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61200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4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竞赛选拔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西华一高西华一高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竞赛考试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竞赛考试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 全卷满分 100 分 时间 90 分钟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30 个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1 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 礼仪政治 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 官僚制 度和法律控制 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 现代化 趋势 这里 现代化 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2 公元前 4 世纪中叶 秦国颁行 分异令 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 即分

2、家 者 倍 其赋 也就是说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实行 诸子有份 此规定 A 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B 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 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D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3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 常以内侍 贵戚监督逐渐代替重臣 以近臣演变为重臣 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 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B 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 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 D 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4 论语 卫灵公 曰 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 馁在其中矣 学也 禄在其中矣 以下践行了孔子这种人生选择的是 A 王位世袭制 B 世卿世禄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5

3、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 不管公款私款 即刻 遭到御史弹劾 重则罢官免职 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规矩是 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 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6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 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是由当时的国情和 民情决定的 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也反证了我 2 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 观点的是 A 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

4、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 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 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 7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天子无日不与 军机 大巨相见 无论宣寺不得参 即 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达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这一现象主要是清代 A 政治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 B 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C 提高办事效率的必然选择 D 弥补废丞相弊端的结果 8 中英虎门条约 南京条约 附约 中的 领事裁判权 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 人如何科罪 应由英国议定章程 法律 发给管事官照办 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 意洋洋地认为 这一条款的订立 杜绝衅端 永远息争相好起见 两无偏枯 亦两无窒 碍 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 领事裁判权是

5、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B 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C 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D 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9 按照 天朝田亩制度 所宣布的目标 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 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 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这里的 社 会革命 是指 A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 B 承担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 C 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D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0 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反侵略到义和团的 扶清灭洋 反映出 A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革命性渐趋衰弱 B 小农经济决定农民阶级易受封建统治者蒙蔽 C 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

6、主义的矛盾上升 D 农民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最具反抗性 11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帝逊位诏书 颁布后 宣统帝正式退位 有学者将 清帝逊位 诏书 说成是中国版的 光荣革命 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 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 重新建立了政权 B 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 3 C 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 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12 国民痛苦 水深火热 土匪军阀 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 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 救 国救民 有进无退 为国效忠 实行主义 牺牲个人 丹心碧血 革命精神 在这一誓 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A 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 打响

7、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3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 政治革命 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 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 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是革命 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 A 驱逐满人 B 汉人掌权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14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工人 农民所占比例示意图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工人阶级已失去领导地位 B 农民的政治觉悟全面提高 C 农村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 D 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15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

8、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中提到 这样 在 1940 年 6 月中旬以 后约一个月的期间 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 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 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 和谈的危机 突然发动了 百团大战 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 8 月下 旬 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 遭到蒋方拒绝 这段材料 A 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B 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 C 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 4 D 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16 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江丙坤表示 九二共识 不仅是两岸和平的基础 也是台湾 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 台湾同胞应该深刻认

9、识到 九二共识 的重要性 共同为两岸和 平做出贡献 九二共识 是指海峡两岸均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C 承诺实现和平统一 D 认可 一国两制 17 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 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 举 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 系的新期待 也体现了各国权利 义务 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最主要是因为该原 则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18 基辛格在 论中国 中写道 在外交政策中 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

10、同利益来达到 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 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下列外交事件中 明显地体 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 实行 一边倒 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反帝反修 两个拳头出击 19 亚里士多德在 政治学 中说 公民 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 战时献出鲜血 平 时献出年华 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 相反 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 努力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公民具有同一血缘 B 公民是政治统治者 C 公民具有献身精神 D 形成了公民共同体 20 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说 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 帅等的雅典平民的

11、万能 有一次 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 用表 决的方式把驴变成马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 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B 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C 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D 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21 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 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 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 律师 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 这说明罗马法 A 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 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 5 C 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 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22 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 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 也不是一次以建立 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

12、协 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 转折点 指的 是 A 权利法案 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3 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 权利法案 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 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 先河 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 实现了由 主权在君 到 主权在民 的革命性转折 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 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24 美国当地时间 2017 年

13、 2 月 4 日晚 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 根据联邦法官裁决 全 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 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 这一事件说 明 A 各州拥有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C 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 D 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25 历史仿佛在故意卖弄哲理 几次革命都未能巩固共和国 一帮落魄贵族在走投无路 中找到的权宜之计 却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真正起始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落魄贵族是法国大革命主导力量 B 直到此时法国才第一次建立起共和国 C 1875 年宪法标志第三共和国建立 D 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是妥协的产物 26 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

14、化进程中 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27 全球通史 中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 他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 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 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 6 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 第二次革命 的直接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28 二战后初期 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 凯南在致

15、国务院的电报中说 在苏联 我 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 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 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 我们唯一 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 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 乔治 凯南的意思是 美国应该 A 继续与苏联合作 B 采取措施遏制苏联 C 与苏联分道扬镳 D 分化社会主义阵营 29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 杜鲁门主义 欧洲一体化 日本崛起 中国振兴 苏联 解体 由此推断 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30 有学者说 20 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

16、裂所主宰 导致 热战 冷战 不断 但 20 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 全球化开始 主导人们的生活 想象和恐惧 人们不得 不 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 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这里强调的是 20 世纪 A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31 32 两个小题 共计 40 分 31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 的相关材料 20 分 材料一 治民无常 唯以法治 明主之所制其臣者 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 刑德也 何谓刑 德 曰 杀戮之谓刑 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 故法者 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 吾治乱世 刑不得不重 汝治平世 刑自当轻 所谓刑 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 人有法律 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 必立有利 于一人的专制之法 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 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法 者 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 7 材料四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 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 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