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2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249555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2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2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2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2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2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2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学案12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半截蜡烛课题半截蜡烛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语言,进一步思考理解,在此基础上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在读中感悟主人公一家人对祖国的热爱。学前准备1.搜集剧本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读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

2、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教学环节来源:学科网导案来源:学,科,网Z,X,X,K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在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引导交流关于剧本的知识。2.板书课题。1.浏览课文,自由交流看法。2.交流关于剧本的资料。3.齐读课题。1.读了课题半截蜡烛,你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2.启发思考: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组织

3、全班交流。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2.小组内交流剧本的主要内容。3.全班汇报。(1)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等词语的意思。(2)课文主要写的是为保住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保住情报的事。2.试着写几个类似“小心翼翼”这样的ABCC式词语。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昏暗( ) 粗暴( )纯洁( ) 猛烈( )了如指掌( )三、细读课文,品评人物。(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启发思考: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地熔化,在这样

4、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杰克和杰奎琳又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3.组织全班交流。4.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表演这个故事。5.组织全班展示表演。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3.全班交流。4.小组内练习表演这个故事。5.全班展示。 4.请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作出评价。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四、总结全文。(用时:5分钟)1.过渡:学了课文,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2.组织全班交流。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5.说说文中的哪个人物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来源

5、:学+科+网Z+X+X+K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半截蜡烛”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学习课文,可引导围绕“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这一问题进行细读、探究,体会人物语言透出的机智勇敢;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旁白语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半截蜡烛教学片段品读课文,交流感悟师:绝密情报最终没有暴露,情报站也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师

6、:有不同的观点吗?(学生开始沉思)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生:还有母亲呢。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

7、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下形成的。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让大家做个导演,把这个故事改编

8、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镜头的应该是什么?生1:是那半截蜡烛。因为这半截蜡烛不仅关系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而且贯穿了整个故事,也牵动着大家的心。来源:学*科*网Z*X*X*K师:所以文章以它作题,因为用“半截蜡烛” 作题目一下子就把焦点展示给了读者,很吸引人。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也越来越紧张。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那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