伸至K1+053。该段设计围岩级别为级,衬砌类型为S3。施工时发现该段围岩节理发育,57条/m,中部有2条竖向贯通构造带,节理面相互切割、夹泥,易产生滑动掉块,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差,经业主、设计、监督组、监理、施工五方共同现场查勘,将该段衬砌类型变更为S3g。衬砌参数为初支C20喷砼15cm+E6定型钢筋焊接网+中空锚杆(255mm,纵环间距1.01.2m)+格栅钢架(榀间距1.0m)。塌方段示意图如下。 双坑隧道塌方段示意图二、

4、施工方案2.1 处理原则 .稳固既有坍塌面,快速处理封闭。.安全:处理过程中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快速:避免该洞段形成经水浸泡的大破碎段,将来难以施工;.保质:保证质量,不得留任何后患;2.2其他隐患排查 塌方处理前,项目部成立联合安全质量小组对隧道内其他安全质量隐患进行详细细致的排查,发现安全隐患主要有施工临时用电欠规范,氧气瓶与乙炔瓶距离较近,个别人员防护用品佩戴不到位等情况均卓一治理并闭合,保障施工生产能够安全顺利进行。2.3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本次塌方事件治理的目标为在一切安全防护到位,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以经济合理的投入减少损失。.本次塌方事件治理的任务是制定详细的安全防护

5、措施及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在满足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实施塌方地段的处理,以便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2.4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详见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2.5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我部将按照质监站、业主、监理等相关文件指示抽出专项资金保障塌方地段及时处理和顺利进行。.我部关于此次塌方地段的物资已于10月15方案初步确定下后便开始采购,现有部分物资已到指定位置。2.6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项目部已成立塌方处理专项领导小组负责塌方处理,名单如下:组 长:项目经理刘红雨 15215869666副组长:项目书记周建军 13735795688 项目副经理李建伟 15857500506 项目总工赵大佐 152681

6、58793组 员: 安质部长张金鸽 13616899168 工程部长彭 绪 13616899968物资部长周述来 13967967858财务部长张 旭 15869297030工经部长杨娜娜 18257955676试验主任徐 晓 189082905202.7治理时限我部于方案在10月15初步方案确定后开始准备,计划12月15日完成此次塌方处理。2.8总体施工方案塌方处理分六个步骤处理,施工顺序如下:塌方影响段加固塌方体固结护拱浇筑塌方段开挖初支施工大里程端塌方影响段加固塌腔回填。. 塌方影响段加固先对K1+040K1+053段受塌方影响较大的13米进行反压土石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0%),回填压实

7、后在其顶部浇筑C20混凝土(铺设E6钢筋网片),初期支护进行加固处理。在回填段K1+040K1+053和后方K1+000K1+040初支不稳定处设立工22b型钢支撑,K1+040K1+053段中线位置设立工22b型钢竖撑(榀间距均为1.0m)。钢支撑之间用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0.75m。拱脚处设锁脚锚管,打设角度为斜向下约45,锚管与拱架焊接牢固。在塌方影响段工字钢临时支撑加固完成以后,方可进行初支径向小导管注浆加固,小导管采用424mm热轧无缝钢管,单根长度4.5m。纵环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小导管与拱架焊接牢固。注浆采用水泥浆,水灰比0.5:1,注浆要饱满,注浆终压不小于1.5

8、MPa。塌方体固结塌方影响段加固完成后,采用20cm厚C20喷砼+E6定型钢筋焊接网对塌方体临时封闭。封闭后在塌体表面打设小导管对塌体进行注浆加固,小导管采用424mm热轧无缝钢管,单根长度3.0m。间距1.21.2m,梅花型布置。小导管与拱架焊接牢固。注浆采用0.5:1水泥浆,水灰比0.5:1,注浆要饱满,注浆标准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控。护拱浇筑 塌方体封闭固结后,在塌方体与拱部初支交界处埋入108mm钢管(泵送混凝土用)和42mm钢管(排气用),通过钢管在塌体顶部浇筑C30混凝土,厚度1m。浇筑完成后,保持钢管畅通,待将来塌腔回填时继续使用。塌方段开挖初支施工 护拱浇筑24h后方可进行塌

9、方段开挖施工,开挖前,按S5t施做双排小导管超前支护,环向间距0.4m,纵向2.25m每环。超前支护完成8h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开挖采用风镐开挖,严禁爆破。开挖方法采用CD法,严控进尺,0.5m一个循环,开挖后及时支护。支护参数为25cm厚C20喷砼+工22b型工字钢(榀间距0.5m)+E6定型钢筋焊接网+系统锚杆(25mm5mm,L=3.5m,纵环间距0.51.0m)。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加临时仰拱。塌方段预留变形量取30cm,防止沉降过大导致初支侵限。大里程端塌方影响段加固 塌方段通过后,观测大里程端初支受影响程度,确定影响范围,必要时同小里程段采取同样的加固方式。即在钢支撑的支

10、护下进行径向小导管注浆加固。塌腔回填加固完成后方可进行塌腔回填,回填料选取轻型的泡沫混凝土,通过预留管道泵送入塌腔,确保塌腔回填密实。在上述各工序施工过程中,仰拱和二衬要同步跟进。现场必须设专人观测初支面情况,并加大监控量测频率,发现异常,及时撤离。2.9人员、机械及抢险备用物质配备、作业人员配置开挖:每班10人,拱部1个班,中下部台阶、仰拱1个班。两班倒,共4个班;喷砼:每班10人,一个喷砼机5人,两班倒,共2个班;防水、钢筋班:每班15人,两班倒,共2个班,30人;衬砌班:每班15人。、机械设备配置1、PC220挖掘机一台;2、装载机一台;3、YT-28钻机6台,小导管钻孔和送管作业;4、

11、风镐10把;5、自卸汽车3台,用于出碴;6、湿喷机2台;7、喷砼运输车1台;8、注浆泵一套;9、整体式衬砌台车一台;10、砼输送泵泵1台。、抢险备用机械、物资1、方木3m3;2、木板5m3;3、抽水泵2台;4、十字镐、铁锹各30把;5、逃生管24m。其余所需机械以及型钢、钢管等抢险物资可从现场料库直接取用。三、施工工艺3.1 回填反压施工工艺 K1+040K1+053段回填至圆心上1.0m处,分层夯实,中部采用挖机压实或压路机静压,拱脚部位采用小型夯机夯实,确保压实度不小于90%。回填段小里程端修1:1.5坡,便于人员、机具上下。3.2 反压土顶面封闭土石回填压实后,在其顶面浇筑一层20cm厚

12、C20混凝土,混凝土内铺设E6定型钢筋焊接网。混凝土面设向隧道中心的2%横坡和向洞外的2%纵坡,防止作业面积水。坡面下远离拱脚处设集水井,及时抽排。3.3 临时钢支撑加固临时加固环向支撑和立柱材料选用工22b型工字钢,榀间距1.0m。钢支撑背部必须与初支面密贴,空隙处采用薄钢板等材料填充密实,确保受力拱架均匀。为确保拱架与初支面密贴,拱架单元的连接板拱背侧应与拱架齐平。拱架单元之间采用M24高强螺栓连接。拱架之间采用22纵向连接筋连接,环向间距75cm。每榀钢支撑两侧拱脚各采用2根42锁脚锚管锁脚牢固,角度为斜向下约45,锁脚锚管长4.5m,按两侧布置,与钢拱架焊接牢固。浆液采用水泥浆,水灰比

13、0.5:1,注浆要饱满。3.4 注浆小导管施工工艺小导管采用424mm热轧无缝钢管制作,本段施工使用的小导管长度分两种,4.5m/根或3m/根。小导管端头加工成锥体,出浆孔按8mm间距15cm梅花型布置,尾部留1.1m止浆段。小导管尾部焊8mm钢筋管箍,以便与钢架焊接牢固。钻孔采用YT-28钻机钻孔,并采用带冲击器的YT-28钻机将小导管送入孔中。导管外露20cm,以便安装注浆管路。用高压风将管内砂石吹出,清孔后用塑胶泥封口。注浆料采用水泥浆,水灰比0.5:1,注浆设备采用高压注浆泵,注浆终压1.5MPa。在施工中,可根据地质情况现场试验调整参数。做好注浆记录,为分析注浆效果提供依据。注浆结束

14、后要彻底清洗注浆泵和管路,确保下次注浆安全顺利进行。注浆示意图如下。 小导管注浆施工示意图3.5 护拱浇筑施工工艺为确保塌方段开挖初支施工安全,在塌方体顶端浇筑C30混凝土护拱。在塌方体与拱部初支交界处插入两根108mm钢管(泵送混凝土用)和两根42mm钢管(排气用),防止其中一根堵管报废。钢管与水平面尽量垂直,管口尽量靠近塌腔顶部。通过钢管在塌方体顶部浇筑C30混凝土,厚度1m。浇筑完成后,保持钢管畅通,待后续塌腔回填继续使用。由于塌体顶端为不规则拱形,护拱浇筑后可能有局部侵限现象存在,用风镐凿除侵限部分即可。3.6 塌方段开挖及初支施工工艺护拱浇筑24h后方可进行塌方段开挖施工。施工时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开挖前,按S5t施做双排小导管超前支护,环向间距0.4m,纵向2.25m每环。超前支护完成8h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开挖采用风镐开挖,严禁爆破。此段施工采用环形导坑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严控开挖进尺,每循环以能立一榀拱架为宜,可按0.5m一个循环,开挖后及时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