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江苏精编猜题卷(6)(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129135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6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江苏精编猜题卷(6)(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高考生物江苏精编猜题卷(6)(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高考生物江苏精编猜题卷(6)(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高考生物江苏精编猜题卷(6)(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高考生物江苏精编猜题卷(6)(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生物江苏精编猜题卷(6)(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江苏精编猜题卷(6)(含答案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2019猜题卷(6)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C、H、O、N、P等元素的是()A.脱氧核糖 B.细胞膜C.糖蛋白 D.脂肪解析脱氧核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均为C、H、O三种元素,A、D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含有C、H、O、N、P等元素,B正确;糖蛋白虽然种类繁多,但其基本元素组成为C、H、O、N四种元素,一般不含有P,C错误。答案B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

2、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L是细胞壁,M是细胞质,N是细胞液B.M中的溶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C.M的颜色变深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D.N空间的大小与L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解析图中L是细胞壁,M是原生质体,包括液泡,N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其中充满着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A错误;此时细胞正在进行质壁分离,细胞液的浓度小于蔗糖溶液的浓度,B错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单位体积细胞液内色素分子数增加,液泡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增大(即N的空间增大),C正确,D错误。答案C3.下列细胞内的

3、化学反应中,与磷酸二酯键形成相关的是()A.氨基酸脱水缩合 B.转录C.ADP转化为ATP D.碱基互补配对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形成肽键;转录过程是通过磷酸二酯键将核糖核苷酸连接成RNA;ADP结合磷酸捕获能量形成高能磷酸键合成ATP;互补配对的碱基之间形成氢键。答案B4.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TP的合成与生物膜有关B.这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这一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D.释放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解析由图可知。ATP的合成与膜蛋白有关,A正确;该过程形成水,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出大量能量,C错误

4、;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在ATP中,D错误。答案A5.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有()A.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B.细胞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C.蝌蚪尾部逐渐消失是尾部细胞坏死的结果D.癌变的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解析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A正确;细胞分裂能力是有限的,当分裂达到一定限度后,执行一定的功能,逐步衰老死亡,B正确;蝌蚪尾部逐渐消失是尾部细胞凋亡的结果,C错误;癌变的细胞离体后在适宜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D正确。答案C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则父亲的一个初

5、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B.2个,位于同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C.2个,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D.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解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aa),说明这对夫妇均为携带者(Aa),在父亲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由于染色体(DNA)已经完成了复制,因此白化病基因(a)的数目为2个,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答案C7.下列有关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1或2个DNA分子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C

6、.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分布的两个基因是等位基因,控制着相对性状D.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染色体变异解析DNA主要在染色体上,1条染色体中一般含1个DNA,但复制后的染色体含2个DNA,A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在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B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但纯合子的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分布的两个基因是相同基因,C错误;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会导致DNA结构改变,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答案C8.调查发现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系谱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2是纯合

7、子的概率是C.若H个体为女性,其与7个体婚配违反我国婚姻法D.1与2婚配所生的H个体仍可能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解析由6和7正常,而7男性有乙病,可以推测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1和2正常而女儿1有甲病,可以推测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由于3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则2的基因型为AaBb或AaXBY,3的基因型为AaBb或AaXBXb,2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或AAXBY、AaXBY,纯合子的概率为或,B错误;若H个体为女性,与7个体不是直系血亲(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也不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于三代以内

8、的亲属),故不违反我国婚姻法,C错误;由于1和2可能携带甲、乙致病基因,他们婚配所生的H个体仍可能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D正确。答案D9.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DNA分子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为26%,则该DNA上有鸟嘌呤288个B.若质粒含有2 000个碱基,则该分子同时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C.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500种D.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25%50%解析双链DNA分子有胸腺嘧啶312个,占总碱基比为26%,则该DNA总碱基数为1 200个,由于任意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总碱基数的50

9、%,鸟嘌呤为600312288个,A正确;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250种,C错误;某DNA分子内胞嘧啶占25%,则每条单链上的胞嘧啶占0%50%,D错误。答案A10.在试管内离体合成多肽时,若加入若干碱基序列为“GUGUGUGUGUGUGU”的mRNA,合成的多肽中有缬氨酸及半胱氨酸两种氨基酸。若加入若干碱基序列为“GGUGGUGGUGGUGGU”的mRNA,合成的多肽含有甘氨酸或缬氨酸或色氨酸。则缬氨酸的密码子是()A.GUG B.UGU C.GGU D.UGG解析加入若干碱基序列为“GUGUGUGUGUGUGU

10、”的mRNA,则密码子为GUG或UGU,氨基酸相应为缬氨酸和半胱氨酸。加入若干碱基序列为“GGUGGUGGUGGUGGU”的mRNA,则密码子为GGU或GUG或UGG,氨基酸相应为甘氨酸或缬氨酸或色氨酸。两种mRNA共有的密码子是GUG,所以缬氨酸密码子为GUG。答案A11.下列有关“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使用的大肠杆菌应不含32PB.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本实验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沉淀物中放射性弱D.本实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T2噬菌

11、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然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果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很强,上清液中放射性很弱,A、B正确,C错误;如果要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还需要进行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对照实验,D正确。答案C12.下列关于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倒平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防止微生物落入培养基,要在火焰旁进行操作B.等到平板冷却凝固后,才可以盖上培养皿的皿盖C.倒好的培养基和培养皿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D.倒好培养基的培养皿,要立即将平板倒过来放置解析酒精灯火焰周围810 cm直径范围内的空间为无菌区,所以在火焰旁操作可以防止杂

12、菌污染,A正确;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皿盖,B错误;对培养皿和培养基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后再倒平板,C错误;倒好的平板待冷却后倒过来放置,D错误。答案A13.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工程可以克服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实现生物的定向变异B.在同一DNA分子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越长,酶切点出现的概率越大C.基因载体上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供外源DNA插入D.以大肠杆菌为受体细胞时,先要用Ca2处理细胞以使其处于感受态解析基因工程能打破生殖隔离,并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A正确;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越长,酶切点出现的概率越小,B错误;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上应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

13、割位点,供外源DNA插入,C正确;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的细胞用Ca2处理后能处于易于接受外源基因的感受态,D正确。答案B1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未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A.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无限增殖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未涉及细胞核移植,也未获得完整个体,故未体现出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其原理是动物细胞膜的融合和动物细胞的培养;动物细胞膜的融合是因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利用了特定的浆细胞能产生特定抗体和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的特点。答案A15.如图是正常人体内糖代谢及调节示意

14、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分别是血糖上升和下降的主要原因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抑制等过程D.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肌肉细胞进行过程解析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血糖的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A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能抑制过程,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C错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促进肝脏细胞进行过程,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血糖,D错误。答案A16.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分子作用部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可作用

15、于胰岛细胞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和某些腺体C.下丘脑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后者分泌的激素也可作用于下丘脑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主要作用于尖端,也可作用于尖端下部细胞解析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可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B正确;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可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但下丘脑产生的激素不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主要作用于尖端下部的细胞,D错误。答案B17.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明显下降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时,血糖浓度总是高于正常水平C.食物和饮水中缺碘时,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升高D.大量流汗时,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水盐平衡解析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所以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浆中不会使pH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