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们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1292198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们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们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们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们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们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们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们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这个周末,“断供”刷屏。一个关于“如何看待联想疑似断供华为办公电脑、服务器的传闻?是否属实?有何影响?”的提问,在舆论场迅速由“疑似”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话题,对于前者的质疑、批评和嘲讽,近乎一边倒地在社交媒体蔓延。5月19日凌晨,

2、联想集团发布声明,表示目前向华为公司供货正常。华为公司也向媒体表示,联想对华为的办公电脑和服务器停止供应的消息是“谣言”。网络空间,一则“疑似”传闻能够骤然而起、急剧升温最终成为热门话题,基本都混杂了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等多重成因,这几乎已是规律性的呈现。理智告诉我们,在各种非官方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官方信息更接近事实。在舆论触角遍及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用虚假信息搪塞舆论,不啻饮鸠止渴。联想和华为作为国际级的知名企业,它们的声明和回应无疑是值得信任的。冒着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的风险,单方面或是联手作一场应对舆论危机的公关,后果是这两家企业都难以承受的。大道理是要管小道理的。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出

3、现了传闻中描述的情形,它也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次要方面,尽管那样的行为在情感上的确有难以接受的地方。归根到底,美国的极限施压,采取各种手段阻击华为,才是问题的缘起,更是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所在。离开这个基本的事实和总体的背景,所有的讨论都会瞄错了靶子、模糊了焦点。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如果为了枝节问题群情激愤,比如一味讨伐所谓的 断供者,始作俑者反倒成了置身事外的看客,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对这样的情绪保持高度警惕。在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击华为的关键阶段,用不知从何而来的传闻 传播 中国企业之间所谓的嫌隙,撕裂舆论共识,激化公众情绪,动机暂且不论,效果却是 搅混水 层级的,受益者

4、显然不是我们。许多亲痛仇快的事情,就是在盯着芝麻、无视西瓜的情境中形成的,断供 传闻不应该成为舆论场上的一个新案例。竹贵有节,人贵有志。就在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 实体名单 之后,华为子公司海思公司宣布一直作为 备胎 的海思芯片全部 转正。之前的独立研发芯片之路,被称为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背后的支点是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务实奋进的实干精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走到今天,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危机意识和实干精神一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备胎转正 是这些元素的最新呈现。与其坐而论道,被各种传闻牵着鼻子走,作一些无谓的 联想,不如奋起直追,对中华文明的赓续有所作为。

5、这是 断供 传闻给我们最现实的启示。中国前进的步伐是阻挡不了的,这既是我们的神圣权利,也已被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历史验证。面对大概率会出现的各种困难、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来自外部的倾轧,消除内部的纷扰,做好自己的事情,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才能不断地向前,向前! (摘自2019年5月19日人民网评,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两家公司联合发声:这是谣言。B. 作者认为,在各种信息满天飞的当下,应该相信联想和华为的官方声明和回应。C. 制造这种谣言的动机不可告人,让国人去讨伐“断供者”,始作俑者却

6、置身事外。D. 面对困难,国人应该消除内部的纷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美国的倾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我们要认清“谣言”背后的真相,消除内部纷扰,团结一致,努力作为。B. 文章先从具体事件入手,透过表面深入本质,揭示问题的根源,最后向国人发出呼吁。C. 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比较,通过“联想”与“华为”的对比而得出结论。D. 文章论证的语言简洁、严谨,在克制的分析论述中显露锋芒,一语中的,揭示本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应该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有谣言的根源和关键还在于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压。B. 一个“疑似联想”

7、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夹杂着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多重成因。C. “与其坐而联想”是劝诫国人不要被传闻迷惑,做无谓的猜想,引起内讧,自乱阵脚。D.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作者在“联想”与“华为”的比较中,大加赞赏“华为”的居安思危,奋发努力,贬斥“联想”的“落井下石”。【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A项,“两家公司联合发声”错,

8、原文是“5月19日凌晨,联想集团发布声明,表示目前向华为公司供货正常。华为公司也向媒体表示,联想对华为的办公电脑和服务器停止供应的消息是谣言”,可见他们是分别发表声明,并非“联合发声”。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通过联想与华为的对比”错,文章由联想断供华为的事件引出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谣言的问题,特别是“在美国动用国家力量

9、打击华为的关键阶段,用不知从何而来的传闻 传播中国企业之间所谓的嫌隙,撕裂舆论共识,激化公众情绪,动机暂且不论,效果却是 搅混水层级的”。文章并没有把“联想”与“华为”进行比较。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大加赞赏华为的居安思危,奋发努力,贬斥联想的落井下石”无中生有,作者无意把“联想”与“华为”比较,在赞赏“华为”时亦无贬损“联想”之意。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

10、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没有一种现世文化是不经过交流而独自发展的。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冲突-反应一融合的过程,两种文化之间总是进行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斗争,这就是“文化的双向选”。全球化与本土化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全球化不可全然取代本土化,而本土化也不可能带来多元的发展,因为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若想掩盖这种特征,就只能导致世界文化的衰退。文化全球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即承认和尊重差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保证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摘编自丁志刚论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两难困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材料二:我国传统文

12、化的独特优势给中国的发展带来过辉煌,但也造成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障碍,“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重血缘亲情,重伦理规范。这种特点的优势是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相比较西方社会的“文化沙漠”更利于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重个人的自我超越,强调“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突出了人对精神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的包容。重视内在精神的完善;同时对科学思维的忽视,对理性精神的淡漠使得科学、逻辑实证思维的落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对于西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文化是人为和为人的性质,人成了

13、主体,自然成了主体支配的客体,夸大了人的作用”,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更能使人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优点和不足。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稳定发展、流传的重要原因。强调历史和传统,也会造成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代化进程。坚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本质的前提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摘编自田彩萍浅析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应对策略)材料三: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

14、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悄然进行文化殖民。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认同进而接受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新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5、,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与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摘编自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4. 下列对材料中“文化全球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是对立统一,它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倡导全球文化多样性、多元化。B. 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虽然有不小缺陷,但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应该也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巨大的贡献。C. 文化全球化承认和尊重文化的

16、民族性,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D. 刘焕明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极具欺骗性,其实质是西方人向全球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最终实现西方利益最大化。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材料一中,作者主要围绕“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重点论述了保持文化本土化、民族性的重要性。B. 田彩萍认为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但也有局限性,倾向于厚古薄今,不利于现代化进程。C. 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强调“天人合一”,人与万物和谐共生。西方文化却把人与自然对立,强调人的作用,人是主体,自然是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