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4679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罗溪乡小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信息高速公路发达,人们的教育观也随之发展、与时俱进。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的挑战,走进21世纪的一代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和心理素质,必须是充满活力、充满竞争意识和拥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此,笔者运用所学教育管理的有关理论,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做了一些探讨。一、当前学生实践能力的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弊端“高分低能”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

2、视,加以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在家长们的过份溺爱下,动手操作能力低下,甚至有的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在校读书时的衣物还要邮寄回家中清洗,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据笔者调查,当前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育长期将学生困于书本、题海中,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特别是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使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所学知识的影子,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然而,我们的孩子却缺少那一双“发现的

3、眼睛”,他们不知道知识与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密切联系,知识在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怎么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运用知识,去经历实践的过程,进而去理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看,目前,学生基本上还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教师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现代教育思想认为:知识教学不仅要考虑知识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并进行应用。(二)家长在生活中包办代替其实,孩子们实践能力差又何止体现在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这样的案例:我班有位学生的父母要到福州出差

4、,临走之前,给女儿买了很多速冻饺子、速冻馄饨放在冰箱里,告诉女儿自己做饭吃。他们反复教了孩子怎样开煤气炉,以为这样孩子就饿不着了。结果,等父母回来后,孩子直叫饿得发昏。爸妈纳闷之余,打开冰箱一看,发现速冻食品丝毫未动。原来,孩子竟然因为不会开煤气炉而挨饿!难道这个孩子智力低下吗?不,她的学习成绩优良,但动手能力却太差,即使爸妈已经教了她开煤气炉的方法,她仍然不能很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过着饭来伸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均由家长包办代替,因此,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也是相当弱的。(三)学生整体

5、实践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能简单操作,而不能细心操作;能模仿照做,而很少设计思路。一些学校甚至从来就没有开设过实验课,还有相当一些学校,实验项目极少,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照着实验说明“照方抓药”,根本没有机会自己设计方案。这充分说明,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缺乏实践知识的能力,不能从知到做,学以致用。 虽然这项调查是针对学校的实验教学进行的,却反映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差这一根本性问题。二、充分认识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什么是实践能力?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做事的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业发展能力等,作为一种能力系统,实践能力以认识能力为基础;但实践能力又是改变知识形

6、态,使之物化为生产力,并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服务的基本前提。作为家长、学校的老师,应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 实践能力是人的智力的重要成分事实上,现代社会正是一个呼唤实践能力的社会。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不能学以致用,将是一事无成。新的学习观在谈到人才智商的时候,提出了智力新概念。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尊重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同时又要促进教师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把教学看成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实践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不断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与各种教育理论和方法嫁接、融合,产生既非自身原有的经验也非完全照搬某个理论或方法的实践成果,尽管这些成果似乎是极为细微并非具

7、有轰动效应的,但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在的实践变革,也可谓是朝向和积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我建构过程。至于其究竟能够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实,那都将成为教师本身在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活动,并使日常教育实践成为教育教学变革的沃土。实践能力作为一类具有专业或职业色彩的特殊能力,当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也必须用特殊的实践教育的方法来培养。于是,许多学校出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往往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学者强调运用“学行合一”的教育方法,除重视实验教学外,特别强调学校必须“以大自然为教室,以社会为教材,利用活的材料,来充实学生之知识,扩大学生之眼界”,并把“社会视察和调查”作为一

8、门重要课程。(二)实践能力是学会做事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实践知识还是实践能力,在获得高智商、高能力的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如果离开了实践能力,书本知识也只能使人获得暂时的小聪明,很难帮助人成就大事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这一结果正好印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倡议,学会做事就是:“如何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还有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理解学会做事的含义就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使他参加生产某种东西。”而我国的中小学生在智力学习方面大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实践能力方面却远远

9、落后于许多国家的同龄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在学会做事上下工夫,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都有培养实践能力的巨大空间,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三)实践能力是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实践能力还关系着学生本人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其实,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已经注意到了从知到做的重要性。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先生在1971年提出了“生存教育”构想,就是要整体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学生未来的经济生活产生联系,使学生不仅学到某一种实用技能,而且获得谋生的能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诺马公立学校的教师设计了一个主题为“

10、银行业和汽车销售业”的系列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作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由于受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观念的影响,从小就忽略了对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动手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这对今后孩子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记得前几年的一次“中日儿童夏令营活动”,中国独生子女在生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均输给日本学生,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三、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从宏观上看,人的社会活动无非两类,一类是认知活动,一类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基础、是外显的,认知活动是内隐的,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这二者既是相互促进的。其中,实践活动的身份非常特殊,它是目标,也是手段

11、。它既是一个人获得内隐认知的必然手段,又是一个人内隐认知能够显现的必然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太少。如今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各科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操作,更易于让学生接受,笔者认为,就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看,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进行努力。(一)小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能力培养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在学校中,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知识、用知识,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

12、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通过实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生存。学校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发掘学生的特点,锻炼自身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型的人才。教学与生活实践能力结合这一领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1、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从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做起。清洁卫生是每个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而打扫教室卫生和学校分配的各班所辖公共卫生区是学生每天须做的“功课”之一,这个规则沿袭颇久,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但时至今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们已舍不得让其子女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恨不得把他供奉起来,家务活轻易不

13、让沾手,哪舍得让孩子打扫学校卫生呢?于是,出现了遇到该子女轮值时,家长们就会准时替他的孩子打扫教室卫生与公共卫生区,结果是家长们扫得起劲,而其子女则站在一旁袖手旁观,好象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似的。而每逢学校组织大扫除,特别是低年段的就变成是家长们在大扫除了,有的班主任气得把家长赶回去,结果呢?学生们都呆头呆脑地站在教室一隅,笨手笨脚地,连拖把如何拿都不会,还要老师手把手地教。有的学生读到了四、五年级了,连扫地都不会,值日时,东扫一下,西扫一下(等下风又把垃圾吹散),总不能把教室扫干净。这原本是为了培养学生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好习惯,现在却又如何培养呢?更有些家长到学校来抱怨:他的孩子到学校来

14、是要学“知识”的,不是来扫地的。从这些情况可看出,低年级学生中75%不会扫地,中年级学生中55%不会扫地,高年级学生中30%不会扫地。2、在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从“大语文”教育观来看语文教学的内涵,使我们认识到,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有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就应该有多广阔。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新人、新事、新物、新景都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头。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丰富积累,引发思考,开启思维的广阔空间。一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观察的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观察的视角和方法。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从

15、适当的角度出发,有步骤、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多方面摄取信息。比如可以从一个固定点出发,从静止的角度出发去观察一个事物,也可以按一定顺序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去观察;可以从正面观察,也可以从反面、侧面来观察。事物是复杂的,观察顺序也是多种多样的,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思考,从而取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二是在观察中学会五官并用。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以眼睛获取的信息最多,但视觉并不排斥其它感官的活动功能。只有五官并用,发挥相互补充协作的功能,才能强化对世界的认识。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也只注意用眼,老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会用眼观赏,还要会用耳倾听、用嘴品尝、用鼻嗅闻

16、、用心感受。学会五官并用,才能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三是扩大观察视野,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以往我们指导学生观察时为了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要详细地列出观察提纲,定出观察方法,指出观察重点。这还不放心,还要为学生做详细的讲解。老师的动机虽好,但这样做实际上压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观察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使儿童的好奇心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在七嘴八舌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他们想得越多收获就越丰富。(二)小学生在家里的实践能力培养曾对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访谈,笔者向他们提了几个问题:家务活谁干得多?你都会做哪些家务?经常干家务吗?结果他们的回答如我所料:很少做家务,不大会做。从抽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在家中不做家务,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家里有帮家长做家务。 在进行家访时,通过家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