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深基坑开挖方案(专家论证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45850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深基坑开挖方案(专家论证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深基坑开挖方案(专家论证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深基坑开挖方案(专家论证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深基坑开挖方案(专家论证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深基坑开挖方案(专家论证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深基坑开挖方案(专家论证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深基坑开挖方案(专家论证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范文范例 精心整理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一、 编制目的为保证本次基坑边坡支护工程的安全能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设计部门所提出的要求,同时满足公司安全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使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均能在受控状态下按进度和安全质量目标完成,特编制本工程施工方案。二、 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 1.1、投标标书及预算文件、施工合同要求; 1.2、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有关规范、标准、规程、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国家法律法规; 1.3、施工图纸及引用图集、设计变更、地质勘察资料及工程现场情况; 1.4、公司的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1.5、公司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及第三层次文件;1.6、建设部建质200

2、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本工程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进行。应用于本工程的土建施工主要技术规范见下列目录: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3、技术规范(JGJ46200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三、工程概况1、综合概况1.1、工程名称:1.2、建设地点:1.3、建设单位:1.4、设计单位:1.5、支护类型:喷锚支护1.6、基坑开挖深度: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6.5米7.5米,基坑底部标高主楼-7.5m。 1.7、计

4、划工期:46 天2、地质情况根据该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土层情况如下:素填土(Qml):黄褐色,下部灰褐色-青灰色,湿,松散,主要成份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上部含较多碎砖瓦块等杂质。下部含零星碎砖瓦屑,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层底埋深2.1-3.0米,层厚2.1-3.0米,平均厚度2.28米。粉土(Q4al+pl):黄褐色,局部为青灰色,湿,中密,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较低,土体中含少量暗红色铁、锰质染斑,下部含少量细砂,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层底埋深3.5-4.8米,层厚1.1-2.7米,平均层厚1.90米。细砂(Q4al+pl):

5、浅黄色,湿-饱水,稍密,上部含少量泥质,下部质纯,平均不均匀系数Cu4.9,平均曲率系数Cc2.34,分选性较好,级配不良,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层底埋深5.3-5.9米,层厚0.5-2.2米。平均层厚1.23米粗砂(Q4al+pl):浅黄色,饱水,稍密,局部地段上部含少量泥质及中砂,下部含少量砾卵石,平均不均匀系数Cu4.4,平均曲率系数Cc3.2,分选性较好,级配不良,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层底埋6.8-7.7米,层厚1.2-1.9米。平均层厚1.68米。含卵粗砂(Q4al+pl):浅黄色,

6、灰黄色,饱水,中密,分选性较差,含9.3-15.3%,平均13.2%的卵砾石,部分地段含量较高,分布不均,砾石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砂粒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平均不均匀系数Cu18.3,平均曲率系数Cc2.2,分选性一般,级配良好。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层底埋深10.7-11.1米,层厚2.2-4.0米,平均厚度3.41米。-1粉质粘土(Q4al+pl):褐黄色-灰黑色,湿,可塑状,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震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地段土中夹大量砂粒,该层土仅分布在ZK10、ZK15 、ZK16钻孔处,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层顶埋深7.9-8.

7、2米,层底埋深9.4-9.6米,层厚1.4-1.6米。平均层厚1.47米。含卵砾砂(Q4al+pl):褐黄-灰黄色,饱水,中密,含3.1-19.4%,平均12.5%的的卵石,部分地段较富集,卵石粒径一般在0.2-5.0厘米之间,最大可达10厘米以上,磨圆度中等,平均不均匀系数Cu21.4,平均曲率系数Cc1.27. 分选性一般,级配良好,砂粒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卵砾石原岩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等。局部夹少量泥质,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层底埋深17.2-21.8米,层厚6.3-11.1米,平均层厚8.53米。粉质粘土(Q3al+pl):浅黄色,湿,坚硬,无摇震反

8、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较好,含少量黑色铁锰质结核。土中含多量灰白、灰绿色泥质团块。局部夹少量粗砂,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层底埋深28.0-29.1米,层厚7.1-11.1米。平均层厚9.12米。含砾粗砂(Q3al+pl):灰白-灰绿色,饱水,密实,含5.6-21.3%,平均15.8%的砾卵石,砾石径粒一般在0.2-1.0厘米之间,磨圆度中等,平均不均匀系数Cu19.5,平均曲率系数Cc2.47. 分选性一般,级配良好,砂粒成分主要以长石、石英为主,砾石原岩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等。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层底埋深31.8-33.5米,层厚3

9、.5-4.8米,平均层厚4.17米。粉质粘土(Q2al+pl):灰白色-灰绿色,湿,坚硬。无摇震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较好,含少量黑色铁锰质结核。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层底埋深41.8-43.3米,层厚9.8-10.1米,平均层厚9.93米。泥质粗砂(Q2al+pl):灰绿色,饱水,密实,含26.5-34%,平均28.3%的泥质,部分地段含零星砾卵石,平均不均匀系数Cu15.7,平均曲率系数Cc2.2. 分选性一般,级配良好,砂粒成份主要以石英、长石为主。卵砾石成份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等,该层在本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层底埋深50.4-50.7米

10、,层厚7.2-7.7米,平均层厚7.43米。粘土(Q1fgl):灰绿色,湿,坚硬状,含少量粗砂、砾砂及角砾,无摇震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层底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9.6米。3、水文概况在基坑开挖范围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岩溶地下水。上层滞水埋深2.84.4m,水量小,不具统一的地下水位,并随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岩溶地下水分布在灰岩面、溶洞中,含水量受岩溶影响,变化大,具微承压性,为承压类型,稳定水位埋深1.84.4m。4、设计概况基坑支护采用喷锚网支护采用16钢筋作土钉,土钉孔直径不小于110。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为100,面层内配置6.5200200钢筋网。三重旋喷

11、止水帷幕。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基坑西北面侧支护桩桩顶-0.8m,要求桩端进入基坑底部5.0米,且进入2灰岩不小于4.0米。锁口梁面平自然地面,标高为-0.4m。基坑其它面采用土钉墙支护。4.1、基坑开挖边坡修整后,应及时设置泄水管并初喷30mm厚砼面层,封闭暴露的土体,土体暴露时间不宜大于4小时。4.2、锚杆施工:锚杆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以保证锚杆的极限承载力。4.3、锚杆施工:钻孔的水平方向误差不应大于100mm,垂直方向误差不应大于50mm,钻空偏斜度不应大于3%.4.4、在锚杆施工前必须对土层锚杆进行破坏性的抗拉拔试验,基本试验应在土层锚杆的实际施工场地进行,土层条件、所用锚杆的参

12、数材料,施工工艺等均应与实际使用条件相同,实验数量在每一典型土层中不少于3根。并务必使破坏发生在土与锚固体的结合处。 4.5、悬臂支护桩采用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冠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出露的钢筋长度Lea.让挖孔桩与桩顶梁相互锚固,使整排悬臂桩连为一个整体。4.6、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必须按规范对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进行跟踪观察和监控,基坑冠梁设2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离基坑边3米沿基坑周边每隔15米设沉降监测点一个 。并应有完整的观测记录,形象的图表,曲线和观测报告,出现不利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处理,基坑检测项目的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报

13、警值(最大值)为0.2H%、周围地面沉降变形报警值(最大值)为0.2H%。四、施工部署1、施工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项目部配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领导指挥,以项目班子为核心,组建施工队伍。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项目部全面负责现场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成本核算等工作,并根据作业计划和施工预算提出劳动力、材料、机具需用计划,统一指挥生产,保证本工程的工期、质量、成本、职业健康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等各项控制指标实现。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管理体系详下图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2、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的计划工期为46天,具体详见基坑支护施工进度横道图。(附图二)3、主要施工机具设备计划主要施工机具

14、一览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功率(KW)混凝土输送泵HTB601台55泵输送管200m砼搅拌机JS5001套45电焊机DN-3002台352=70砼试模1501501506套经纬仪1台水准仪S31台钢筋切割机202KW2台4.4潜水泵5010010台2.5闪光对焊机UN1-1501台150KVA筋切断机GQ40-11台5.5Kw钢筋弯曲机QJ6-401台4Kw砼喷射机PZ-51台5.5kw砼搅拌机JZC3501台5.5kw空压机VF12/n1台7.5kw锚杆钻机MGJ-302台11kw灰浆泵HB50-51台4kw4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主要材料用量计划表 名 称规 格计量单位合 计钢筋综合t51.8水泥42.5t122.57碎石1 -5m3257.35砂中砂m355.0商品砼C25m3855、主要劳动力需用量计划劳动力计划统计表技 术 工 普 工电焊工2人杂工15人 电 工2人 灌浆喷射班12人锚杆钻机操作人员4人钢筋班6人测量员2人泥 工12人合计 55人 注:按流水作业的施工流程作业人员可灵活调配。五、施工准备1、施工平面布置1.1、布置原则及依据1.1.1、本工程根据设计图纸为依据进行施工总平面布置。以现有的施工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