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7165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8_2019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九周考试试题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又吸收道家思想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法不阿贵 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 智者弗能辞 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中 蕴含的道家学说是 A 齐物观 B 无为而治 C 崇尚自然 D 道是世界之本 2 孔子曰 苟有用我者 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曰 如欲乎治天下 当今之 世 舍我其谁 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 不受重用

2、的愤懑之情 3 有学者将 左传 中的 516 个人按 30 年为一个单位进行分组研究 共分成 17 组 他发现 春秋未结束 卿大夫群体的数量和重要性就开始下降 虽然前面 7 组没有提到士 后来每组 士的数量也不多 但士占总人数的比重却呈上升趋势 该学者的发现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中央集权体制渐趋形成 B 各阶层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 政治权力向士阶层转移 D 卿大夫和士矛盾不可调和 4 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孟子提倡 德治 仁政 墨子倡导 非攻 尚 贤 庄子提出 无为而治 韩非主张法 术 势三者相结合 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 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 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 谋划政治统治

3、策略 D 争夺思想学术 阵地 5 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 春秋 始于鲁隐公元年 开篇第一句是 元年春 王正 月 王 即周天子 对孔子这样的书写 理解正确的是 A 诸侯国大多认可周天子统一纪年 B 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 C 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D 反映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6 1947 年冯友兰在 中国哲学简史 中写道 孔子是文雅的君子 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 这种认识主要基于 A 二者对待周礼的态度 B 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C 孔 墨的生活背景差异 D 思想是否顺应社会发展 7 夫大块 自然 载我以形 劳我以生 佚我以老 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 乃所以善死 也 先秦时期表现出善生乐

4、死的超然态度 主张薄葬的学派应该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2 8 先秦诸子百家中 道家讲天道 墨家信鬼神 他们都不讲天命 儒家则讲人道 信天命 不信鬼神 道家无为而无求 墨家有为而有求 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 与其他思想流 派相比 儒家思想 A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D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9 汉武帝推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正统 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 其中最有 利于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陈规的是 A 起用儒学家参政 B 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 C 兴办太学 D 将儒学推广到地方 郡县 10 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 汉代经学提

5、出了 家国同构 理论 也就是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 子关系 所谓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这说明 A 大一统 局面的形成 B 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 C 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 D 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 11 下表 据 哈佛中国史 宋的转型 制表 反映宋代科举考试制度不断完善 竞争日 趋激烈 对考试通过名额有严格限制 这一现象说明 时间 州试录取率 1106 年 3 1190 年 1 3 13 世纪 1 A 考试内容限于程朱理学 B 考试人数逐年下降 C 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 D 精英教育不 断强化 12 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 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 不许其

6、他学派分沾 读书人若要研究 尽可自便 只是不能用来猎 取功名富贵 他认为汉代 A 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 B 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C 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D 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 13 下表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据此可知 3 观点 出处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天地者 万物之父母也 庄子 达生 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 A 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 B 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14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 经学历史 中写道 西汉 武 宣之间 经学大昌 以 禹贡 治河 以 洪范

7、 察变 以 春秋 决狱 以三百五篇当谏书 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 由材 料可知 A 西汉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作用 B 武帝确定 五经 前儒学杂乱 C 西汉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D 武帝实行 独尊儒术 的政策 15 汉武帝时期 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 可以将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 史称 春秋决狱 这说明 A 六经 收录大量法律文献 B 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C 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 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 16 据统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 到 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 墓志署名的变化反

8、映了 A 宗法意识的淡薄 B 考试入仕的开始 C 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D 特权垄断的削 弱 17 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这 段话主要阐明的是 A 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统一 B 法度严明利于统一 C 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 大一统是历史规律 18 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4 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 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 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 19 汉代 尽管帝王在 罪己诏 中罗列了诸多罪责 并

9、反复强调 万方有罪 在予一人 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 帝王的 罪己诏 实质是 A 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 B 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 C 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 D 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 20 宋代 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 明清时期 地 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 宣讲皇帝的 圣谕 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 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 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 D 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21 南宋理宗赵昀推荐道书 太上感应篇 使该书宣扬的宗法性伦理道德以宗教方式普及民 间 同时也加速了儒道之间的融合 这说明南宋

10、时期 A 儒家思想已趋向宗教化 B 道教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 道教成为主要教化工具 D 儒学正统地位更趋稳固 22 下表是唐宋节妇烈女对照表 表中数据反映出 A 两宋妇女自给能力提高 B 两宋时战乱仍频繁 C 两宋时儒学有了新发展 D 二宋代妇女地位低下 23 表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 5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隋唐 326 32 29 6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此 A 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 B 隋唐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C 宋代女性伦理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 24 34 岁的朱熹

11、拜见宋孝宗 首次讲 格物致知 说帝王之学 必须要先 格物致知 晚 年的朱熹 人都奏事 有人对他说 你喜欢讲 正心诚意 但这是皇上最不爱听的 这次你 就不要提了 朱熹很严肃地说 我平生所学 就是这四个字 怎么能欺君呢 这说明 A 当时理学尚未上升为 帝王之学 B 理学有世俗化和排它性的特征 C 正君心 和 致良知 本质相同 D 格物致知 是理学的哲学基础 25 司马迁怀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志向 司马光抱 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目的 成就史学巨篇 二人的治史理想体现古代传统史学特色是 A 考察变化与变通 经世致用 B 尊帝王 尊圣贤 人本主义 C 纪传体通史体例 正式官修 D 贵直书斥

12、 曲笔 求真求实 26 明清时期 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 作品内容多为 二十四孝图 状元及第 包公打 龙袍 昭君出塞 等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程朱理学的传播 B 地域性商帮的形成 C 市民阶层的兴起 D 活字印刷术的 发展 27 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 崇尚简约内敛 讲求秩序和稳定 体现 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 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28 北宋儒者在硏读儒家经典时 改变了前代学者考据字音字义的研究重点 而着力于探求 儒经的新意 以至 新义日增 旧说几废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3、 A 宋代社会危机的日渐加深 B 道教和佛教思想广为传播 C 汉儒的纲常学说较为迂腐 D 前人考据研究已比较完备 29 有学者指出 宋明理学的形成反映了知识分子希望 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 6 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 可以笼罩并解释社会 自然与人类的 真理 该学者旨 在强调理学 思想体系庞大严密 具有干预政治的远大抱负 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注重循序渐进的治学方法 A B C D 30 顾炎武在 天下郡国利病书 中说 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 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日 不能 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 据 此可知顾炎武主张 A 废弃分封制 B 废除郡县

14、制 C 改革集权专制制度 D 改 革中央决策机制 31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 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 时代的气息 是传统与时代 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下列与时代气息不符的是 A 经世致用 B 摹古文风 C 循天下之公 D 工商皆本 32 明代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 应当 言人之所欲言 言人之所不能言 言人之所不敢 言 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 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 这反映 了明代文学 A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B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C 动摇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 D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33 朱之瑜 1600 一 1682 年 称

15、 宋儒辨析毫厘 终不曾做得一事 颜元 1635 一 1704 年 认为 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 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 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 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B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34 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中说 臣之与君 名异而实同 都是共同治理天下的人 下 列与黄宗羲观点相近的是 A 使父子之亲隔 君臣之义乖 夫妇之和旷 友朋之信绝 B 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C 我之出而仕也 为天下 非为君也 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 D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35 下

16、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 坤舆万国全图 据专家研究 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 所绘世界地图 舆地山海全图 重新绘制的 坤舆万国全图 在中国的传播 7 A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 B 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 C 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 D 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 36 明清时期旌表妇女贞洁 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 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 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 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 材料的主旨是 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 B 贞节旌表制度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C 妇女的政治地位出现很大的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7 明末 学术思想界弥漫着 束书不观 游谈无根 的空疏之风 于经世 治国之道毫不 关心 恁是天崩地陷 他也不管 只管讲学耳 与这一思想背道而驰的是 A 儒学危机 B 八股取士 C 经世致用 D 三教合一 38 黄仁宇的 万历十五年 中说 李贽的学说 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 学说破坏性强 建设性弱 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 李贽学说有如此 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A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 李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