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4718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质量管理学复习重点(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整理.名词解释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

2、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

3、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14

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

5、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8、质量成本: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依据。19、直接质量成本: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20、 GBT19000系列标准:GBT 19000系列标准是我国等同采用ISO 9000系列标准而制定的。又称为双编号系列国家标准,写作GBT19000一ISO 9000.其标准名称为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它是一套精心设计、结构严谨、定义明确、内容具体和实用性强的管理标准,它

6、包括“两个指南”和“三种质量保证模式”。“两个指南”是指一头一尾两个标准,即GBT19000.1一ISO9000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选择和使用指南和GBT19004.1一ISO90041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三种保证模式”是指GBT19001一IS0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GB T 19002一ISO 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和GBT 19003一ISO 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21、 ISO 9000族:由ISOTC 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TCl76指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

7、会”。目前,这些标准包括:IS09000至IS09004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各分标准;ISO 10001至ISO 10020的所有国际标准和分标准;ISO 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ISO 9000族描述了质量体系包括的要素,而不是描述某一具体组织如何实施这些要素,它们不受具体的行业或经济部门所制约,只为质量管理提供指南和为质量保证提供通用的质量要求。22、间接质量成本:在直接质量成本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扩展,涉及制造和销售过程以外的企业活动。一般包括:无形的质量成本、,使用质量成本、供应商质量成本和设备质量成本等。23、内部故障成本: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处理质量缺

8、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它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品处理费等。24、外部故障成本:在销售和使用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企业支付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它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等。25、鉴定成本:在“一次交验合格”的情况下,为检验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它通常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等。26、预防成本:为了防止质量缺陷发生,保证产品质量,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最低而耗费的费用。它通常包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等。27、废

9、品损失:制造的产品在经济上已不值得修复利用而发生的损失。28、返工费:修复次品使之达到合格品的使用价值而支出的费用。29、复检和筛选费:返修品的检验费、试验费,库存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检验费、试验费,抽检退回来的不合格品的筛选费等。30、停工损失: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发生质量缺陷而造成的停工损失。31、索赔费:根据订货合同规定或其它有关的协议、承诺,赔偿顾客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蒙受的经济损失所支出的费用。32、诉讼费:为了证明顾客向法院提出的产品质量申述是否确实由于产品质量所致,企业派出专人调查和处理该项诉讼案所支出的费用。33、保修费:根据订货合同规定或其它有关的协议、承诺,在保修期内对顾客提供技术服

10、务的费用。34、不合格品处理费:处理不合格品所花的人工、材料和设备费用。35、退货费:产品出厂后,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支出的费用。36、进货测试费:鉴定和评价外购原材料、半成品、工具、量具、配套件等的质量而发生的检验和试验费用。37、在库物资复检费:对各种库存的材料、工装、半成品、成品等作定期检验、试验和维护保养的费用。38、工序和成品检验费:产品在各道工序加工完毕和成品入库时的检验和试验费用。39、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对在用的仪器、仪表、工具、量具、计量基准等进行的日常维护保养、“周期检定”是计量标准中的专用术语等使之保持标准质量状态而支出的费用。40、质量评审费:确定产品质量等级

11、的评审费用。41、产品评审费:设计方案评价、试制产品质量的评审等所发生的费用。42、质量计划编制费:制定企业质量计划等方面的费用。43、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一切培训教育活动费用。44、工序控制费: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而对工序能力进行调查、研究、评价以及制定工序质量分析表、建立控制点、使用控制图等方面的费用。45、质量信息费:收集、整理、分析、保存全部质量信息的费用。简答题1、为什么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1)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品及服务是企业竞争力的载体(2)质量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3)质量是企业经营素质的体现2、我国的质量状况可概括为五方面: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假

12、冒伪劣屡禁不止质量管理严重滑坡优难胜、劣不汰现象十分突出监督乏力,有效手段不足3、质量振兴纲要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质量振兴的主要目标:经过5至15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这一总体目标包括提高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提高重点产品实质质量、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服务质量等四方面的具体目标。4、缺陷与不合格的区别:ISO9000:2000将“缺陷”定义为“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并指出与不合格具有关联关系。缺陷的定义强调与“用途有关的要求”,显然,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现缺陷,并且会涉及到缺陷的责任问

13、题。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未满足,那是不合格,不是缺陷。如未满足安全法规要求、环保法规要求等,也是不合格。要求来自顾客、来自适用法规、来自组织规定,而用途来自产品本身并经由实现产品者提出用途指南。5、体系和过程的关系:体系是由过程构成的,体系的目标是通过过程结果的积累和调整而实现的。过程是由活动组成的,过程的目标是通过活动结果的积累和调整而实现的。体系、过程和活动三者的关系既有区别,又具有共同之处(如三者都有输入和输出)。有的只是为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一种秩序,而把所研究的事物视为体系(系统)或过程或活动。如:我们研究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把产品实现看作一个过程,把设计和开发看作一项活动等。

14、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1)原理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4)过程方法(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7)文件(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9)持续改进(10)统计技术的作用(11)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2)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7、质量职能和质量职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质量职能是针对全过程控制需要提出来的质量活动属性与功能,是质量形成客观规律的反映,具有和相对稳定;而质量职能则是为了实现质量职能,对部门、岗位与个人提出的具体质量工作分工,其任务通过责、权、利予以落实,因而具有人为规定。可

15、以说,质量职能是制定质量职责的依据,质量职责是落实质量职责的方式或手段。 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散布在各个质量职能部门中的质量职能通过质量职责有机地联结起来,协同一致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8、为了表述产品质量形成的这种规律性,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曾经提出了一个质量螺旋模型。就是表述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该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通常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它反映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9、“朱兰质量螺旋”,可以看到:(1)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包括13个环节(质量职能):市场研究、产品计划、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配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售后服务。(2)产品质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3)产品质量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环节质量职能的落实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4)质量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和外部环境有密切联系(5)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需依靠人员的参与和完成,人的质量及对人的管理是过程质量及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