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专版 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25984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专版 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专版 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专版 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专版 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专版 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专版 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专版 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1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1.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这里的“他”指的是哪位中国皇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隋文帝D. 唐太宗2.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 促进了经济交流B. 促进民贞观之治C. 巩固了封建统治D. 结束了分裂局面3. 如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创立并完善于

2、隋唐时期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A. B. C. D. 4. 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唐朝5.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A. 文成公主入藏B. 鉴真东渡C. 玄奘西行D. 郑和下西洋6. 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开放的对

3、外政策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A. B. C. D.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受安史之乱的悲怆情怀。他被后人称为()A. 医圣B. 书圣C. 诗圣D. 诗仙8. 如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 艺术的繁荣状况B. 农业的发展状况C.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 开放的社会局面9. 一位南宋抗金名将认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这位名将是()A. 岳飞B. 文天祥C. 戚继光D. 郑成功10. 如表

4、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朝代地区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宋代(1080年)北方965149493459南方11165257830A. 民族融合加强B. 政治统治开明C. 对外交往活跃D. 经济重心南移11. 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A. 商品经济繁荣B. 民族政权并立C. 江南地区开发D. 统一国家发展12.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

5、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A. 秦国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B. 西晋政府顺应人口南迁浪潮C.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D.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3.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A. 成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B.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 打破了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线D. 兴起了独立经营的纺织作坊14.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行省制15. 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A. 汉朝政府B. 唐

6、朝政府C. 宋朝政府D. 元朝政府16.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台湾)的机构是()A. 江浙行省B. 宣政院C. 中书省D. 澎湖巡检司17. 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A. 孙思邈B. 毕昇C. 徐光启D. 宋应星18.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设立锦衣卫 设立军机处 设立驻藏大臣 废除宰相制度A. B. C. D. 19.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

7、抨击的是()A. 设宣政院B. 废除丞相C. 八股取士D. 设军机处20.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A.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21. 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A. 马可波罗来华B. 荷兰人抵达台湾C. 郑和下西洋D. 葡萄牙人到达澳门22.

8、请给下列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主题()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册封达赖和班禅并设立驻藏大臣。A. 国家建立与统一的完成B. 经济的繁荣与社会开放C. 重心的难移和社会变革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3.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A. “重本抑末”政策B. 汉化政策C. 闭关锁国政策D. 休养生息政策24. 大运河与长城像一个“人”字书写在中国大地上。这两大工程的共同点是()A. 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同B.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C.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D. 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功能25. 要了解明代

9、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应推荐阅读()A. 齐民要术B. 本草纲目C. 资治通鉴D. 天工开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政要记載了唐太宗执政23年的“语录”,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44次公开承认错误。这44次是有文宇记录的承认错,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唐太宗自己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诤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材料二: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长安、洛阳)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

10、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歧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杜佑通典材料三: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撒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

11、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3)你是否同意“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的观点?请判断并说明理由。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窃为四民之中,惟宋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委妇育蚕治茧,缭麻纺纬,缕缕而枳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己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柁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宪。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

12、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級。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以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等人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他们“居庙堂之高則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不同于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的怅惘郁懣,反映着宋代士人对于天下国家以及人的生存价值的

13、深切关怀。-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士人深切关怀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什么因素使得他们能够具有这种“深切关怀”?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故材料中的“他”指的是隋文帝。 故选:C。本题考查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关键词“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

14、准确识记隋朝建立和统一的相关知识2.【答案】A【解析】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时开通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题目材料即考查了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故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朝大运河,注意隋运河的作用。理解隋朝大运河的积极作用。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到唐朝时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相对来说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所以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是错误的,ABD选项都有,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要注意识记积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明朝,废除于清末。4.【答案】D【解析】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朝代,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时期,君主的政治统治具有亲民性,尤其是科举制的发展,使得平民进入政权成为可能。而同时期的西方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教会统治专断独行。因此我国唐朝的政治文化相比于同时代国家更具有平民性。 故选:D。本题考查唐朝政治相关知识。掌握唐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