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实施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4724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实施(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ORD格式整理版 三台县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目 录1 总 论11.1 项目概述11.2 编制依据和原则2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32.1项目背景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3项目需求分析及现状123.1项目需求分析124建设方案134.1 指导思想和方案设计特点135.1 工程项目管理165.2 项目实施过程管理175.2.4.2 严格控制工程成本18(2)劳动卫生措施196 招标方案206.1招标范围206.2招标组织形式206.3招标方式207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17.1投资估算217.2资金的筹措237.3工程投资计划237

2、.4控制投资的措施238 拆迁和移民安置258.1拆迁258.2移民安置259 水文气象259.1流域情况259.2水文基本资料259.3洪水25 学习参考好帮手 1 总 论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本项目名称为:三台县城区民利堰灾后重建项目。1.1.2项目类型及投资性质本项目为三台县“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使用灾后重建基金和自筹资金进行建设。1.1.3 项目建设主管单位:本项目建设主管单位为:三台县规划和建设局。1.1.4 项目建设业主单位:本项目建设业主单位为:三台县规划和建设局,法定代表人:1.1.5 建设项目负责人:1.1.6项目建设地址: 本项目建设地址:三

3、台县北坝镇、潼川镇。1.1.7项目总投资:本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500万元(灾后重建基金1000万元,自筹资金5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 万元,工程费用 万元1.1.8建设规模:项目总长4600米,其中:1、北坝镇 米;2、潼川镇 米。1.2 编制依据和原则1.2.1相关政策文件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2008年6月8日发布);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与地震灾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制);3、属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1+9)中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中的相关专项规划;4、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

4、、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 国发200821号);6、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 国发200822号);7、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税2008 62号);8、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9、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实施意见(川办发200830号);10、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投资指南(2008-2009)的通知(川发改投资2008717号);11、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灾后恢

5、复重建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的实施意见(绵府办发200829号);12、国家震后恢复重建有关金融税收政策;13、国家有关宏观调控政策;14、绵阳市、三台县等地方在地震期间与灾后重建有关的文件和资料。1.2.2其它依据性文件 1、三台县城市总体规划;2、北坝控制性详细规划;3、三台县城市拆迁管理条例;4、自行搜集整理的其他相关资料。2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区域概况2.1.1.1三台县基本情况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东与盐亭、梓潼交界,南与射洪、蓬溪县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游仙、涪城区相连,距绵阳市中区57公里,距成都市153公里,境域南北长 8

6、1.1 公里,东西宽 56.2 公里,状若艾叶。境内沿江平川、浅丘绵延、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三台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设广汉郡郪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三台县,至今已历2200多年,历为州、郡、府、路、治所,既是交通“襟喉之地”,又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宋时就与成都齐名,为蜀地第二大城市,被誉为“西南大都”,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三台是四川19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之一,为四川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其中镇41个、乡22个)、936个村、94个社区、8233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48万,其中城镇人

7、口25万,农业人口123万,居全省第三位,占绵阳市总人口的28.3%。人口密度553人/平方公里,有汉、回、藏、羌、彝、满、白 、土、维吾儿、蒙古、苗等11个民族。耕地面积124.5万亩,居绵阳市第四位。县城位于潼川、北坝两镇,城区规划面积20.4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城区城镇人口10.2万。三台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粮食、蚕茧、油料、生猪、水果、水产、药材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名列全省前茅,瘦肉型猪、麦冬、蚕茧、油橄榄、棉花皆为全国商品生产基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膨润土、盐井、石灰石、沙金、石英石、石油、天然气等,极具规模开采价值。 三台工业体系完备。现已形成以电力、茧丝绸

8、、五金机械、轻化工、食品加工为骨干的门类众多的工业生产格局,有30多万种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正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主体。1992三台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使其成为川西北旅游胜地。县南的郪江流域为古郪国所在地;金钟山汉墓群为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云台观有清帝敕赐,乃四川第二大道观;县城保留有两道古城楼和千余米城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鲁班水库、团结水库;融古典建筑和现代园林于一体的牛头山杜甫草堂、风景秀丽、素有“小西湖”之称的“翠湖”;有省级凤凰山森林公园和东山公园、蟠龙山大佛宝刹、灵峰寺古刹,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三台现已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地区”、“全国群众文化先进

9、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综合治理模范县”,是四川省的“足球之乡”,县城被评为“全国文明卫生小城镇示范点”、“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是四川的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双拥模范县。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80.25亿元,增速为11%;完成财政总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30.47%。2.1.1.2自然条件三台县位于北纬30 度至32度之间,东经104至105度。海拔高度307米至672米。北临中国科技城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130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属川中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三台县地处四川盆地中西北部,大地构造分区为扬子准台之四川

10、中台拗、川中台拱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川中褶皱带旋扭构造。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全部由褶皱构造组成。土地承载能力在2.52.8kg/cm之间,无地质断层。根据土壤内部水、热、气、肥与作物生长的协调程度,三台可划分为五个地貌类型区:东部高丘中窄谷区、中部中丘中宽谷区、西部底丘宽谷区、沿江陡壁宽谷台地区。其中沿江平坝河谷区,分布于涪江、凯江、梓江、郪江两岸,包括现代河漫滩在内的、级阶地,呈宽窄不一的条带状冲积坝。试验示范区属于径流缓慢,径流系数0.22,排水容易,年冲刷土壤量120683.6吨,流失氮、磷、钾养分10.59吨年,土壤沙至中壤,土壤母质来源广,成分复杂,光、热、水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

11、高。 2.1.1.3基础设施状况三台城市功能完备,商贸繁荣,名胜古迹众多。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县城新老街道宽敞整洁,空气质量优良,城市绿化率达27,人居环境优越,城区常住人口逾10余万。各类商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武昌馆、凤凰山、西门、北门大型批发市场和各镇乡集市,形成了开放式新型物流体系。梓州国际酒店,三台大酒店等众多星级酒店遍布县城,正在兴建的滨江半岛假日酒店将是全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全,服务最优的大酒店三台是川西北交通枢纽,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通车的三(台)大(英)路、三(台)绵(阳)路、三(台)射(洪)路、三(台)中(江)路、三(台)盐(亭)路均为一、二级公路,并与成(都)绵(阳

12、)、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相连,绵(阳)重(庆)高速公路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并从县城通过,镇乡公路四通八达。信息通道已开通国际程控电话、图文传真、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与计算机局域网。水、电、气供给充裕。省级四川三台工业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区已具规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各类服务日趋都市化。投资软、硬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投资开发前景。成绵高速公路的贯通,绵阳南郊机场、铁路口岸的启用,更为三台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1.2 三台县“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及总体要求根据三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拟订的发展目标及总体要求,该县拟以打造“平安三台”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

13、农村为主线,以丘区经济发展试点为平台,坚持“实干化解困难,落实推进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和“三个30万”农村人口转移工程,努力提升三台综合实力和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开放、文明、诚信、平安、和谐”的新三台,开创“产业互动、城乡共融”的新局面,努力把三台建设成为全省丘陵地区经济强县,将县城建设成为30万人口的现代中等城市,实现三台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新跨越。经济发展目标: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到2010年GDP达到12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初步迈入小康的门槛。经济结构战略

14、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31:34:35,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37.5%,力争用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把三台建设成为四川省丘区强县,西南重要的纺织、食品、新能源工业基地,争取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3)试点县。 社会发展目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县人口控制在148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矛盾初步缓解,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500元。努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达32%以上。在“十一五”规划目标中,特别对提升县城城市品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要合理调整城市形态布局和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好县城四大出口,打造城西景观大道,有序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力争到“十一五”末,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