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21271025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还在当孩子的“差评师”吗?家长应该记住这一条: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可以说,致使孩子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想要提出批评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尹建莉有一天,与一位家长讨论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这个孩子因为写得慢,经常挨老师留。家里人很在意这件事,为孩子的书写速度着急。结果,孩子也为此感到难堪,她明明是被留下来写作业,却掩饰说是留下来帮同学的忙或者是记作业。我问:对于挨留这件事情,要不要如此关注呢?妈妈

2、说:我的想法是,让她意识到错误,才会改啊!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才能改正错误,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观点。那么,是否有另外的可能呢?如果仔细推敲,“慢”和“错误”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这个问题在后来的咨询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这里,我继续沿着妈妈的思路追问:以慢这件事情来说,你们已经多次让她意识到错了吧?甚至她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挨留了,那么,改的效果怎样呢?很显然,这正是妈妈苦恼的地方。我提了另外一个问题:假设我们发现孩子慢,但从来没告诉她,而是设法肯定她、调动她,让她不知不觉变快,是否更好呢?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难度,其实并不难。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慢,她也总是关注这个“错误”,并不断发现慢的证据,那么,

3、孩子就确信自己是个“慢小孩”。如果家长老师总是注意这个缺点,总是批评她,那么,就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论断。为什么孩子往往知道问题所在,却“屡教不改”呢?因为频繁的提醒和批评,让她深深地相信:我就是这样慢!也就是说,孩子接纳了“慢小孩”这个标签,不相信自己能快,完全失去了改变自己的心理动力。就算我们施加压力,让孩子变快了,但是,她心中的自我形象,还停留在“慢小孩”的阶段。相反,我们不妨来设想另外一种可能:关注孩子写得快的时刻。比如,昨天她用了13分钟,就抄写完好几个句子。那么,这时候,我们要是肯定她快,孩子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并不觉得快是多么难以企及的目标,此时她更关注自己的成就感。并且,她会从中总

4、结自己快的经验,比如,写的时候,尽量做到专注,或者一眼多看几个字,这些方法,会用到下次的作业中,她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快。并且,一切都水到渠成,她不觉得这是多困难的事儿。恰好妈妈说了昨晚的一个情况:“她在抄句子的时候,我和她爸爸都提醒她,一句话一句话地抄,别一个字一个字地抄!这样太慢了!她虽然照办了,但是很不高兴。”妈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但语气中隐含着责备,强调了孩子的慢,结果呢,孩子虽然照办,但很不高兴。我建议妈妈换一种方法,用商量的语气对孩子说:你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也是可以的。不过,妈妈还知道一种更快的办法,你愿意试试吗?如果孩子愿意尝试,一定会发现这样更快。如果不愿意,我们尊重孩子的选

5、择:那今天还是用你的办法,妈妈帮你记时间,看你平均一分钟抄几个字。明天,咱们再试试另外一种办法,看看一分钟抄多少字,然后,选一个你喜欢的办法。妈妈说:不错,别说孩子,大人也愿意听啊!孩子应该具有与大人一样的最基本的需求被尊重,原来没意识到这点!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本来就是慢,但我们换个角度,没有出现“慢”这个词,也能很好地调动孩子。我接触的许多家长,往往对孩子的错误如数家珍,对孩子的进步却视若无睹。仿佛戴了一副有色眼镜,专门筛选孩子的错误。我想,他们的深层逻辑,一定是“发现错误,才能改正错误”,我相信,他们的本意也是想帮助孩子,结果,错误越发现越多,却没改了几个,错误最终变成了“顽症”。这很

6、容易解释,就算我们没看到孩子的进步,不代表孩子不曾努力过。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体会一下,如果自己努力的结果,不但没有认可,甚至都没被发现,得到的却是不满和批评,谁还肯继续努力呢?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是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事实上,却人为地增加了阻力,消解了孩子内心的动力。我们不妨换一副眼镜,去发现孩子的进步。也就是说,我们筛选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强化”,孩子做出努力,得到了正向的反馈,那么,他更愿意去重复这个行为,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哪怕是成年人,也喜欢在成功中学习,并保持成功状态,孩子更是如此。书上看到一句话:“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

7、疗师或咨询师要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访者,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看到这句话,我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是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这就是答案。无条件积极关注,强调了对孩子的接纳。当我们真正接纳孩子,任何时候都用积极的视角去看待孩子,自然可以看到他的优点和可爱之处,这样去观察去注视一个孩子的时候,便会满心欢喜。这种内心状态,会借着我们的语言、表情、神态传递给孩子。每个孩子都喜欢被认可、被欣赏的感觉。这份接纳,成就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我们盯着孩子的优点,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优点,双方都在一个爱的状态中,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当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就会主动去做有价值的事情,以符合自己的身份。

8、如果孩子内心有完善自我的动力,就算有一些错误和缺点,也很愿意改正。相反,如果我们总是盯着孩子的错误,便是有条件的消极关注当孩子正确的时候,我们接纳;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排斥。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那么,就在事实上伤害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犯错的时候,他感觉自己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种痛苦会让孩子产生一些局限性的念头,用退缩保护自己。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以受害者和失败者自居。而且,我们盯着孩子的错误,孩子也会盯着我们的错误,双方都容易产生焦虑和愤怒的情绪,因此,除了改错又增加了一层任务:处理双方的负面情绪。这反倒分散了改错的精力。“通往地狱的路,是用期望铺成的”。所谓的错误,有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有一部分则是我们过高的期望制造出来的,是我们心中的高标准“误伤”了孩子。如果我们拿孩子与我们心中的期望相比,那么,孩子往往都是错的。如果只是审视孩子本身,那么,一定可以看到孩子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婚嫁/育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