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_氮杂胞苷对小麦生长发育与 DNA 甲基化的影响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7922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_氮杂胞苷对小麦生长发育与 DNA 甲基化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5_氮杂胞苷对小麦生长发育与 DNA 甲基化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5_氮杂胞苷对小麦生长发育与 DNA 甲基化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5_氮杂胞苷对小麦生长发育与 DNA 甲基化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5_氮杂胞苷对小麦生长发育与 DNA 甲基化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_氮杂胞苷对小麦生长发育与 DNA 甲基化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_氮杂胞苷对小麦生长发育与 DNA 甲基化的影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5-azaC处理水稻幼苗对基因组DNA 甲基化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表观遗传学:不需要基因序列改变而产生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主要包括DNA的甲基化修饰和组蛋白氨基酸的末端修饰。表观遗传变异包括: X染色体失活、转基因沉默、核仁显性和基因组印记等方面。表观遗传变异的原因:是由于表观遗传密码的改变,如DNA 甲基化、组蛋白的公家修饰改变等。DNA 甲基化:在DNA 复制后,经DNA甲基转移酶(DMT)催化,将S-腺苷酰-L-甲硫氨酸(SAM) 上的甲基基团连接到DNA 分子腺嘌呤碱基或胞嘧啶碱基上,进行DNA修饰的过程。DNA 甲基化的方式胞嘧啶甲基化腺嘌呤甲基化DAM (DNA 腺嘌

2、呤甲基转移酶)识别回文序列GATC, 在此位置两条链的腺嘌呤N-6位置上同时甲基化,同时SAM 转变为SAH(S-腺苷高半胱氨酸)在DMT(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CpG(CNG,CCGG)位点胞嘧啶C5被甲基化DNA 甲基化作用DNA甲基化的生物学意义影响基因表达状态 : 通过该表基因调控区DNA 甲基化程度调控基因转录参与基因组防御 :通过高度甲基化而使外源DNA(如转座子)处于沉默状态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在不改变基因型的情况下产生可遗传的新表型DNA 胞嘧啶甲基化的种类和形成从化头甲基化 (de novo methylation)DNMT3a ,DNMT3b在 完全没有 甲基化的DN

3、A 上 加 上 甲基 。维持化 甲基化 (maintenance methylation)Met1 ,DNMT1较特异地识别半甲基化状态的DNA ,负责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依据DNA 母链的甲基化状态给新合成的DNA 链上加上甲基。DNA 胞嘧啶甲基化检测方法使用对胞嘧啶5- 甲基化 状态 敏感 的 限 制 性 内 切酶 进行酶切处理, 然后检测多态性: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MSAP, Methylation Sensitive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胞嘧啶转化为其它碱基,然后对比测序 :重亚硫酸盐测序 (Bisulfite sequencing)GCmTACT重亚

4、硫酸钠GCmTATT测序此外,还有单核苷酸法,甲基化接受力的检测法,CpG 岛分离法和基因活性测量法,基因芯片法等表1 甲基化 敏感 酶对不 同 甲基化 状态DNA 的切 割 结果CCm GG不切 割CCmGG不切 割 CC GG Msp I不切 割 CC GG Hpa IICmCGG CCGG 原 始 序列内 切酶? MSAP 流 程 :提取基因组DNA( 注意 发育 时 期和成 长 状态 相 同 )ATCCGGTGGCTTGCCmGGACTAGGCCACCGAACGG CCTGMsp I 酶切+ 接头 Hap II 酶切+ 接头ATCC GGTGGCTTGCCm GGAC ATCC GGT

5、GGCTTGCCmGGACTAGG CCACCGAACGG CCTG TAGG CCACCGAACGG CCTGPCR PCRPAGE 电泳 PAGE 电泳Msp I5 CC(m)G G 33 GG C(m)C 5Hpa II5 CCGG 33 GGCC 3? 重亚 硫酸 盐 测 序实验目的使用不同浓度的5-azaC 溶液,处理生长早期的水稻幼苗,使其基因组DNA 胞嘧啶甲基化水平发生显著的可遗传改变,使用MSAP 方法检测DNA 胞嘧啶甲基化水平的改变;水稻幼苗因DNA 甲基化水平改变而影响基因表达水平,产生明显的表观遗传表型 。实验材料1、水稻:日本晴 (Oryza sativa var

6、japonica, nipponbare)2、所需仪器离心机、PCR仪、气浴摇床、水浴摇床、植物生长箱电泳仪 、电泳槽、微量移液器 、紫外分析仪、分析天平3、试剂(1)植物基因组DNA 改良CTAB 提取液:buffer A: 0.35mol/L Sorbitol ,0.1mol/L Tris-HCl pH7.5 ,0.5mmol/L EDTA;buffer B: 0.2mol/L Tris-HCl pH7.5 ,0.05mol/L EDTA ,2mol/L NaCl ,2%CTAB;buffer C: 5%N-lauroylsarcosine(2)PCR试剂:Takara rTaq ,10X

7、 PCR buffer ,ddH2O ,预扩增引物:H/M+0: (5-GACTGCGTACCAATTCA-3)PCR 引物 EcoRI+0: (5-ATCATGAGTCCTGCTCGG-3)选择性扩增引物:H/M+AN: 5-GACTGCGTACCAATTCAA(T, C, G)-3EcoRI+AN: 5-ATCATGAGTCCTGCTCGGA(T, C, G)-3。(3)酶切-连接试剂:EcoRI (NEB) ,Hap II (NEB) ,Msp I (NEB) ,T4 DNA ligase ,T4 10 xreaction buffer(4) 接头:EcoRI adapter: 5-CT

8、CGTAGACTGCGTACC-3 CATCTGACGCATGGTTAAHapII/MspI adapter: 5-GATCATGAGTCCTGCT-3 AGTACTCAGGACGAGC(5)PAGE 试剂: 聚丙烯酰胺,尿素 ,AgNO 3 ,Na 2 CO 3 ,溴酚蓝 (6)银染固定/终止液 (10% 冰乙酸) , 染色液 (2升双蒸水预冷,用时加2克硝酸银 ,3ml 37% 甲醛) ,显影液 (2升双蒸水中溶解60克碳酸钠 ,冷却至10-12C,用时 , 加入3ml 37% 甲醛 ,400ul 硫代硫酸钠(10mg/ml)) 。(7)其它试剂:5-azaC(100mg/mL) ,蒸馏水

9、,PVP (20%) , 氯仿: 异戊醇(24:1),异丙醇 ,70% 乙醇 ,RNA 酶A (DNase-free) ,TE ,TAE ,琼脂糖 ,EB , 未酶切的 DNA ,1xTBE (0.089M Tris-borate, 0.089 M Boric Acid, 0.002 M EDTA) ,3x loading buffer(300 mM NaOH, 97% formamide, 0.2% bromophenol blue)。实验方法1、水稻的培养(26 , 暗培养)取水稻水稻种子20粒X 7组,将水稻种子用 75% 的酒精消毒后用无菌水浸泡数小时,当水稻种子露嘴时,分别置于90m

10、m 培养皿内的双层滤纸上,加15mL蒸馏水浸种24h(第一天)。2、5-azaC处理水稻幼苗:(1)6组种子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20mg/mL,40mg/mL, 60mg/mL、80mg/mL、100mg/mL、120mg/mL5-azaC溶液处理,对照组用蒸馏水培养,共处理10天,每2天换处理液1次(第二 十一天)。(2)10 天后每个处理随机取10 株幼苗嫩叶混合提取DNA,其余麦苗移载大田并观察田间生长情况。2、植物基因组DNA 的提取与纯化改良CTAB法(Kidwell and Osborn, 1992)8(1)取不同处理的叶1g,将其在液氮中研磨成粉后转入50ml

11、离心管。(2)向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DNA 提取缓冲液(A:B:C=1:1:0.4混合,加1%PVP于B液)。(3)置于65恒温水浴下摇床,40-50rpm振摇90分钟。(4)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 ,轻轻上下颠倒10-15分钟后,4 3000rpm离心10-15分钟。(5)取上层水相加入2/3 体积的预冷异丙醇,上下颠倒5分钟并置4冰箱内10min。(6)待DNA 沉淀后于4 3000rpm离心收集DNA于管底。(7)DNA于70%乙醇中过夜。(8)取DNA沉淀并风干(第十二天)。(9)在2ml离心管中加1ml TE溶解沉淀。(10)待DNA 完全溶解后,加入5ul不含DNA酶的

12、RNA酶,37保温30分钟以除去DNA中的RNA。(11)加入等量氯仿: 异戊醇(24:1) 纯化DNA ,轻轻上下颠倒10-15分钟后,43000rpm离心10-15分钟。(12)取DNA沉淀,用70%乙醇过夜洗涤DNA,并将其溶于DNA 于200-500ul TE中。(13)取基因组DNA溶液,0.8%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DNA的质量并据已知的DNA Marker(未酶切的DNA)估计其浓度;调整DNA 浓度,置于-20备用。3、水稻基因组DNA 酶切(1)甲基化分析采用两种甲基化敏感酶Hap和Msp(NEB)。在限制性酶切和连接前,先把两个单链的接头复性为双链结构( 序列见试剂部分)

13、,即100 变性5分钟,缓慢冷却至 室温,-20冷冻保存备用。(2)水稻MSAP限制性酶切和连接体系如下 :表2 水稻MSAP限制性酶切、连接体系T4 10 x buffer2.5ulBSA (10mg/L)0.1ulEcoR I adaptor (5pM)0.5ulH/M adaptor (50pM)0.5ulEcoR I (20U/ul)0.5ulH/MMspI (10U/ul) 0.5ulHpaII (20U/ul) 0.25ulT4 ligase0.1ulGenomic DNA300ng20ul AFLP-Water补足总反应体积(3)混匀体系,37,6小时,8,4小时,4保存。(4)

14、共四个处理组,即水稻25mg/mL 处理组,水稻50mg/mL处理组,水稻100mg/mL 处理组,水稻对照组;每组分别用HapII/MspI双酶切,共需切8管(第十五天)。4、预扩增(1)预扩增:水稻AFLP 预扩增体系如右表(预扩增引物PCR引物部分):混匀体系,按下列参数进行PCR 扩增反应 :表3 AFLP 预扩PCR体系10 x PCR reaction buffer2.5uldNTPs (2.5mM)2ulEcoR I primer (5 uM)1ulH/M primer (5 uM)1ulTaq DNA polymerase (5U/ uL)0.2ulPCR water16.3ulDNA 模 板 ( 预扩增 稀释 产 物 )2ulTotal volume25ul(2)PCR 程序 :94预变性2min, 94变性30秒,56复性30秒,72延伸60 秒, 共进行30 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分钟(第十七天)。(3)根据检测结果,用0.1x TE buffer稀释预扩增产物1/101/40,作为PCR 选择性扩增的DNA模板。按以下参数进行PCR 扩增反应 :表4水稻AFLP 选择性扩增体系10 x PCR reaction buffer1.5uldNTPs (2.5mM)0.6ulEcoR I primer (5 uM)0.6u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