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社会实践报告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4377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社会实践报告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整理.编号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实践报告书社 会 实 践 主 题 抑郁症的产生、治疗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 小 组 长 王婧 填 表 日 期 2016年12月28日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2015.11.10一、 社会实践小组基本情况社会实践主题抑郁症的产生、治疗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组长姓名王婧性别女院系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号2016150117联系电话13916408583社会实践地点网上调查主要参加者姓 名院系学 号承担工作王婧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150117问卷设计,患者沟通,报告撰写,PPT制作梁小玲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150120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报告撰写黄莹法学院汉

2、语言文学专业2016150110PPT制作王翠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150123参与问卷调查高原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150104参与问卷调查张安妮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150107参与问卷调查樊天乙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150112参与问卷调查二、社会实践大纲 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方向、方式 拟要思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主要内容:当代中国抑郁症的产生与治疗;社会对抑郁症的看法及其形成原因;抑郁症患者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方向:抑郁症的产生、治疗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方式: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对抑郁症患者分别进行单独交流三、社会实践访问记时间、地点、访问对象、访问内容(至少三次

3、)时间:2016.12.22-2016.12.26地点:网上调查,患者病房或家中访问对象: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及抑郁症患者访问内容:一, 通过网络,查阅书籍,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现状,找到其与抑郁症疾病的联系。二, 问卷内容也是访问内容之一。1、你是否确诊或曾经确诊为抑郁症患者?A、否转至普通版问卷 B、是转至患者版问卷普通版问卷2、你对抑郁症是否有了解?A、比较了解 B、听说过但不了解 C、完全不了解3、你是否认为自己患有或认为自己曾经患有抑郁症?A、一直认为有 B、曾经认为有 C、没有4、你是否接触过抑郁症患者?A、接触过 B、遇到过但没有深入接触 C、没有接触过5、你认为

4、社会对抑郁症患者存在歧视吗?A、存在歧视 B、有一部分人歧视 C、没有歧视6、你认为抑郁症是否等同于精神病?A、等同 B、有些相似 C、完全不同7、你如何看待抑郁症患者?A、同情关心,愿意帮助 B、无所谓,不关心 C、不愿接触,抑郁症患者不正常8、你认为国家是否应该投入更多资源以帮助抑郁症患者?A、应该 B、理应帮助但不值得 C、不应该9、如果有机会与抑郁症患者交流,你是否愿意?A、愿意 B、可能愿意 C、不愿意患者版问卷2、你确诊为抑郁症时的年龄是?A、小于18岁 B、18-25岁 C、25岁以上3、你确诊后服药治疗情况如何?A、一直坚持服药治疗 B、加重或复发时才治疗 C、确诊后不再治疗4

5、、你认为你患病是否有家庭、同学矛盾等诱因?A、存在明显诱因 B、不存在 C、说不清5、你是否长期感到工作学习劳累、压力大或患有慢性疾病?A、是 B、有时 C、没有6、你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感到有经济压力?A、压力很大 B、稍有压力 C、没有经济压力7、你认为国家是否应该加大投入帮助抑郁症患者?A、应该帮助 B、无需国家帮助 C、无所谓,说不清8、你认为与周围的人的交流对你影响如何?A、他人不理解,压力很大 B、亲友支持,得到安慰 C、没有明显影响/不愿交流9、你认为与其他患者交流对你影响如何?A、相互帮助,得到鼓励 B、受到不良影响,更加痛苦 C、没有明显影响/不愿交流10、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

6、A、有信心治愈,回归正常生活 B、失去希望,感到迷茫 C、无所谓,没有想过问卷调查结果普通版2、A:30% B:65% C:5%3、A:5% B:25% C:70%4、A:20% B:35% C:45%5、A:15% B:50% C:35%6、A:10% B:45% C:45%7、A:80% B:20% C:0%8、A:90% B:5% C:5%9、A:75% B:20% C:5%患者版2、A:41.66% B:50% C:8.33%3、A:28.57% B:42.86% C:28.57%4、A:61.53% B:0% C:38.46%5、A:54.54% B:36.36% C:9.1%6、A

7、:11.1% B:66.67% C:22.2%7、A:12.5% B:25% C:62.5%8、A:38.46% B:15.38% C:46.15%9、A:23.07% B:7.69% C:69.23%10、A:22.22% B:22.22% C:55.55%四、社会实践总结报告谁偷走了我的快乐抑郁症的产生、治疗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高原 黄莹 梁小玲 王翠 王婧 张安妮 樊天乙摘要当今中国社会,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抑郁症日渐为人们所知。本调查旨在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研究中国抑郁症患者的生活现状及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探究抑郁症研究与治疗的前景。关键词:抑郁

8、症;知识普及;社会干预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项目背景当前社会抑郁症日渐受到关注,然而社会对抑郁症还存在很多误解,且抑郁症的治疗干预不到位,抑郁症患者往往缺少接受治疗的条件和机会,更难以得到亲友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抑郁症知识亟待普及。2、研究内容当代中国抑郁症的产生与治疗;社会对抑郁症的看法及其形成原因;抑郁症患者现状及其形成原因(样本集中在大学生群体);3、项目的研究意义了解抑郁症的知识普及和治疗干预现状,促进社会对抑郁症的了解,改善患者生活治疗环境二、研究方案1、调查整理相关资料,设计问卷2、对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收集数据3、整理分析数据,撰写报告三、研究设计1、调查地点

9、选择:由于时间等方面限制,选择网上调查2、调查对象的选择:问卷调查主要集中于大学生,随机选择抑郁症患者进行沟通3、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调查、与患者交流4:资料分析方法:分析问卷结果,总结患者感受及看法四、主要结论1、疾病研究现状抑郁症是一种生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失去活力,症状主要为嗜睡、失眠、疲劳、缺乏精力、身体疼痛、情绪缺少波动,麻木,迟缓,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自杀倾向,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明确,已知可能有遗传影响,主流观点认为先天情况决定发病的可能性,心理状况等后天影响引发,大部分患者发病有心理诱因,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颈椎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持续不适也是重要诱因。某些药物的滥用也可能诱

10、发抑郁症。2、抑郁症的产生、治疗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当今中国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而重视自己身心健康的保健意识却不强,很多人长期处于身体疲劳、心理压抑的不良状态,这是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在学生患者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长期被父母高期望、严要求,学习压力大,生活单调枯燥,缺少放松,已工作的患者则大多反映了工作强度大,单调重复,长期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且长期伏案学习、工作引发的颈椎、腰椎慢性疾病也是各种身心疾病的诱因。由此可见,当今中国社会处于经济上升期,存在浮躁冒进、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之社会规则的不完善,造成了企业对员工的待遇不公、学校违规补课等现象。教育方面一味追求成绩,不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普

11、遍存在,很多家长也不能对孩子的学习给予正确指导,而是不断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很多人对未来都抱有迷茫,同时又缺乏保护身心健康意识,这些都是引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中国在心理、精神方面的知识普及不足、预防治疗相对落后也是患者和潜在患者难以得到帮助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抑郁症及其他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有过童年时目睹父母争执、遭受家庭暴力等经历或在患病前遭到过亲人去世、理想破灭等巨大打击,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缺乏普及,人们很难意识到这些经历对自己心理健康的伤害,不能及早寻求心理咨询等帮助,难以得到干预和疏导,从而埋下抑郁症等疾病的隐患。很多患者缺少甚至没有心理疾病的基本知识,患病后仍然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患有疾病,甚

12、至耻于表现出自己的异常,很多本可以在正确治疗下很快得到根治、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不能自主寻求治疗,因而常年忍受疾病的折磨,甚至不幸病逝。虽然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抑郁症的产生与遗传、环境、慢性疾病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但社会上对抑郁症的误解仍然普遍存在,很多人仍然认为抑郁症的产生完全是患者自身的错误导致。中国一直有着排斥、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的风气,视精神疾病为羞耻的落后思想广泛存在,抑郁症患者不但遭受疾病的折磨,还会遭到社会的歧视,且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医疗水平不足,社会保障不到位,抑郁症患者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知识匮乏不仅造成了歧视和误解,也使得真

13、诚的关切之情不能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很多患者家属带有误解的关心给患者造成了更多的痛苦。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六成的自杀死亡者和四成的自杀未遂者患有精神障碍。在各种精神障碍中,抑郁症的数量是居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在自杀的各种原因中,抑郁症是罪魁祸首。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足、社会资源的匮乏、思想的落后对抑郁症患者的危害表现得尤为明显,该研究表明,农村地区抑郁症患病率和自杀率远远高于城市,自杀率是城市地区的3倍多,约8成的自杀者居住在农村,这与很多其他国家城市自杀率高于农村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农村地区“好面子”心态普遍存在,心理疾病患者及患者亲属往往耻于让他人知道患者

14、的情况,且心理健康知识匮乏,缺乏医疗干预,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自杀者中农村女性占绝大多数,中国农村青年女性的自杀数量几乎是城市女青年的5倍。中日友好医院的心理科主任医师,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李子勋认为,导致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农村地区主流文化仍然是男权文化,我们的文化和法制对女性权益的保护仍不够到位。3、社会现状及其成因当今中国社会上由于相关知识匮乏,相关宣传不足,人们普遍对抑郁症的危害存在忽视和误解,95%的受调查者表示对抑郁症不了解,65%认为社会上对抑郁症患者存在歧视。很多年轻患者的情况可以体现出这一点。父母亲友的不理解是患者发病及发病后拒绝沟通、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很多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心理不健康的现实,认为孩子娇气、没事找事,而经济不独立的孩子难以自发寻求医疗,更无法脱离使自己感到痛苦的环境,心理问题愈演愈烈,引发抑郁症等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对抑郁症的不了解引发了社会上另一种风气,很多人在感到情绪低落时会认为自己患有抑郁症,因而陷入恐慌,而正常的情绪低落会很快恢复,这部分人的表现也让很多人误解,产生了抑郁症不严重、不值得关注的错觉,这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可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