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279663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介入治疗心理护理(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入导管室 张萍 心理护理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通 过各种方式和途径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 积 极有效地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 其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一种方法 一 心理护理的目的 1 解除患者紧张焦虑 2 协助患者适应新社会角色 3 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二 患者的心理需要 1 躯体需要 2 感情的需要 3 受尊重的需要 4 精神上的需要 5 提供信息的需要 三 心理护理的目标 1 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2 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3 消除不良情绪反应 4 提供患者的适应能力 心理护理的目的 1解除患者紧张焦虑 2 协助患者适应新社会角色 3 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2、心理护理的目标心理护理的目标 感情的需要 患者的心理 需要 受尊重的需要 躯体需要 精神上的需要 提供信息 的需要 心理护理的目标心理护理的目标 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消除不良情绪反应 提供患者的适应能力 心理护理的目标心理护理的目标 外科手术 1 开刀的恐惧 2 承受病痛及刀口疼痛 的刺激 3 住院时间较长 4 经济负担过重 5 术后恢复不好等 介入诊疗术 1 不开刀 2 痛苦少 3 恢复快 4 安全有效 5 并发症少 心理护理在介入诊疗中的意义心理护理在介入诊疗中的意义 介入诊疗术与外科手术的区别 患者的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 既受客观事物即疾病 性质 机体状态的影响 又与患

3、者对疾病的主观认 识和态度有关 一 心理特点 焦虑 紧张是介入诊疗术前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 焦虑情绪 的表现因人而异 由于其心境处于持续焦虑紧张状态 具体表 现为长吁短叹 愁眉不展 食欲减退 兴奋失眠 惶惶不安等 介入诊疗术前医生与家属要进行谈话 讲解介入诊疗过程及 必要性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有些患者家属听了医生的谈话及签 订后 由于介入知识的缺乏 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 易导致患 者的焦虑 紧张状态的升高 少数心理准备不足的患者 甚至 改变主意取消手术 影响疾病的有效治疗 一 焦虑 紧张心理 二 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反应 医护人员应通过权威性解释 提 供科学的介入诊疗信息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讲解介入诊疗知 识 说明介入诊疗手术的目的 意义及过程 尤其对介入手 术的安全性做出恰当的举例解释 同时 让患者了解医院的 技术水平 医疗设备 介绍术者的资历及技术水平 以增加 患者的安全感和对医院的信任度 医护人员利用图片或视频 方式为患者讲述介入手术过程 帮助患者学习宣教知识 有 条件的医院可以让患者参观导管室 使其对介入手术过程及 导管室有直观的认识 以利于患者在介入手术中有效配合 还可以安排介入诊疗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介绍治 疗过程和体验 切身的感受更具有说服力 这些均能有效的 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 紧张心理 一 焦虑 紧张心理 一 心理特点 由于介入诊疗所需的材料 器械多为进口

5、产品 价格相对 较贵 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尤其是一些 家庭经济困难而又是自费的患者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 为需要依赖他人为其提供医疗费用 患者及家属常会为住 院费而内疚 自责 二 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这种心理状态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介 入诊疗的意义 告知一次性的治疗费用虽高 但是介入治 疗术后恢复快 身体康复后仍可以恢复工作和劳动 为单 位和家庭重新带来经济效益 帮助患者分析眼前利益及长 远利益的关系 而且恢复健康后不再为疾病所困扰 生活 质量也会提高 同时 我们医护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在介 入诊疗术中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且经济的介入耗材 以减轻 患者及家里的经济负担 一 心理特

6、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作节奏的加快 心脏病的发病率 逐年提高 且患者的年龄逐步年轻化 许多中年患者为家庭支 柱或正处于事业上的巅峰时期 担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影 响 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对事业失去信心 对生活缺乏乐 趣 甚至产生厌世之念 有些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干部 社会 角色和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 因患病住院 对突如其来的生活 自理困难 社会功能减弱角色转化等都难以接受 心理落差较 大 加之患者对心脏介入知识的缺乏及对术后治疗效果的不可 预见性 使他们感到家庭生活和事业前途渺茫 失去康复信心 患者常表现为愁眉不展 表情淡漠 言寡行独 兴趣索然 厌恶社交 抑郁苦闷 暗自垂泪等特点 二

7、心理支持 由于悲观 忧郁 患者缺乏动力 常表现出明显的孤独行为 这种心理反映的患者具有潜隐性 患者应根据患者年龄 性别 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细心观察 一般 抑郁患者对自己的问题是有所了解的 只是缺乏自信心 护士 应善于用激励的眼光去注视患者的眼镜 抓住任何好转迹象用 言语鼓励患者 认真倾听患者的阐述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 题及原因 采取支持性 启发性的心理护理 适时疏导安慰 一 心理特点 心脏介入诊疗术属于有创操作 是一种半开放型手术 患 者进入导管室陌生的环境后 各种监护仪器 影像设备 导管针具以及手术人员的衣着服饰等无形中都会对患者产 生心理压力 造成恐惧不安的心理 由于

8、局部麻醉 患者 在介入诊疗术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 手术人员有关谈话以 及医护人员的严肃表情 导管进入体内所致的不良刺激 担心手术能否成功 畏惧死亡等心理都会加重患者的紧张 恐惧心理 其表现为 哆嗦 颤栗 不知所措 心率加 快 血压升高 患儿哭闹不肯配合等特点 二 心理支持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进入导管室 协助患者消除环境对其 产生的恐惧心理 护士可采用让患者放松地平卧于检查床 上 慢慢深呼吸等工作 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并主动询 问患者有无不适 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不同的心 理状态 采取支持性 启发性的心理护理 尽力解除患者 的心理压力 一 心理特点 由于患者需裸露身体平卧于手术台上 在术者面

9、前暴露胸部 阴部等隐私部位 有些患者花费很长时间都难以脱下衣服 尤其女性患者羞怯心理更为严重 二 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 医务人员应给予理解及配合 做到最小 范围的暴露 以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同时 向患者做必要的解 释 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护士根据年龄 文化层次的高低及心 理素质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方式 方法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 信息交流 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疗 一 心理特点 由于患者长期疾病缠身 且药物治疗又未达到满意效果 迫 切希望通过心脏介入诊疗彻底治愈病痛 多数患者对介入诊 疗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 对介入诊疗的期望值过高 会提出 不切实际 过于理想化的治疗要求 而一旦病情不适合做介 入手术时

10、 患者的情绪便会一落千丈 出现极端的消极悲观 情绪 甚至连基本的药物治疗也不愿接受 对疾病治疗失去 信心 认定自己是 不治之症 患者多表现为叹气 顾虑重 重 反复询问病情等 二 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认知态度 及时分析患者的 心理状态 防止情绪波动给手术带来的负性效应 护士应随 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 适时给 予患者心理支持 使手术顺利进行 一 心理特点 根据病情的需要 介入诊疗术后的患者需要进入CCU病房进 行监护 当他们进入CCU病房后 面临监护病房的陌生环境 及单调而强烈的刺激 以及监护病房缺少和家人的接触与照 顾 担心穿刺部位出血 术后制动等因素

11、容易导致患者出 现紧张 烦躁的心理反应 对于少数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进 行治疗的患者 如需要到外科进行心脏搭桥的患者 外科开 胸手术更是导致心理紧张 烦躁的诱因 二 心理支持 患者进入CCU病房后 护士首先要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监护室 的环境和各类监护设备 主动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 多用体 贴 安慰的语言 以利于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一 心理特点 介入诊疗术不仅消耗患者体能 也使其心理应激变得脆弱 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护士 不想活动 不思饮食 经常 询问并多次诉说自身的不适等 二 心理支持 患者术后回到CCU病房后 护理人员应及时巡视患者 观 察记录心电监护情况 护士应有宽阔的胸怀 谅解患者的 行为

12、和语言 真诚地对待他们 给予患者热情的照顾和精 心的护理 达到稳定他们情绪的目的 一 心理特点 介入治疗术后 正常状态下患者会有一种轻松 疾病痛苦解 除的感觉 许多患者容易因手术成功而产生松懈心理 在亲 人及朋友面前过度地表现自己 对于术后的注意事项不重视 不执行 有个别患者因为术后将体位或肢体制动遗忘脑后 而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 医护人员也容易因介入治疗的成功 而产生松懈心理 而忽略提醒患者及家人有关术后注意事项 二 心理支持 针对松懈心理反应 护理人员要从专业知识方面简明扼要地 讲解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在进行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 护士 仍需加强心理护理 及时发现和改变患者的一些不正确认识 向患者

13、强调术后严格卧床休息 保持制动体位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应及时反馈诊疗结果 向患者多传达有利信息 及 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是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一 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 儿童患者的突出特点是年龄小 情感表露比较直率 外露和单 纯 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 他们的认知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 情感控制程度低 心理活动多随活动情境而迅速变化 同时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个性差异极大 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 因此 他们的心理状态只能从其言语和非言语行为 表情 目光 体态等 中仔细体会理解 二 儿童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病情急 变化快 又不善于表达 做介入诊疗术中 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机智灵敏 善于从细微变化中 观察

14、患儿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以防止事 故的发生 护士对患儿要多加鼓励 不要训斥 消除患儿的 恐惧感 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要成为患儿的贴心人 博得他 们的喜爱 只有护士依据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护理 才 能引导患儿适应新的环境并顺利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介入治 疗 一 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青年正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期 具有理想 向往真理 积极 向上 但也往往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和心理上尚处于走向成 熟的过程 容易在客观现实与理想不符时就感到挫折打击 对于自己患病这一事实会感到很大的震惊 他们往往不相信 医生的诊断 否认自己得病 直到真正感到不舒服和体力减 弱才逐渐默认 青年的情绪是强烈而不稳定

15、的 有时欢快 有时悲痛或愤怒 从自信到自贬 从利他至自私 从热心至 冷漠 从兴高采烈至消极失望 皆能在转瞬间有所改变 容 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 青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青年人对待疾病也是这样 他们一旦承认有病 主观感觉异 常敏锐 心理非常烦躁 而且富有好奇心 事事询问 为什 么做这项治疗 病程需多长 有无后遗症等 由于疾病的巨 大挫折 他们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在导管室介入 诊疗术中 青年患者紧张 恐惧心理较其他年龄阶段患者表 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 护士对青年患者要注意多给予心理支 持 调动他们的个人积极性 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 要多关 心 同情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要循循善诱 耐心疏

16、导 一 中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这个时期是中年人处于心理上成熟的时期 社会角色比较突 出 既是家庭的支柱 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是各部门 各 行业的主力 任务重 责任大 对事业的期望高 当他们受 到疾病折磨时 心理活动尤为沉重和复杂 担心家庭经济生 活 牵挂着老人的赡养和子女的教育 惦念自身事业的进展 和个人成就等 二 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中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护理沟通中 护士应多启发中年 患者谈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和感受 劝导他们真正接纳疾病 并认真对待 使他们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 身体健康 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 还要利用中年人世界观已经成熟 情 绪较稳定 对现实具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对挫折的承受力 比较强的特点 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配合医护人 员尽快地把病治好 一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 受尊敬 最害怕别人认为他 们无用 老年人要接受的现实是退休 角色变化或丧偶 儿女们的独立或远离 经济收入的减少 活动效率的降低 自我形象的改变 家人与朋友们的相继过世 自己的生 命逐渐走进尽头 在这些变化的压力下 老年人发的情绪 很容易落入低谷 二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