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4570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整理.浅谈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高层次的教育,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浅析了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种种因素,并且着重探讨了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研究生 科技创新能力 制约因素 途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1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研究生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高层次预备人才。其培养质量,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

2、我国在未来世界科技竞争的地位,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应该加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科技创新体系必须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紧密结合,其中硕士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基础。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任。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要看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与21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明显。当前高水平和创新性

3、很强的研究成果很少,创造型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些表明我国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提高。 一、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顺应了时代的呼唤和国家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能力是 21 世纪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家需要当代研究生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多次指出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曾经讲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视察时,也曾经指出:“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战略高

4、科技对科技能力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21世纪的研究生,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1.1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就国际来看,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视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已成为20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就国内来说,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也是当前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迅速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必须培养一支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高质

5、量、高标准、综合素质优秀的各行业骨干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中坚力量。研究生作为国家中高层次的教育,是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着力加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实。1.2研究生创新素质高低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经验表明,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与该国的综合国力、学术传统、研究环境、教育理念都有着紧密联系。发达国家培养的研究生创新素质相对较高,科技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强。我国作为发展中的新兴经济大国,最近二三十年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为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

6、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目前我国拥有重大原始创新研究成果的科学家凤毛麟角,这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现状不无关系。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教育理念,我国高校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在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二、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分析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任。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普遍采用“ 师傅带徒弟 ” 的模式,2研究生较多的是帮助导师从事测试、简单实验等辅助性工作,很难有机会参与科研课题的核心内容。研究生中能够出高水平、创新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研究成

7、果的较少,造型人才更是风毛麟角3。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接受了长期中国的传统教育,不可避免的存在以下问题:2.1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行为参与之间的反差研究生在认识上崇尚科学,态度上积极,体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主题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等消极状态。2.2 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教育要求学生服从教师,服从就意味着缺乏内在冲动的创造力,缺乏大胆质疑的批判精神。在教学内容上,也往往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在教学管理上,不少教育工作者仍然认为,只有严格封闭化的管理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事实上封闭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

8、创新能力的发展。2.3研究生所学知识没有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大部分研究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涉足真正的社会,学习和实践从根本上脱节。他们不知道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什么,学习漫无目的,学完后不知道有什么用。2.4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研究生的知识和阅历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加,而逐渐丰富。同时,也使得其认知趋向固定模型,误认为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真理,不再对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这样,就会导致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发生。2.5缺乏浓厚的学术交流、思想交流的氛围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和相互之间的思维激烈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缺少初步探索性的

9、研究工作训练,缺少扩充个人知识视野、形成探究的兴趣及创新性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以及人格习惯的必要环境。42.6评价体系不完备现在传统教育中的评价体系是一种适应应试教育的静态评价系统。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式来评价考核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不可避免地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过分注重入学考试,在校期间除了所学课程考试外,缺少过程的考查。他们只要在指定时间内学完必修课程并通过考试,在最后一年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即可授予研究生学位。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制约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52.7专业基础不牢,所学知识没有形成体系,不会灵活运用,因而不会积极主

10、动地进行创新思考从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上看,大多还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来应试,从而导致了一批“应试型”人才的出现。在招生考试中,主要考查记忆书本知识,没有突出对应试者创新素质的考核与评估,也不在乎考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状况,因而造成基础知识薄弱、知识体系不合理,严重缺乏在研究中进行创新的基础。62.8部分研究生对待科技创新的态度不端正部分研究生的入学动机不是学术研究,而是混一张文凭,因而更不会积极主动的创新了。再者研究生教育属于非义务阶段教育,昂贵的学费及生活的需要,促使一些学生在读研期间把大量精力用在赚钱上,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和科研。三、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

11、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3.1客观方面:3.1.1培养研究生的主动意识,更新原有思想观念创新能力不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种素养。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不是全部。在对大量杰出人才进行研究后发现 ,创新通常来自于三种情况:一是在对某一领域充分研究以后,得出结论。由于大学在基础教育方面偏重理论,所以我们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中国的理论工作者遍布全世界。二是两类学科的边缘相交而结出硕果。像医疗器械的发展和基因工程,这类发现或发明均出现在掌握了一门知识的同时又涉猎于另一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究生要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要善于联想。三是由于对某事物的不满或对高效率的渴望而从事的变革。

12、总结这几点可以看出,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新事物抱有强烈的兴趣,具有发散性、开创性的思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3.1.2提高导师队伍素质导师队伍的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素质,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注重提高导师的各方面素质。导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通过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导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通过查阅文献、跟踪文献 ,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的关系,把握好提高学术水平和获取充足科研经费之间的平衡,以保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协

13、调进行。73.1.3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环境是产生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前提。要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其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对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3.1.4建立有效的激发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激发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手段。培养单位可通过设立风险选题制,鼓励研究生在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激发其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风险选题。研究生可重点阐述研究过程,论证失败原因和其研究过程获得的阶段成果或其他研究成果,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对科学研究也有很大

14、的参考价值,使后来者少走弯路,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研究成果,可允许其申请学位。设立研究生“ 科研成果奖”、“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 ”,鼓励研究生瞄准学科前沿,创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3.1.5继承前人知识,鼓励研究生质疑科学之需要创新应与科学的批判性紧密相连。要培养研究生在科学探索中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让研究生对科学本身的批判性有一个深刻认识。真理的相对性,知识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前人思维的结果会因为当时历史环境的束缚而不能适应当代的今天。让研究生以审察的态度去认识前人总结的知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发现不足,去大胆的质疑。这种质疑不是对前人的思维成果的粗暴的否认,而是引导研究生

15、用辩证的科学方法,现代的眼光,更深更广地认识前人发现的真理,前人总结的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进一步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的需求8。3.1.6改革考试制度,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标准的评价体系考试是学生学习的导向,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改革考试制度,使分数科学公正的反应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激励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创造学生自由发展空间。3.1.7重视实践的锻炼,将学习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培养目的、培养途径以及最终结果来看,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与实践密不可分。实践练习使研究生明确了知识学习的用途和作用,明确了知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明确了知识学习的动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火花就

16、会在循环中最终迸发出来。93.2主观方面:3.2.1树立科技创新的理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确立敢试、敢闯精神有些研究生科技创新工作还没有展开,首先就是时间投入不足,办公设施不好,没有好的政策,提了许多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马上满足,就自我安慰说是外界的条件太过艰苦,暂时不适合搞科研。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又失去了很多机遇。研究生应当积极主动地把科研工作搞起来,提出科技创新的思路与计划。邓小平同志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他对宝钢的题词是:“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他在南方谈话中说:“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不冒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是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了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这几段话虽然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