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系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4142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12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膜下滴灌系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12页
膜下滴灌系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12页
膜下滴灌系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12页
膜下滴灌系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12页
膜下滴灌系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膜下滴灌系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下滴灌系统项目可行性实施计划书(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整理.目录第一章 绪 论1.1 膜下滴灌简介1.2 膜下滴灌的突出优点是“三性”1.2.1 可控性关键技术1.2.2 基础性关键技术1.2.3 战略性关键技术1.2.4 小结1.3 存在问题与建议1.3.1 存在问题1.3.2 建议第二章 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及规划设计2.1 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2.1.1 水源工程2.1.2 首部枢纽2.1.3 输配水管网2.1.4 滴头2.2 膜下滴灌系统设备2.2.1 滴头2.2.2 输配水管道2.2.3 首部控制枢纽2.2.4 管道附件2.3 膜下滴灌系统的规划设计2.3.1 滴灌系统规划原则与内容2.3.2 滴灌系统的布置2.3.3 系统设计参数的

2、确定2.3.4 滴灌系统设计2.4 设计实例2.4.1 149团棉花膜下滴灌设计实例2.4.2 143团番茄膜下滴灌工程设计实例2.4.3 塔吉克斯坦考特玛农场棉花膜下滴灌系统规划设计2.4.4 新疆天业小农户膜下滴灌系统设计实例2.4.5 大棚蔬菜滴灌设计第三章 滴灌系统的施工及运行管理3.1 施工安装3.1.1 工程施工3.1.2 系统安装3.1.3 管道冲洗和试运行3.2 滴灌系统的运行及管理3.2.1 组织管理3.2.2 运行管理3.3 系统的操作要点3.3.1 系统操作要点3.3.2 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第四章 膜下滴灌的实践4.1 膜下滴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4.1.1 膜下滴灌技术

3、的产生4.1.2 十大优点4.2 综合效益评析4.2.1 降本增效,突出了直接经济效益4.2.2 加环增值,隐含了间接经济效益4.2.3 抗逆增产,体现了生态效益4.2.4 人心所向,显示了社会效益4.3 膜下滴灌是农业结构优化的切入点4.3.1 农业结构调整的两个制约因素4.3.2 农业结构调整的保证高效节水灌溉4.3.3 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阳光生态工程”4.3.4 膜下滴灌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曙光4.4 膜下滴灌是农场体制变革的动力4.4.1 创建家庭农场是兵团改革发展的需要4.4.2 膜下滴灌为农牧团场体制变革创造了契机4.4.3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第五章 膜下滴灌棉花等作物栽培

4、技术5.1 膜下滴灌棉花栽培技术5.1.1 产量指标5.1.2 品种选择5.1.3 发展生态型农业5.1.4 整地5.1.5 播种5.1.6 滴水5.1.7 施肥5.1.8 定苗5.1.9 调控5.1.10 打顶5.2 甜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厚皮网纹甜瓜5.2.1 品种选择5.2.2 选茬整地5.2.3 施基肥5.2.4 铺设毛管覆盖地膜5.2.5 滴播前水5.2.6 播种5.3 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栽培技术5.3.1 品种选择5.3.2 整地5.3.3 播种5.3.4 滴水5.3.5 放苗、封洞、定苗5.3.6 施化肥5.3.7 调控5.3.8 病害防治5.4 葡萄膜下滴灌栽培技术5.4.1 品

5、种选择5.4.2 整地5.4.3 苗木准备5.4.4 栽植技术(4月上旬进行)5.4.5 滴水5.4.6 施肥5.4.7 整枝修剪5.4.8 建架5.4.9 病害防治5.5 膜下滴灌杨树扦插育苗技术5.5.1 土地准备5.5.2 扦插条准备5.5.3 扦插技术5.6 膜下滴灌桃树栽培技术5.6.1 品种的选择5.6.2 选地和整地5.6.3 苗木的准备5.6.4 栽植(4月初进行)5.6.5 滴水5.6.6 施化肥5.6.7化调5.6.8 整形修剪5.6.9 病虫害防治第六章 膜下滴灌技术展望6.1膜下滴灌技术发展现状及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6.1.1 现状6.1.2 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

6、问题6.1.3 大田膜下滴灌器材现状及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6.1.4 技术指导及安装服务现状及尚需研究解决的问题6.1.5 管理体制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6.1.6 与政府、农户的关系处理6.2 大田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前景6.2.1 市场预测及发展规模6.2.2 发展思路6.2.3 主要措施和建议 .学习帮手.第一章 绪 论1.1 膜下滴灌简介膜下滴灌是把工程节水滴灌与农艺节水覆膜栽培两项技术集成的一项崭新的节水农业技术,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功能,它是干旱绿洲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具有可控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关键技术。膜下滴灌这一关键技术是把滴灌带(毛管)铺于地膜之下,同时嫁接其它有关技术和管道输水技术以

7、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供水技术,构成大田膜下滴灌系统工程。具体说是在传统灌溉的斗口设供水站,水源可用渠水、井水等,包括泥沙过滤系统、电力系统和施肥、量测装置等,用塑料干、支管代替斗、农、毛渠,用滴灌带代替沟、畦、漫灌,以膜下滴灌为主,兼用秸秆等覆盖技术和其它灌溉技术,如微喷、微喷带、渗灌、地下灌、涌泉灌、管灌等,以适应各种作物和乔木、灌木、人工草地的灌水要求。天业滴灌系统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大田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引进、消化、改造了国外滴灌带生产设备后,以生产一次性可回收塑料滴灌带为主形成的大田滴灌系统,使用时播种、覆膜、铺带一次完成。滴灌带直径16mm,壁厚0.2mm,

8、每米重1213g,滴头流量1.03.6l/h,滴头间距10、20、30、40cm不等,铺设长度在滴头间距30cm时播种棉花75米左右,一个灌水小区1.332公顷(2030亩)。通过大田试验显示出:滴灌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同时,膜下滴灌有显著的压盐作用,可能解决旱区绿洲农田次生盐渍化(以下简称盐化)难题;一年使用一次的薄壁型滴灌带便于机械化铺设,并解决多年使用滴灌带出现的堵塞和塑料老化等问题,当年由生产厂家回收造粒又不需要冬季储存,还可降低投入;地产化是降低投入最有效的方式。天业集团1997年秋着手地产化,开始引进设备,1998年形成了生产能力,从而促进了1999年石河子垦区示范推广膜下滴灌面积

9、近2000公顷(3万亩),2000年达到1.7万公顷(25万亩),其中农八师0.8万公顷(12万亩);2001年达到5.2万公顷(78万亩),其中农八师为2万公顷(30万亩);2002年达到11.3万公顷(170万亩),其中农八师近5.3万公顷(80万亩)。兵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至今,全兵团推广了喷灌8.1万公顷(122万亩)。目前,旱区喷灌正在改为滴灌。实践表明喷灌不是旱区节水灌溉的关键技术。几年来,天业滴灌系统不断改进,塑料管件的价格不断降低(见表1.1-1)。这样,天业滴灌系统解决了大田膜下滴灌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可行性。通过试验研究又解决了应用河水膜下滴灌技术难题,并在农八师144

10、团、农二师30团进行改进示范。2002年,农八师133、142等团对河水膜下滴灌又有新的发展和完善。表 1.1-1 天业塑料滴灌管件价格降低过程年份内容199619971998199920012003说明天业引进设备天业仿制改造设备绿源毛管大田试验莱芜毛管大田试验天业产品大田应用井水滴灌棉花亩投入与年费用以色列产品毛管投入1200内镶式滴灌管16mm,壁厚0.6mm,1.5元/米,十年折旧,七通连接一管两行棉花,亩用800米谈判索价1800元/亩,未采用毛管年费用120北京绿源产品毛管投入800内镶式滴灌管,1元/米,五年折旧毛管年费用160山东莱芜产品毛管投入480单翼迷宫式滴灌带16mm,

11、壁厚0.17mm,0.6元/米,使用一年,其余同上毛管年费用480天业产品投入500滴灌带同莱芜,0.2元/米,使用一年,其余同上。干支管340元,十年折旧年费用194投入300七通改辅管,一带四行棉花,亩用500米0.2元/米干支管200元,十年折旧年费用120投入250210辅管改插管,支管变薄,干支管150元,十年折旧2003年毛管以旧换新,0.12元/米年费用11575说明:不含井泵和电力系统投入, 滴灌带(管)通称毛管1.2 膜下滴灌的突出优点是“三性”膜下滴灌有许多优点,在旱区绿洲是一项节水农业的关键技术。其突出的优点为可控性、基础性和战略性。1.2.1 可控性关键技术可控性主要表

12、现在三个方面,即淋盐丰产、节水抑盐和自动化灌水。(1)淋盐优质高产滴灌带铺设在膜下,不仅减少了水分的棵间蒸发,而且水滴进入土壤后使盐分溶解,并向左右下方扩散,一直把盐分淋洗到湿润峰的边缘。而湿润峰中心部分则形成了一个淡化区。据实测,滴头流量为2.5l/h,灌水定额为0.066m3/公顷(13m3/亩)时,湿润峰半径约42cm,淡化区半径约35cm,淡化区的根系总量占总根量的90%。膜下滴灌不但能使可溶性肥分随水滴施入土壤,而且还可以定时定量地满足植株的水肥需求,使水肥盐光热气优化耦合,使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趋于最大。按照最大光能利用率净光能利用率净初级产量到最大经济产量的转化规律,达到淋盐丰产(提

13、高质量、增加产量)的目的。在光合作用理想状态下,最大总光能利用率可达10%,全生育期平均可达到5%。净光能利用率如果为4%,可以计算出最大净初级产量(以根茎叶花果实的干物质重量计),如石河子垦区4月中旬到10月中旬生长期内平均到达地面的太阳有效辐射能为16108J/m2,则最大净初级产量为161080.04/1.81073.5kg/m2。根据石河子大学作物高产研究中心试验,皮棉与干物质重量比为1:5.5,亩产100kg(0.15kg/m2)皮棉,干物质重为0.155.5=0.825kg/m2,则净光能利用率接近1%;苜蓿每公顷产干草约4500kg(300kg/亩)(未计根)。可见,石河子垦区两种主要作物的净光能利用率接近1%,如达到4%最大值还可翻两番。经济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