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症状与治疗科普知识手册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27600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7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症状与治疗科普知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肿瘤症状与治疗科普知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肿瘤症状与治疗科普知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肿瘤症状与治疗科普知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肿瘤症状与治疗科普知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肿瘤症状与治疗科普知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症状与治疗科普知识手册(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肿瘤治疗科普知识手册目录一、肿瘤概要二、肿瘤病理学三、肿瘤的诊断检查四、肿瘤的治疗五、香港部分肿瘤新特药物六、中药牛樟芝及其临床研究七、临床观察招募肿瘤患者信息附录:参考文献一、肿瘤概要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是基因疾病,其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的异常。肿瘤形态的异常,是肿瘤病理学诊断的依据。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生长能力有一定限度,通常为局部膨胀性生长,危害性较小。恶性肿瘤则往往增长迅速,并且有侵袭性(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性,如未经有效治疗,通常会危及生命。癌与肉瘤均属于恶性肿瘤。

2、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临床肿瘤学还可以区分为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学和肿瘤内科学。近20年来肿瘤学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有了重大的进展。继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完成后,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的完成,将促进癌症的基因分型和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及临床运用。癌症的分类将从传统的按发生器官及组织形态学分型进一步细化到按肿瘤发生的驱动基因的不同而形成的基因分型,并研究开发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个体化医学或精准医学打下基础。二、肿瘤病理学1.良性、恶性肿瘤的区别病理特征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肿瘤细胞的分化好差 细胞的异型性小大 核分裂无/少多;常伴有病理性核分裂生长方式外生性,膨胀性侵袭性(浸润性) 与周围组织的关

3、系推开或压迫破坏 包膜常有无 边界清晰不清晰生长速度较慢快(短期内迅速生长) 继发改变较少出血、坏死,可钙化/囊性变出血、坏死、溃烂复发与转移无/极少常见对机体的影响较少较大,甚至致命2.肿瘤的分化(1)分化的方向原始的生殖细胞具有向三胚叶分化的能力,每一胚叶的细胞又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功能的细胞,构成机体的组织与器官。遗传因素引起的生殖细胞突变或致癌因素导致正常细胞的突变,均可使正常细胞出现异常的分化(或逆分化),形成不同分化方向的肿瘤。(2)分化的水平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各阶段均可受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肿瘤。这些分化水平(成熟程度)不同的肿瘤,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其分化方向成熟细胞的

4、形态和功能特点。分化越成熟的肿瘤,与相应正常细胞及组织的形态越相似;而分化越不成熟的肿瘤,其具备相应正常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越少。根据肿瘤的分化方向和分化水平,可对肿瘤进行分类和分级。良性肿瘤细胞往往分化成熟,与相应的正常细胞比较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则与相应的正常细胞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将不同分化程度的恶性肿瘤分为分化好(级)、分化中等(级)、分化差(级)三个级别。肿瘤分化越差,分级越高,其恶性程度越大。3.肿瘤的蔓延、复发与转移(1)直接蔓延:肿瘤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及神经束衣生长进而侵及邻近组织器官,称肿瘤的直接蔓延。(2)复发:肿瘤经治疗后消失,过一段时间后在同一部位又发生同样组织形态的肿瘤

5、,称为肿瘤的复发。(3)转移: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沿淋巴管、血管、体腔到达与原发瘤不相连续的部位,并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成为转移。4.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的性质(良性、交界性、恶性)与肿瘤的分化方向(上皮性、间叶性、神经性、淋巴造血组织与其他组织),可对肿瘤进行分类。既往的肿瘤分类大都以病理形态学为主,近年分子遗传与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对肿瘤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肿瘤分子分类也应运而生。5.肿瘤的命名肿瘤的命名方法与肿瘤分类原则相似,绝大部分的肿瘤名称能反映肿瘤的性质及分化方向(或称组织起源)。三、肿瘤的诊断检查(一)肿瘤病理诊断1.组织病理诊断组织病理诊断

6、主要包括石蜡切片和冷冻切片。尽管目前病理诊断的新技术很多,但是最古老的石蜡切片仍然是最主要的病理诊断技术,后面即将讲到的一些诊断技术(如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都是在HE切片诊断基础上选择使用的辅助方法。2.细胞学诊断细胞学诊断是取肿瘤组织中的细胞,进行涂片,经染色(巴氏染色或HE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进行诊断的方法。根据取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脱落细胞学及穿刺细胞学。3.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各种细胞及其产物与不同化学染料的亲和力,用化学反应方法显示细胞内的特殊成分或化学产物,以帮助对病变进行诊断及分类的方法。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超过100种。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常用

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有ABC、LSAB多步法与各种的二步法、多重染色法。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应用以来,各种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全自动染色系统等试剂产品与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染色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5.电子显微镜诊断电子显微镜的问世,使组织形态学观察进入亚细胞水平,尤其对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肿瘤病理诊断上,对小部分在常规组织切片检查未能诊断的病例,可通过电镜检查达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6.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基因的检测,也可为临床分子靶向药物的选用提供相关作用靶点的信息,是肿瘤个性化诊疗的循证依据。它为肿瘤个性化治疗、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

8、了保障。(二)肿瘤影像学检查1.CT检查CT检查在临床应用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的临床分期;指导临床进行手术治疗;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与随访;介入性CT穿刺活检和消融。2.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临床上的应用大致与CT类似,可以用于病灶的定位、定性。另外磁共振成像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由于它的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多参数、任意方向成像等优点,目前已为临床广泛应用。3.X线检查X线检查对于一些部位如乳腺、胸部、胃肠道及骨骼系统有较多的应用价值。4.PET/CT显像PET/CT是将PET和CT两个已经相当成熟的影像技术相融合,一次成像既可获得PET图像,又可

9、获得相应部位的CT图像及PET/CT融合图像,可同时获得病灶的功能代谢信息及准确的定位信息,使PET/CT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实用价值明显提高。5.超声影像超声诊断技术以其无创、方便、便宜等优点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超声波在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和引导介入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6.ECT检查目前将E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分为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和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基于CT图像的高分辨率和准确解剖机构的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表现在治疗前后脏器功能检测、肿瘤诊断、指导肿瘤靶向治疗和疗效观察等方面。7.介入诊断介

10、入技术以微创、精准、高效、并发症少、恢复快、不破坏原组织解剖机构、可重复性强等优势解决了以往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难题。肿瘤介入放射学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介入诊断技术又包括经皮穿刺活检、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插管造影CT诊断。(三)肿瘤临床诊断与标志物检查1.肿瘤临床诊断(1)询问病史(2)体格检查(3)常规化验(4)特殊检查(5)病理检查(6)诊断性手术(7)肿瘤临床分期2.内镜检查内镜在诊断方面的适应症很广,凡诊断不清而内镜能达到的病变皆可应用内镜协助诊断。3.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TM)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肿瘤细胞异常产生,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当肿

11、瘤发生、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标示肿瘤存在,可用于肿瘤疗效观察、复发检测、预后评价,也可作为肿瘤治疗的靶向位点。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以下几大类。(1)胚胎性抗原包括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2)糖蛋白抗原包括糖蛋白抗原CA19-9、糖蛋白抗原CA125、糖蛋白抗原CA15-3、糖蛋白抗原CA27.29(BR27.29)、糖蛋白抗原CA72-4、糖蛋白抗原CA242、糖蛋白抗原CA50。(3)蛋白质抗原包括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PA)、鳞癌细胞相关抗原(SCCA)、2-微球蛋白(2-MG)、血清M蛋白、铁蛋白、HER-2/neu(c-erbB

12、2)肿瘤蛋白、核基质蛋白22(NMP22)、人附睾蛋白4(HE4)、促胃液素释放肽前体(ProGRP)。(4)酶类包括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胃蛋白酶原/(PG/PG)。(5)激素类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亚基(-HCG)、降钙素(CT)、儿茶酚胺类物质(CA)、激素受体。(6)与肿瘤相关的病毒TM和细菌TM包括抗EB病毒相关抗原的抗体、血浆EBV-DNA、高危HPV亚型、幽门螺杆菌(HP)。(7)癌基因、抑癌基因和肿瘤相关的miRNA包括染色体易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as癌基因、BRAF癌基因、myc癌基因、erbB-

13、2癌基因、p53抑癌基因、ALK融合基因、c-Kit酪氨酸激酶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A)、肿瘤相关miRNA。四、肿瘤的治疗(一)肿瘤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实体肿瘤的最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应用的术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诊断性手术包括细针抽吸、穿刺活检、切取活检、切除活检、前哨淋巴结活检。2.治愈性手术其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以期治愈。凡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和邻近区域淋巴结,或肿瘤虽已侵犯邻近脏器官,但尚能与原发灶整块切除者皆应选用治愈性手术。3.姑息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包括姑息性肿瘤切除术和减状术。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是指对原发灶或其转移灶切除不彻底(肉眼不干净或病理见有癌残留)而不能根治的

14、手术。而减状术则是指没有切除病灶而仅做解除肿瘤有关症状的手术。4.远处转移癌切除术远处转移实为晚期,难以治愈。但近年来对转移癌的切除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手术的前提是原发灶已经控制或能够控制,并且没有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5.激素依赖型肿瘤的内分泌腺切除术激素依赖型肿瘤可通过切除内分泌腺使其缓解或减少复发。由于雌激素拮抗剂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肾上腺和垂体切除术已罕见应用,而卵巢切除术在临床上仍有采用(多用于晚期和受体阳性的绝经前高危患者)。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内分泌也有密切关系。对晚期患者或不适合手术的病例作双侧睾丸切除术,并配合放疗/药物治疗,可收到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晚期男性乳腺癌应用双侧睾

15、丸切除术常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有效率可达55%。6.重建与康复手术外科技术(尤其是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肿瘤切除后的重建已有很大的进步。从病期、病理的观点来看,早期、恶性程度较低者做重建最为合适,因其复发机会较少;较晚期、恶性程度高的肿瘤是否做重建取决于切除术的彻底程度、重建术的难度及患者的要求程度等多个因素权衡决定。肿瘤的康复手术多用于以往手术或放疗所致的功能丧失者,尤其是肢体部位,可通过骨或肌肉的移位来改善功能。7.癌症的预防性手术预防性手术不是用于治疗癌瘤,而是用于预防癌瘤的发生。8.微创外科肿瘤微创外科的领域越来越广,技术越来越熟练,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对肿瘤做微创外科治疗,必须根据肿瘤情况、治疗目的,设备和技术等综合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慎重决定。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的发展更使外科手术的精确和技术超越了直视下人手操作的能力,很有发展前景。(二)肿瘤内科治疗目前,肿瘤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成为癌症治疗的三大常用手段。1.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化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