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6119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4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南省沁阳一中河南省沁阳一中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 8080 分钟分钟 试卷满分 试卷满分 100100 分分 第一卷第一卷 单选题 单选题 每题每题 1 1 5 5 分 分 共共 7272 分 分 1 西方学者认为 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 理 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 是 A 诸子并立 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 兼收并蓄 2 孟子指出

2、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 亡 荀子认为 筐箧已富 府库已实 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入不可以守 出不可 以战 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这表明儒家主张 A 藏富于民 B 勤俭节约 C 忠孝为本 D 国富民贫 3 孔子曾说 舜其大孝也与 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 也说 尧舜之道 孝弟而已矣 荀子也称善 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 这些表明 A 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 B 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 C 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D 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4 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 要视人之父若其父 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 侈 把当时社

3、会上最劳苦的生活 即刑徒役夫的生活 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5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 人生而有各种欲望 性好利 因此 人性恶 所以要改造人性 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 人皆可以为尧舜 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6 孟子主张 制民恒产 勿夺农时 省刑罚 薄税敛 董仲舒主张 限民田 以澹不 足 塞兼并之路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关于二

4、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A 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B 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都抑制了土地兼并 D 都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7 董仲舒认为 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 唯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因而主张 屈 民以伸君 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这一思想 A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8 汉武帝时期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 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问题 B 汉武帝急需从 无为 转向 有为 C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的建议 D 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 大一统 9 我国古代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着

5、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荀子提出 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 董仲舒主张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 君为 客 三者思想的共性是 A 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都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0 唐末五代 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 宋以后 皇室封关羽为王 立庙祭祀 与宋对峙的金 朝也下令重修关庙 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这反映出 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11 唐诗 慢束罗裙半露胸 绮罗纤缕见肌肤 描写了唐朝服饰的

6、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 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 女装拘谨 保守 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 反映了人们审美 观的变化 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封建经济的衰退 B 专制集权的巩固 C 理学思想的影响 D 审美意识的觉醒 12 民国 歙县志 中的人物共有九卷 烈女传就有四卷 几乎占到一半 烈女人数从唐代到明 清呈直线上升趋势 明清烈女数是宋元时代的四倍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进步思想出现 B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 理学正统地位强化 D 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13 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也 是非之心 不 虑而知 不学而能 下列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古代

7、思想家是 3 A 孔子 B 朱熹 C 王守仁 D 王夫之 14 自汉至唐 儒学被奉为 周 公 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孔孟之道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5 费正清在 中国 传统与变迁 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 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 是指 A 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

8、6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写道 保国者 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 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7 下列明清之际的思想中 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的是 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 宽以养民 C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本 18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 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 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 A 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 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 C 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 为专制制度提

9、供了理论支持 19 苏格拉底认为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 愚昧 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 追求功利 C 强调理性 否认绝对权威 D 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20 马丁 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 的思想 其实质意义是 4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 确定了 教随国定 的原则 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21 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 在私人领域以外 必须把头发藏好 要用帽子 头巾保护起来 文艺 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

10、做成假发装饰品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 中度过 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A 宽容的心态 B 人性的复苏 C 高雅的追求 D 理性的崇拜 22 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 而只是人民的官吏 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 委任他们 也可以撤换他们 对这些官吏来说 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 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A 政府通过制定契约产生 B 政府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 C 利用法律解决腐败问题 D 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23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 政治自由 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 人民处 于法律之下 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 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 这表明他 A 提倡受法

11、律保护的自由 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24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 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 自然观 社会 国家制度 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 一切传统观念 都被当作 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 他们 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 的杰出代表 其中一位是 A 彼特拉克 B 莎士比亚 C 马丁 路德 D 伏尔泰 25 某书云中国的 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 而不是新思想 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 而不 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 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 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 界范围的探险

12、 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5 26 对下图解读中 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 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前后到 10 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27 北宋时 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 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 教 坊乐工 每得新腔 必求永 柳永 为辞 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这说明 A 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 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13、 C 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 文学平民化 世俗化趋势 28 牛顿的发现 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 终于大胆地抬起 头来 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标志科学时代的开始 B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为唯物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C 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 D 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29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 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 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 迄今为止 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 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它 指的 A 哥白尼的 日心说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

14、应现象 30 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 殖民的合理性 这说明 A 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的发展 B 自然科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C 自然科学具有普世性的价值 D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 31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 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 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 的学说是 A 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马丁 路德的新教学说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6 32 康有为在 新学伪经考 中认为 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 年该书刊印后 风行国内 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 引介西方

15、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33 1902 年 梁启超在 新民丛报 上最早使用 中华民族 1905 年 他又写了 历史上中 国民族之观察 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 并说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 实由多 民族混合而成 据此可知 梁启超的民族观 A 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相同 B 表达出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C 代表了当时政治发展潮流 D 推动各阶层民族意识的觉醒 34 魏源在 海国图志 对英国有如下描述 大事则三年一会议 设有用兵 和战之事 虽国 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 议会 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 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材料表明 海 国图志 A 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 推动中国近代民

16、主思想的传播 C 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35 19 世纪末有一位维新思想家在 仁学自叙 中说 吾将哀号流涕 强聒不舍 以速其冲决 网罗 冲决利禄之网罗 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 冲决全球群学群教之网罗 冲决君主之 网罗 冲决伦常之网罗 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A 坚信 世道必进 后胜于今 B 用孔教名义宣扬维新变法 C 号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D 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36 李大钊说 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 即东洋文明主静 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一为自 然的 一为人为的 一为安息的 一为战争的 一为消极的 一为积极的 一为艺术的 一为科学的 一为精神的 一为物质的 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 各有特色 B 扬中抑西 C 扬西抑中 D 无法相通 37 陈独秀在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稳 非 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 动的主要功绩是 A 动摇了封建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 B 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 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