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家乡的风俗》例文4篇及点评

上传人:liuy****jie 文档编号:12124992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家乡的风俗》例文4篇及点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家乡的风俗》例文4篇及点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家乡的风俗》例文4篇及点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训练范文4篇及点评第一单元主题:家乡的风俗例文:1、我家乡的民风民俗2、家乡的火把节3、元宵闹花灯4、家乡的春节范文一:我家乡的民风民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盛大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

2、,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吃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除了这些以外,我

3、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这篇叙事为主的文章,描绘了“我”家乡的过春节时的民风民俗,描绘了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详细介绍了守岁、吃年夜饭、照田蚕等习俗。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感染力强。范文二:家乡的火把节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火把节

4、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

5、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

6、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

7、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本文的主旨昂扬,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例如:“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典型的事例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元宵闹花灯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

8、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花灯真多啊!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粉红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儿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还有那红艳艳的“五角星”、会动的“小鸡”灯多,看花灯的人也多。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人们边赏花灯边猜灯谜,兴致盎然。你看,这盏灯上写着“一双长耳朵,眼睛红又红,不吃肉和鱼,吃菜和萝卜”打一动物

9、。谜底是“兔子”!你猜对了吗? 夜渐渐深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点评:这篇习作介绍了“元宵节闹花灯”这一风俗,运用生动的语言,渲染出一片热闹的场景,把闹花灯灯多、人多得热闹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结尾处“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十分富有诗意。 家乡的春节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山东,照我们山东老家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我们都要喝腊八粥。除此之外,我们小孩子在这一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好吃的糖果、果冻、瓜子等。第二件事是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的事,那

10、就是买爆竹,我们小孩买的爆竹在我们家里叫“摔鞭”,用力摔在地上会发出“啪”的一声。等不及大年初一我们就开始在街上玩起来。第三件事就是买各种玩具了,风车、口哨、气球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天还没亮呢就听见鞭炮声声响。听妈妈说这是迎接灶神。也就是从今天开始了过年前的忙碌了。腊月二十四必须大扫除,这一天我可累坏了,又是擦玻璃又是拖地板的,忙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则是忙着备年货,把鸡肉、猪肉、鱼、青菜、年糕以及干货等年货准备充足。最热闹的就是初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夜必不可少的项目就是包饺子和放鞭炮。大人们围在一起,有的人在和面,有的人在擀皮儿,有的人在拌馅儿,有的人在准备烧火的柴火包饺子时还要

11、在饺子皮里放上钱和红枣,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我则忙着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最热闹的就属晚上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烟花在天空不停地绽放,有的像一串串明亮的珍珠;有的像一朵怒放的花朵;有的像天女散花这些美丽的烟花刹那间把整条街都照亮了,整个村子的天空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年初一是新年,这一天大家都早早地起来,妈妈早早地起来在天地间摆好桌子敬天。然后下水饺,吃完饺子就去给老人拜年,我们这儿叫串门。我可高兴了,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我就可以串亲戚,还可以收到长辈们送的红包。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村里其它孩子们则打着各色灯笼四处游玩,烟花又在此刻重新装点起美丽的夜空。一个个孔明灯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家乡的春节就这样在正月十五的烟花中结束了,而我还沉浸在热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