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2019年秋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离线作业-答案

上传人:1389****087 文档编号:12126704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2019年秋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离线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师2019年秋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离线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师2019年秋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离线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2019年秋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离线作业-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作业考核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满分100分一、简述下列各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语文教材由哪几部分构成。2.世界上有哪几种教材制度。3.如何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4.如何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5.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自然景物描写类课文,谈谈你对这类课文教育意义的理解。2.有人认为为了弘扬民族传统,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应多选编文言诗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理由。三、阅读下面课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小虫和大船从前,一家船厂正在造一艘大船。有个工人挑选了一块木板,大小正合适,就想把它用上去。他仔细一看,木板

2、上有个虫蛀的窟窿,就对船主说:“这块木板有蛀虫,不能用啦。”船主看了看说:“这么个小窟窿,碍不了大事。”他让工人把那块木板钉到船上去了。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什么事故。可是后来,蛀虫越来越多,船舷和船舱的木板上面都出现了许多小窟窿。有一次,船上装满了贵重的货物,刚离开港口,海上就起了暴风。船在狂风大浪里颠簸,虫蛀的木板被浪头打穿了,海水直往船舱里灌。船主让船工们赶快排水,可是不管用了。海水越灌越多,船渐渐往下沉。一个巨浪打来,船沉没了。小小的蛀虫,竟毁了一艘大船。问题:1.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哪些语文知识教育?2.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哪些语文技能训练?3.如何利用这篇课

3、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温馨提示:答案附后 见下一页复制下一页的答案到你的原卷。离线作业考核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满分100分一、简述下列各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语文教材由哪几部分构成。答:(1)范文(2)语文知识(3)助读材料(4)训练系统2.世界上有哪几种教材制度。答: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和分析,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采用制度有五类。(1)国定制即由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有前苏联、墨西哥、印度、罗马尼亚等国。(2)审定 制即由民间编写经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有日本、西班牙、以色 列、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泰国等。(3

4、)认定 制即由民间编写、出版经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制度。这种制度下教材的内容不受官方制约。 实行这种制度的有法国、加拿大等。(4)选定 制即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各门学科里都选定数种教材,制定-览表,由学校选择使用的制度。荷 兰和美国的部分州实行这种制度。(5)自由制即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使用完全自由的制度。英国、丹麦、奥大利亚、葡萄牙、美国的部分州 实行这种制度。3.如何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答: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即作者根据喜观事物 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主要有五种:叙述、

5、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4.如何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答:说明文的中心就是事物特征。事物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在 说明文中是通过说明的要点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说明要点来分析说明文的中心。常见的说明要点如下:(1)人物介绍:年龄、籍贯、学历、身份、性格、品质、特长等。( 2 )书籍: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写作特点、社会价值等。(3)生物:产地、类别、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等。(4)制品: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和过程、功能用途、使用方法等。(5)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害等。(6

6、)生产实验: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另外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方面的特征,是从哪个角度介绍的。5.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答:意境,是我国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是诗歌艺术的精品,无 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酉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作品时,要通过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 受和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二步具体阐释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描述 时,忠实于原诗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切忌空洞

7、,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 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 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自然景物描写类课文,谈谈你对这类课文教育意义的理解。答:(1)积累语句,扩大词汇描绘自然的文学作品(尤其散文、诗歌)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语灵动优美,富有情感,这对于丰 富学生情感,扩大词汇有着重要的作用。.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生动地宣染了杏花怒放、大好春光的景象,传递 了人们踏春的无限兴致;张先天仙子“云破月

8、来花弄影”中的“弄”字也写活了明月泻辉、花影摇 的幽静和作者疏散闲适的情趣,都能把“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活,故日著此两字,“墳界全出矣”。黄霖.王国维导读形象、生动语言源于作者的字斟句酌,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这类经典篇章体会语言运用的 技巧,积累语句,端正写作态度(2)美读吟诵,培养语感美读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诗歌鉴赏方法,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i 绝学。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 教育论集中说:“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 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

9、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所胃语感, 就是-种对 语言文字情绪性、情感性的直觉领悟能力,包括语音感、语义感、语感情色彩等几个方面。热爱自然的文学作品大多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出现,它秉承“天人合一” 的哲学理念,创造了和谐优美的艺术境界。 因此,倡导整体感知的美读吟诵就成为鉴赏优美诗文的最佳途径。在整体感知的美读过程中,学生对文字 的快速领悟,对自然形象的生动再现,对语调的准确把握,对情感的自由宣泄,无疑会培养他们的语感能 力。(3)加强联想,丰富想象描绘自然的诗文大多刻画细腻,想象丰富。也正因为如此,学生需要将自然意象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 象,进而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才可以感受自然的魅力

10、。而这个过程也是丰富学生联想、想象的过程。如柳 宗元的小石潭记处处充满“空白”,等待学生的解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心乐之”。 开篇未见小潭先闻水声,给人以无 限联想:究竟小潭有何独特之处吸引作者“伐竹取道”探访山水呢?“石”峻:“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嵯,为岩”。短短四个“为”字就引出小覃的背景,给人 以冷峻的联想,也衬托出小潭的锖幽。“水”清:作品直接写“水尤清列”的笔墨几乎没有,但读者从鱼“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 布石上”中可以想象到谭水是多么的清澈。“鱼”闲:鱼“怡然不动,做而远逝,往来盒忽”,可以想象得到,鱼儿那份青静和悠闲多少可以缓 解一下作者

11、被贬官的愤慧之情。“神”凄:的悠闲并没有掩盖作者见到“犬牙差互”“南势”的妻美心情。所以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更使作者“妻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青,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不避幽远探访 山水,大自然没有负他的厚望,奇异的谭水、小丘、山涧纷至沓来,在他的笔下展现出-种如雪天琼枝 般清丽晶莹的美。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按耐住他愤的心,作者只是从中获得些许凄美的愉悦和暂时的解脱。 如果不积极思维,联想翩糊的话,学生对石潭的幽美、作者纷杂反复的心境又如何体会呢?2.有人认为为了弘扬民族传统,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应多选编文言诗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理由。答:我同意这种观点。第一,掌握基本的

12、汉语知识,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理解中文作品。而中国最优秀的汉语作品,刘 文与诗歌占了绝对拍大头。-个缺乏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中小学生(以及成年人), 他必定会跟无数最优良 的汉语作品失之交臂,先人留下来的那么多文章,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思想、道理,都无法理解、体会,正 如一个吃不了辣的吃货,必定会错过无数美味。第二,掌握基本的汉语写作能力,能够流利地使用汉语作书面表达,亦即俗称的写作文。现在的 中小学作文,有两个毛病非常明显,-是形式僵化,连抒情是有套路;二是语言粗鄙、粗俗。造成后者的 原因,主要就是学生未能掌握又语写作的精髓。这-精髓就蕴藏在古诗文之中, 我们如果去阅续优秀的姑 文,便会发现汉语可以

13、表达得非常典雅。有网友质问:作文教学又不是要培养文学家,中小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应用文写作就行了。我跟他说: 如果你熟读文言文,会让你的应用文写作锦上添花,比如古人写的书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象,会使 用不同的敬称,文质彬彬,看着非常舒服。再举个例子,你长大之后给喜欢的女孩子写情书,如果信中能 够恰到好处地引用几句古诗,也更有机会打动她的心啊。第三,养成基本的文学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能够感受一篇文学作品的美 。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古 诗词就是这方面最好的敷材。在全部中文作品中,文学成就最的作品无疑是古典诗词,从先秦的诗经 到又赋楚辞,从唐诗到宋词,无疑千古名篇隐藏其中,我相信一个孩子读多了, 心

14、灵会得到美的重陶,气 质会变得不一-样,古人尚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日的语文教育固然不是为了培养 文学家,但让孩子从小哆接触优美的古诗词,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第四,养成对传统文化的同情理解。“五四”之后,中国人所接受的国文教育-直以来都以反思传统 乃至反传统为基调,导致学生不但对本国文化缺乏了解,而且几乎出于本能地反感传统文化。最近这些年, 这一不正常的教育思路终于扭转过来,本轮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正是拨乱反正的体现。而传统文化的最重 要载体,便是古诗文,不掌握熟练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如何了解传统文化?不了解,又谈何同情理解?三、阅读下面课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10

15、分,共30分)小虫和大船从前,一家船厂正在造一艘大船。有个工人挑选了一块木板,大小正合适,就想把它用上去。他仔细一看,木板上有个虫蛀的窟窿,就对船主说:“这块木板有蛀虫,不能用啦。”船主看了看说:“这么个小窟窿,碍不了大事。”他让工人把那块木板钉到船上去了。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什么事故。可是后来,蛀虫越来越多,船舷和船舱的木板上面都出现了许多小窟窿。有一次,船上装满了贵重的货物,刚离开港口,海上就起了暴风。船在狂风大浪里颠簸,虫蛀的木板被浪头打穿了,海水直往船舱里灌。船主让船工们赶快排水,可是不管用了。海水越灌越多,船渐渐往下沉。一个巨浪打来,船沉没了。小小的蛀虫,竟毁了一艘大船。问题:1.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哪些语文知识教育?答:1、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动物故事,同时也有一些植物故事 、神话传说故事和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寓言故事。故事涉及的面很广,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相关的动物的生活及其相互关系和人们的各种日常生活场面的入微观察、 精细体会。这些故事都是对挪些观察和体会的进一步的人为虚构、 杜撰,它们构思得如此巧妙,令人觉得如此逼 真,展现的厕面犹如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一样, 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2,个性突出的语言表达形式文字表达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