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69845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邢台市第八中学邢台市第八中学 20182018 20192019 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地理高一地理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一 单选题一 单选题 英国诺福克郡夫妇简 阿彻与克里斯 卡廷 1987 年花了 2 万英镑在海边买下一套三居室 房屋 房屋面朝大海 安静舒适 本应随房价上升趋势升值 但房产评估师近期对这处房屋评 估后却告诉他们 受某种因素影响 这套房子面临被淹危险 目前仅值 1 英镑 据此完成 1 2 题 1 材料中所提及的 某种因素 是指 A 水土流失 B 臭氧层破坏 C 全球变暖 D 酸雨危害 2 你认为材料中房子被淹 目前仅值

2、 1 英镑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的破坏 B 大气中氟氯烃的含量大大增加 C 大气中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D 大量 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3 下列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不正确的是 A 多使用清洁能源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加强国际合作 D 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4 二氧化碳 甲烷 氟氯烃 一氧化二氮等气体都被称为温室气体 是因为它们 A 吸收太阳辐射 使大气增温 B 破坏臭氧层 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 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气温升高 D 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 回答 5 6 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

3、1 12 2 月平均 气温 7 3 2 5 5 3 11 7 16 7 20 5 22 4 21 0 15 9 9 4 1 6 5 7 月平均 降水量 mm 0 5 0 6 2 5 6 0 13 0 11 0 59 8 78 5 17 0 9 0 1 6 0 5 5 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A 空间分布不均 B 季节分配不均 C 蒸发微弱 D 气候干旱 6 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应当 A 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 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 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7 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A 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 B 温暖期与冰期交替 C

4、 波动下降 D 波动上升 8 下表为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表 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指标 20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 1993 2002 年 灾害数量 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 万人 196 80 79 53 1 受影响人数 万人 7 4 14 5 19 6 25 灾害损失 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A 灾害的强度减小了 B 人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了 3 C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9 从城市

5、布局上看 哪个地区不易发育为城市 A 河流的起点 B 两河交汇处 C 沿湖地区 D 河口地区 10 从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看 哪个地区城市分布较多 A 高纬度内陆 B 低纬度平原 C 中纬度沿海 D 中纬度内陆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 气候温和湿润 B 河网密集 C 矿产资源丰富 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 回答 12 一 13 题 12 若 是自然资源 是能源 则 不可能是 A 常规能源 B 水资源 C 矿物能源 D 可再生能源 13 若 是矿产资源 是燃料 则 可能是 A 煤 石油 天然气 B 铁矿 水能 沼气 C 地热 天然气 煤 D 石油 水能

6、 铁矿 14 古诗曾有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之说 影响当初蜀道建设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气候条件 C 经济条件 D 社会因素 读图 完成 15 16 题 4 15 该岛铁路形状为 环形 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 平原 B 山地 C 高原 D 盆地 16 甲和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 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虚线处是鞍部 B 虚线处是河谷 C 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 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17 有关气候对城市区位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分布与气温有关 与降水关系不大 B 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C 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 没有大城市分布 D 城

7、市多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18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水资源北方少 南方多 B 耕地资源东部多 西部少 C 有色金属资源南方多 北方少 D 煤炭资源南方多 北方少 19 山区公路多呈 之 字形分布是为了 5 A 保护植被 B 减缓坡度 C 节约耕地 D 缩短距离 20 世纪 50 年代 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 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 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20 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 河流 B 聚落 C 耕地 D 地形 21 后来 我国专家认为 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 理由可能是 A 线路过长 B 距城镇过远

8、 C 易受洪水威胁 D 工程量过大 22 50 多年来 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 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 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C 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 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 23 24 题 6 23 图示甲 乙 丙 丁四海域中 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 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为期 3 天的 2016 年布达佩斯水峰会 11 月 30 日落下帷暮 来自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 和专

9、家呼吁保护水资源不仅在于提高认识 还必须行动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5 26 题 25 下列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的搭配 正确的是 A 新加坡 降水少 B 以色列 距海远 C 新疆 人口 城市密集 用水量大 D 长江三角洲 水污染严重 26 以下行动有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A 大力开采地下水 B 发展中国家推广海水淡化工程 7 C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D 撒哈拉沙漠地区实施人工降雨 下图为欧洲西部四国某年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图中平均消耗每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8 据图 可推知 A 甲国常规能源丰富 B 乙国水

10、能蕴藏量大 C 丙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D 国际油价上涨对丁国影响很大 2017 年 4 月 11 日 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 埃特纳火山是欧洲著名的火山 每隔几年便会大 规模喷发一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9 一 30 题 29 这次火山喷发按灾害的成因划分属于 灾害 A 地质 B 气象 C 生物 D 洪涝 8 30 火山喷发的熔岩可导致大量冰川融化 形成洪涝灾害 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 特 征 A 复杂性 B 突发性 C 群发性 D 多因性 下图为洪泽湖水系图 读图回答 31 33 题 31 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该地区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B 受洪泽湖调节作用最明显的是长江 C 该地区

11、地势低平 河网密布 D 洪泽湖位于我国鲁西南地区 32 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 该湖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 稻田广布 蓄水量大 B 入湖水系较多 梅雨季节带来较大的水量 C 湖水下泄入海通道过多 D 雨季每年 5 月开始 10 月结束 雨季长 33 下列防洪措施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 A 开辟分洪区 B 疏浚河道 9 C 提高森林覆盖率 D 修筑堤坝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 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 据预测 到 2025 年 全世界 2 3 的人口 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据此回答 34 35 题 34 目前 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环境污染严重 水质下降 全球气候变暖 极地冰川融

12、化 人口急剧增长 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 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 B C D 35 水资源不足是制约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 瓶颈 解决北方缺水的可行措施是 大面积人工降雨 跨流域调水 节约用水 合理用水 防治水污染 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 A B C D 二 材料分析题二 材料分析题 36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德国气象局 2011 年 7 月 26 日在柏林发布报告称 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到 2050 年 全球夏季将更干燥 冬季将更潮湿多雨 极端天气现象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 暖 预计到 2100 年 德国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 2 4 10 材料二

13、材料二 下图示意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各地的影响 1 1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 2 简要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 近年来 我国政府大力提倡 低碳经济 请简要分析发展 低碳经济 的重要意义及可 采取的措施 三 综合读图题三 综合读图题 37 读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读图说明我国涝灾的分布规律 2 图中 A 地区为多涝区 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措施 11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一 单选题 答案 1 C 2 C 解析 当前危害人类生存的最重大问题是全球变暖 它和人类大量排放 CO2等温室气体关系密 切 3 答案

14、 D 解析 并非所有工业生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并且发展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生产是必需的 故 选 D 项 4 答案 C 解析 温室气体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使地面辐射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使气温升高 答案 5 B 6 B 解析 5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该地区 7 8 月降水较多 因水资源的多少主要受降水量的影 响 所以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季节分配不均 6 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应当 A 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不对 太绝对了 错在禁止二字 B 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正确 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 C 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不对 建造大型人工湖会使蒸发更为旺盛 加剧水资源短缺 状况

15、 D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不对 容易导致地面下沉 考点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从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点评点评 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可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7 答案 B 8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自然灾害数量增加 但死亡人数下降 说明人 类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提高了 灾害损失越来越大 受影响人数越来越多 说明灾害对人类社 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9 答案 A 12 解析 10 答案 C 解析 11 答案 C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临长江和东海 河网密布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 这 十分有利于城市发展 故 A B

16、 D 三项正确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 可知 C 项错 误 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12 B 13 A 解析 12 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 但不属于能源 13 地热 铁矿 水能不属于燃料 14 答案 A 解析 盆地地形 山脉环绕 阻隔了四川与外面的交通联系 给交通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 15 B 16 D 解析 本图示意日本的本州岛 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障碍 铁路沿四 周的临海地区修建 故铁路线形状为 环形 甲 乙间的虚线虽然是直线 距离近 但最可能 因其地势陡 等高线密集 不适宜铁路修建 17 答案 D 解析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分布不仅与气温有关 而且与降水有关 大多数城市的分布 既 要求有适度的降水 又要求气温适中 就东西半球大城市的分布而言 东半球多于西半球 就南北半球城市的分布而言 北半球远多于南半球 就高 中 低纬度而言 世界的城市 特别 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尤以中纬度最突出 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 干旱地区 高纬度寒冷地区 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 则很少有城市分布 但并非完全没有城市 分布 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气候高寒地区 也有大城市分布 如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