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26869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湖北恩施州2019年中考试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C符合

2、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AB不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最早种植水稻”是解题的关键,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2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选项中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A“兼爱”“非攻”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与题干无关,故A不合题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属于兵家思

3、想主张,故B不合题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映的是道家思想,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故C符合题意;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与题干保护环境的主张相似,故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3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在“瓦子”里听说书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去“夜市”吃夜宵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ABC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它和流行的散曲在宋代不可能看到;故含有的ABD不合题意。在宋代可以用

4、“交子”在脚店换酒喝、在“瓦子”里听说书、在“宛囿”里赏花、喝茶,品茶、去“夜市”吃夜宵,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两宋时期”是解题的关键,排除含有元代史实的选项。4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全都由他决定。他在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A实行分封制B设丞相C设置行省D推行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故D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故A不合题意;设丞相是秦始皇在中央

5、的措施,故B不合题意;元代设置行省,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5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姚崇、宋璟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杜如晦是唐太宗时期的贤臣,故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唐玄宗统治前期,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

6、而被淘汰、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故BC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6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掀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运动由兴盛走向衰败的标志是A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B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C太平军在江苏青浦打败华尔洋枪队,但进攻上海时损失惨重D大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天京事变”【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结果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出走

7、。天京变乱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成立兴中会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任武昌起义总指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BCD【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1912年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仔细审查A. 符合题意;孙中山没有任武昌起义总指挥,故含有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8、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给党和国家造成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9下

9、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B澳门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在尊重港澳台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下,邓小平创造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故C符合题意;香港被英国强行割占和租借,故A对应错误,不合题意;董建华任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故B对应错误,不合题意;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故D对应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0下列关于古代欧洲的叙述正确的有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

10、是教会,教皇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西欧封建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盛行农奴制,是当时社会的基础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罗马帝国前期呈现过欧洲奴隶社会的最辉煌状态ABCD【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会,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故A表述错误,含有 的ACD不合题意;西欧封建庄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盛行农奴制,是当时社会的基础、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罗马帝国前期呈现过欧洲奴隶社会的最辉煌状态,仔细审查B. 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11“这

11、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时代”的先驱及其作品是A但丁神曲B徐光启农政全书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D司马迁史记【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代。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神曲抨击天主教会的罪恶,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故A符合题意;徐光启农政全书、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司马迁史记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2下列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

12、诞生B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C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D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当时苏联领导人是斯大林【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诞生,1922年,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4个独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斯大林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

13、束,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13材料解析题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其主题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民族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发展,同时与世界文明互通有无、携手前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材料二:材料三: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

14、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很大,并对不同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材料四:“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鲸舟吼浪泛沧溟,远涉洪涛渺无极。洪涛浩浩涌琼波,群山隐隐浮靑螺。”(明)马欢:瀛涯胜览(材料大意:强大的华夏使者秉承皇帝的旨意,到番夷地区传达皇上的诏令。庞大的船队在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的蓝色大海中航行,隐约看得见两旁的青山和海中的海螺。)(1)材料中的“这条路”的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说“这条路”有何作用?请列举“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的一例史实。(2)材料二中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何作用?(3)材料二中图2所示人物在清朝前期的重大历史功绩是什么?(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在西藏地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是什么?(5)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丝绸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