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上传人:doc****ang 文档编号:12127547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远的地平线说课姓名所教学科美术所选课的主题遥远的地平线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课时数1所用教材湘教版l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能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深感。2、 使学生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中室内景物画中能用线条表现出物像的立体感。3、 使学生学会推理的观察方法,能忠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l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确定透视知识点,如果降低表现难度,描绘心点与消失点在的画面中重合的透视现象。如果提高表现难度,则倾向于同时讲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教学难点:作业的绘画步骤体现透视原理。l 运用的多媒体资源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点: 本课的教学设

2、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欣赏为线索,通过ppt课件来展示一系列作品,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理解绘画中的透视规律。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视点出发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PPT课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运用微视频,聚焦重点,突破难点,理解透视概念知识。l 教学简要步骤: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透视概念:地平线、消失点、消失线。地平线: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线。消失点:即灭点。消失线: 指与透明画面成纵深角度的线段在透视方向有了变化,本来相互平行的线段出现了近宽远窄直至消失到一点的现象

3、。2、 提供新的透视知识作为本课预备学习内容。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二、 直观感受1、 出示室内图片(平行透视图)地平线在哪儿?你能找出室内的透视现象吗?2、出示室内油画图片(平行透视图)想一想:画家是在哪个位置作画的?(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视平线:指与画者眼睛平行的线。三、作品分析(说一说)1、出示教室内二张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消失点的位置,视平线的位置。2、一张画有视平线、消失点等辅助线的透视纸,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现所画景物的透视现象。3、利用透视纸分析教室内景物的位置、大小、透视、画法。四、 知识巩固1、 知识小结:强调透视规律,思考视点与消失点

4、的关系。2、 画平行透视图步骤小结:a、画出视平线、心点、视点、消失线。b、画出物体的平行面。c、从平行面的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d、从一个顶角向相应的距点引连线,求出透视深度。E连线成立体图形。五、 自主表现作业要求: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它放到透视纸中画出来。选择室内12个物体,找准它们的视平线和消失点,画出简单的透视图(建议画课桌椅、文具盒、书本、粉笔盒、粉笔刷、书包、立式空调、冰箱)(课件出示)六、 评价交流1、 作业讲评。2、 欣赏作品最后的晚餐,教师总结:根据科学的法则,理性地研究透视的变化规律,我们就能在平面的画纸上准确地表现出富有立体感、空间感的艺术作品。

5、l 板书设计: 以美术术语为线索,板正上方书写课题遥远的地平线;左下方书写透视规律,板块右下方是地平线、消失点、消失线等名称。说教材 根 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遥远的地平线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透视这一美术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处处可见。学生通过对于本课的学习,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且能够运用线条、形状等美术语言表达所思所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美术 的热爱之情。 从教材上的画家作品中引入视平线知识,再逐步分析室内每个景物与视平线的关系以及透视现象,呈现一些图片让学生找画面中的视平线。说教法手段 针对这节课所学内容,我主要用课件展示法

6、来进行讲授。说学生说学法我将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法,观察法,练习法等方法。透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空间思维能力差,他们往往不能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更谈不上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表现丰富的前后空间关系的画面了。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欣赏为线索,通过一系列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理解绘画中的透视规律。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视点出发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对自己上述说课稿的自我评价:基本完成了说课的内容和环节。在看一看环节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透视现象。学生通过欣赏对透视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说一说环节,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这种现象,让学生知道近大远小是一种透视现象。但启发提问环节并没有深入到位,只是蜻蜓点水,学生没有进一步加深印象,深入理解“透视”的规律。教师讲的时间太多了点,学生作业的时间少了点,所以作业没有全部完成。对学生作品评价,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目的地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