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5316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鸦片战争(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一 选择题 每题 4 分 12 小题 总共 48 分 1 费正清在 中国传统与变迁 中写道 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 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 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 如果不是英国 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 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 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 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该材料旨在说明 A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偶然 B 鸦片贸易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必然 C 鸦片战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偶然 D 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 如果不是英国 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 知识从鸦片战争发生

2、的历史必然性出发 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 进行正确判断 2 据史料记载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民夷冲突中 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 81 8 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 因 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 鸦片战争后近 10 年间 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 87 5 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 50 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 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 D 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 2 答案 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信息来看 鸦片战争后 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 87 5 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 50 联系史实可知 这是由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

3、来的灾难 使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了冲击 对夷人产生仇 视心理 故答案为 A 项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排除 B 项 鸦片战争后中 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尚未形成 排除 C 项 D 项材料不能反映 排除 3 参加 南京条约 谈判的清朝钦差大臣伊里布等人认为 中英双方协定后的关税要比原有的自主关税略 高 所以这是外交的成功 这一认识反映了他们 A 曲解 最惠国待遇 的规则 B 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C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D 践行 夷师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答案 C 4 1864 年 7 月 19 日 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 20 余丈 蜂拥抢入 至 21 日 城内守

4、军将士 万余人 全部壮烈牺牲 无一降者 入城湘军 肆意焚掠 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 这段材料所描述事件 标志着 A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C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D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答案 A 5 据下图推断该城市是 3 A 广州 B 厦门 C 福州 D 上海 答案 B 解析 南京条约 规定五口通商城市是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和上海 经济特区是深圳 珠海 汕头和厦门 二者交集是厦门 故 B 项正确 A C 和 D 都不是经济特区 排除 6 南京条约 签订后 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 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 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 这反映了 A 中国外

5、交逐渐趋于近代化 B 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 C 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 D 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 答案 B 解析 晚清时期将外交赋予地方办理 显然是不想和外国直接交接 体现出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 故 B 项正确 此时的外交不仅正式的机构没有 外交的事务局限于贸易 不能说是外交的近代化 故 A 项 错误 外交的主权并没有受到侵犯 故 C 项错误 此时清政府并不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故 项错误 7 题文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 佛 法 兰西人在五口地方 如有不协争执事件 均归佛兰西官 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 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

6、口岸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4 D 居住及租地权 答案 A 解析 8 下表可以说明当时下表 1866 年清朝的满汉官员比例变化表 年代 满汉总督比 满汉巡抚比 1840 年 1 0 75 1 2 3 1866 年 1 6 5 1 12 A 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 B 汉族地主势力兴起 C 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答案 B 解析 材料数据反映了 1866 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 这说明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兴起壮 大 故 B 正确 当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故 A 错误 满汉地位发 生根本性变化 说法过于绝对 故 C 错误 1866 年清

7、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大于满族督抚的主要原因是太 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不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的关键数据信息 学生应该发现 1866 年清朝的汉族督抚比例远远 大于满族督抚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太平天国之后汉族地主官僚势力壮大的角度入手 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9 鸦片战争后 英国政府 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订的规章 而且 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 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这反映了 A 英国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具有双重性 B 清政府主动出卖国家主权 C 英国扶持清政府以维护在华利益 D 中英友好合作局面正式形成 答案 C 5

8、10 下表是关于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统计数据 而 1840 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 为 4000 万两 据此合理的认识是 战争费用 战争赔款 支出军费 第一次鸦片战争 1960 万两 约 4000 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00 万两 约 4000 万两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B 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 C 清政府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停滞 D 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答案 D 解析 表格显示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赔款和支出军费都远远超过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说明清政府的 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故 D 项正确 赔款的多少不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

9、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故 A 项错误 虽然第二次战争赔款较少 仍不能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 故 B 项错误 表格只是体现出赔款 和用于军费数额 并不能说明清政府不投入军事建设 故 C 项错误 11 过境税声明 的发表和 海关税则 的制定 是 协定关税 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 作为清政 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 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 实行 海关税则 不会减少关税收入 通盘合算 实 属有赢无绌 这说明清政府 A 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B 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D 没有意识到关税主权的丧失 答案 D 6 解析 通盘合算 实属有赢无绌 说明清政府看重的是关税是否减少 而没有

10、意识到协定关税是涉及 到国家主权的丧失 也没有看到条约的不平等性 故排除 C 而选 D 题干中没有提到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更 没有说到清政府的重视 故排除 A 协定关税 制是在列强打击和逼迫下实现的 故不是中国主动融入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 故排除 B 12 英国人魏尔特把 南京条约 称作 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其认识应该主要源于 协定关税 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赔款 2100 万银元 开放广州等五口 A B C D 答案 B 二 非选择题 每题 12 分 1 小题 总共 12 分 13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实难 从此 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 外患接踵而至 主

11、权和领土 完整不否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二 美国学者杰明 艾尔曼说 鸦片战争 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 只服于广东一带 材料三 据史科记载 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 地方性事件 时人称 和议之后 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 根据材料一 二 三 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2 根据材料护结合所学知识 评析上述树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7 答案 1 材料一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 带去巨大屈辱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材料二 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 2 评析 材料一的观点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 站在近代国家和我们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 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而材料二 三是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 当时人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 世界历史已进入近代 而当时的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古代 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 所以更多把鸦片 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 未产生太大影响 2 依据材料中两者观点从 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 分析 材料二和三从 当时人的立场来看 分 析回答 评价历史事件要结合时代背景和近代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