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L2008WHO分型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26361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ML2008WHO分型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AML2008WHO分型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AML2008WHO分型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AML2008WHO分型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AML2008WHO分型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ML2008WHO分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ML2008WHO分型(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梁建英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简介 FAB分型 1976年提出 1985年及1990年进行修定 将AML分为M0 M7型 主要依靠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分型 WHO分型 2001年分型 2008年分型 依靠形态学 细胞化学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 学 免疫表型 结合临床特征来定义特定的类型 关于原始细胞的定义 AML的WHO分型 1 原始细胞比例是指占全部BM有核细胞的比例 但红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占非红系计算 2 诊断AML时原始细胞下限为 20 而不是 30 3 原单 幼单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原巨 急性巨 核细胞白血病 及异常

2、早幼粒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被视为白血病细胞 病态的小巨核细胞和幼 红细胞一般不列入原始细胞 纯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 被列入 4 要求计数200个外周血白细胞或500个骨髓细胞以确 定其百分比 5 若一髓系肿瘤同时伴有另一造血组织肿瘤 如 治疗 相关性AML同时患浆细胞骨髓瘤 计数原始细胞时不 包括非髓系肿瘤细胞 确定AML标志的方法 l细胞形态学 原始细胞和Auer小体 l细胞化学 MPO 苏丹黑 原粒 非特异性酯酶 氟化钠抑制 原 幼单 l免疫标记 通常髓系抗原积分 2 5分 而淋系抗原积分 2 5分 对诊断微分化AML和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特别有价 值 l遗传学 特异性染色体易位 核

3、型分析 FISH l分子学 RT PCR检测融合基因 AML2008WHO分型 l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 l伴有MDS相关改变的AML l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 l不另做分型的AML 一 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 l 伴有t 8 21 q22 q22 RUNX1 RUNX1T1融合基因的AML l 伴有inv 16 p13 1q22 t 16 16 p13 1 q22 CBFB MYH11基因的 AML l 伴有t 15 17 q22 q12 PML RARA融合基因及其变异型的急性早幼 粒 细胞白血病 l 伴有t 9 11 p22 q23 MLLT3 MLL融合基因的AML l 伴有t 6

4、 9 p23 q34 DEK NUP214融合基因的AML l 伴有inv 3 q21q26 2 t 3 3 q21 q26 2 RPN1 EVI1基因的AML l 伴有t 1 22 p13 q13 RBM15 MKL1融合基因的AML 原始巨核细胞 型 l 暂定型 伴有NPM1基因突变的AML l 暂定型 伴有CEBPA基因突变的AML 共同特点 l此类AML遗传学异常与形态学密切相关 根据形态学可 预测其遗传学异常 2 有其独特临床表现 治疗效果良好 3 只要检出上述异常之一即可诊断 即使其原始细胞百 分比 20 4 此类大多为原发AML 但也可见于某些治疗相关白血 病患者 1 伴t 8

5、21 q22 q22 AML1 ETO AML 概述 伴中性粒细胞成熟迹象的AML 见于5 12 AML和1 3有核型异常的伴成熟迹象的 AML 青年人多见 骨髓中原始细胞可5 或质量异常 表现为 嗜酸性颗粒 中夹杂不成熟嗜碱性颗粒 氯醋酸酯酶 和PAS染色阳性 外周血 嗜酸粒一般不增加 伴inv 16 p13q22 的AML l免疫表型 CD13 CD33 MPO均阳性 还可显示 CD14 CD4 CD11b CD11c CD64 CD36和溶菌酶阳性 l遗传学 inv 16 或 t 16 16 导致CBF MYH11 融 合基因 inv 16 系微小改变 核型分析易漏 检 RT PCR和F

6、ISH有助确诊 l细胞来源 有粒系和单核系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 l预后 CR率高 4 伴11q23异常的AML l概述 伴11q23异常AML常显示单核细胞特征 见于5 6 的AML 各种年龄均有 儿童特别是婴儿多 见 常伴DIC 有髓外单核细胞肉瘤或组织浸润 牙龈 皮肤 l形态学和细胞化学 显示原单和幼单细胞特征 MPO常阴性 而NSE常阳性 且可被NaF抑制 伴11q23异常的AML 伴11q23异常的AML NSE染色阳性且可被NaF抑制 l免疫表型 CD13 CD33 CD34 单核细胞 分化抗原如CD14 CD4 CD11b CD11c CD64 CD36和溶菌酶可呈阳性 l遗传学

7、11q23和不同对手染色体易位多达60种 以t 9 11 p21 q23 t 11 19 q23 p13 1 t 11 19 q23 p13 3 为多见 l细胞来源 伴多系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 l预后 中等长生存期 二 伴有MDS相关改变的AML 诊断标准 l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幼细胞 20 l有以下三者之一 1 前期有MDS病史 2 有MDS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见下表 3 多系病态造血 2系 每系病态细胞比例 50 l无下列情况 1 无相关疾病的细胞毒治疗 2 无与伴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相同的细胞遗传学异 常 多系病态造血改变 50 2系细胞 粒系 假性Pelger Huet异常及无颗粒的

8、中性粒细胞 WHO资料还包括 核分叶过多及假性Chediak Higashi颗粒 红系 多核 不对称核 核间桥及环状铁粒幼细胞 WHO资料还包括 核出芽 核碎裂 巨幼样变 胞浆 空泡及幼红细胞PAS染色阳性 巨核系 微小巨核 单圆核 双圆核及多圆核巨核细 胞 Pelger样畸形 不是Pelger畸形 核间桥 多核 子母核 小巨核细胞 各种大小不分叶巨核细胞 多圆核巨核细胞 三 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 t AML t MDS t MDS MPN l1 烷化剂和放疗相关的髓系肿瘤 l2 拓朴异构酶 抑制剂相关的髓系肿 瘤 两类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的比较 潜伏期 年 MDS史病态态 造血 染色体 异常 对

9、对治疗疗 反应应 生存期 烷烷化剂剂所 致 4 7常有常有 5 5q 和 或 7 7q 差短 柘扑异构 酶 抑制 剂剂所致 2 3无无特异性染色体 易位 常涉及 11q23和21q22 好长长 四 不另做分类的AML 按形态学 细胞化学及细胞成熟程度分型 基本上同FAB分型 l微分化AML 相当于M0 l不伴成熟迹象的AML 相当于M1 l伴成熟迹象的AML 相当于M2 l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相当于M4 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相当于M5a和 M5b l急性红白血病 相当于M6 l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相当于M7 l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l急性全骨髓增生症伴骨髓纤维化 l髓系肉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

10、分化型 M0型 1 原始细胞形态学无髓系分化特征 似原始淋巴细胞 无Auer小体 2 细胞化学染色没有髓系的细胞化学特征 POX SBB阴性或阳性率3 SBB阳性 瑞氏染色片 1000 POX染色片 100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型 1 骨髓或外周血原粒细胞 型 型 20 但 90 NEC 早幼粒细 胞及其以下粒系细胞 10 单核细胞 3 SBB阳性 瑞氏染色片 1000 瑞氏染色片 1000 POX染色片 1000 瑞氏染色片 10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粗颗粒型 M3a型 1 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 常 NEC30 Auer小体可呈柴束状 2 细胞化学染色 POX多100 阳

11、性 3 根据胞浆中颗粒的粗细分为M3a 粗颗粒 M3b 细颗粒 及 M3v m 微颗粒 4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有t 15 17 及PML RAR 融合基因或其变 异型 瑞氏染色片 1000POX染色片 10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颗粒型 M3b型 1 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 常 NEC30 Auer小体可呈柴束状 2 细胞化学染色 POX多100 阳性 3 根据胞浆中颗粒的粗细分为M3a 粗颗粒 M3b 细颗粒 及 M3v m 微颗粒 4 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有t 15 17 及PML RAR 融合基因或其 变异型 POX染色片 1000 瑞氏染色片 1000 急性粒单核细胞

12、型白血病 M4型 1 骨髓中粒系 单核系两系均增生 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 包 括幼单细胞 20 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和单核细胞及其前体细胞 各占骨髓细胞的20 以上 20 2 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率 3 NSE 非特异性酯酶 阳性 如 形态学符合单核细胞而NSE阴性也不排除本病的诊断 瑞氏染色片 1000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4Eo型 1 骨髓中粒系 单核系两系均增生 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细胞 包括幼单细 胞 20 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和单核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各占骨髓细胞的 20 以上 20 2 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率 3 NSE 非特异性酯酶 阳性 如形态学符 合单核细胞而NSE阴性也不排

13、除本病的诊断 3 嗜酸粒细胞增多 占NEC的5 30 瑞氏染色片 1000POX染色片 1000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5型 1 骨髓中原始及幼维单核细胞 20 单核系细胞 原 幼及成熟单核细 胞 80 的白血病细胞为 可有Auer小体 粒系细胞 20 2 M5a 骨髓单核系细胞中绝大多数为原单核细胞 80 WHO称 为急性原单核细胞白血病 3 M5b 骨髓单核系细胞中绝大多数为幼单核细胞 原单 80 细胞化学 POX弱阳性或阴性 NSE一般强阳性 瑞氏染色片 1000POX染色片 1000 急性红白血病 M6型 1 M6a BM红系 50 原粒 原单 幼单核 细胞占非红系细胞中 20 2 M

14、6b BM红系 80 原粒 原单 幼单核 细胞 20 3 红系细胞有明显异常 巨幼变 多核 胞质空泡 原 早幼红细胞增多 尤以M6b明显 4 细胞化学染色 PAS染色红系细胞可呈块状阳性 瑞氏染色片 1000POX染色片 1000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M7型 1 BM原始细胞 20 其中 50 为巨核系 该原始巨核细胞应由电镜 或单克隆抗体证实 细胞形态大小不一 多有伪足突出 胞质有或 无颗粒 2 细胞化学 POX SBB阴性 PAS可有散在颗粒阳性 3 免疫表型 特异性表达CD41 血小板GP b a CD61 GP b CD42 GP b 4 电镜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PPO 阳性 5 形态学

15、不易确诊 需结合电镜或免疫表型诊断 瑞氏染色片 1000瑞氏染色片 1000 8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l概述 分化为嗜碱粒细胞的AML 一些可能为未检出Ph染 色体的BCR ABL融合基因阳性的CML BC 占AML 1 临床表现与三系减少有关 皮肤受累 脏器 肿大 溶骨性损害 高组织胺血症 l细胞化学染色特点 原始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 弥漫性酸性磷酸酶阳性 MPO 苏丹黑和NSE阴性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血片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片 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片 该病例继发于CML l免疫表型 CD13 CD33 CD34和HLA DR均 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 l遗传学 无一致异常

16、可有12p异常或t 6 9 少数为Ph AL l细胞起源 向嗜碱粒细胞分化的早期髓系细胞 l预后 资料少 通常甚差 9 急性全骨髓增生伴骨髓纤维化 l概述 急性全髓增殖伴骨髓纤维化 很少见 主 要为成人 可为原发或为治疗相关性AML MDS 临床特点为疲劳 全血细胞明显减少 无或 轻度脾肿大 病情进展迅速 l形态学和细胞化学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 BM抽吸常失败 骨髓活检示细胞 增生增加 不同程度红系 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 原始 细胞可呈PAS阳性 因子抗体 CD61阳性 纤维化程度 不等 网状纤维明显增生 明显胶原纤维增生少见 急性全骨髓增生伴骨髓纤维化 10 髓系肉瘤 l概述 发生于髓外或骨骼上的原粒或幼稚髓细胞肿瘤 与AL同时或先后发生 或为AML复发时最早表现 l形态学和细胞化学 粒细胞肉瘤最多见 原始细胞型 幼稚细胞型 分化型 其次为单核细胞肉瘤 原始细胞MPO 氯醋酸酯酶 单核细胞则 NSE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