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教师用书: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24102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教师用书: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教师用书: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教师用书: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教师用书: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教师用书: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教师用书: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教师用书:20专题二十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 Word版含答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向定位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一般会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几个方面。1形象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作者的形象、诗歌描写对象的形象特征(或作用)以及景物画面特征等的鉴赏能力。如2018年全国卷考查了“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2语言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词语的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与作用、句子的艺术效果(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语言风格等的鉴赏能力。如2019年全国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3表达技巧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句式特点等的鉴赏能力。如2019年全国卷

2、“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4思想情感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中体现出的思想情感等的评价能力。2018年全国卷、全国卷、天津卷、江苏卷对此方面都有所考查。技法熟用答题模板,突破主观“四题型”对于古代诗歌阅读主观题,很多学生会出现答非所问、要点不全、乱贴标签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准、思考角度不全、答案不规范等失误。在古代诗歌阅读答题训练中也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文体而附着于古代诗歌独立、独特艺术之中的答题方法。这就是广大师生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古代诗歌模板答题法”,希望考生记住答题模板,会对你的答题有所帮助,让你做题事半功倍,轻松应考。下面从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3、巧和思想情感等四个方面予以分门别类地归纳汇总。题型一形象类1人物形象【典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欸乃:指摇橹声。(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由低沉转入昂扬。D苏轼说“柳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解析

4、C项,“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说法不准确,这里用的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用“欸乃一声”衬托出山水的宁静;另外,“诗歌的感情由低沉转入昂扬”表述也欠准确,因为本诗写于诗人被贬时期,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在悠闲恬静的诗境中的孤寂落寞的心情。答案C(2)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渔翁形象?诗人借渔翁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6分)自主答题_答案渔翁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步骤1)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鱼,悠闲淡然。(步骤2)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步骤3)诗文翻译夜晚时分,渔翁船靠西山停宿。清晨起来,取水燃竹烧火

5、做饭。旭日初升,晓雾渐散,四周悄然无人声。渔翁摇橹,欸乃一声,青山绿水映入眼帘。回望天边,江水滚滚东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2事物形象常见设问(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审题要点(1)关于诗歌的事物形象一般是托物言志类诗歌,题目中一般含有“”事物字样。(2)诗歌或正面或侧面有对事物具体刻画的内容。答题步骤答题模板这首诗(词)生动地塑造了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的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词)人通过物象,托物言

6、志,抒发了诗(词)人的情感。(步骤3)【典例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幾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霖雨突降,不仅“润”了衣襟,诗人的心田仿佛也得到了滋润。B颔联直接抒情,正面表现一个“喜”字,诗人不愁屋漏床湿,却喜溪流涨水。C颈联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转而写想象中雨后庄稼的生机及现实中窗外雨打梧桐叶之声的美妙。

7、D尾联表现了诗人自己因这场甘霖而生的狂喜之情,即无人比得上自己的喜悦。 解析D项,“无人比得上自己的喜悦”理解有误,“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是说像“我”这样没有种田的人尚且这么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那些等待丰收的百姓呢!答案D(2)这首诗写出雨怎样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自主答题_答案特点:雨大,及时。(步骤1)。分析: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触觉和视觉的结合,表现雨大;运用叠词“床床”“岸岸”,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虚写“稻花应秀色”,实写雨打梧桐声音之美妙来表现雨的及时;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写诗

8、人的喜悦来衬托农人的喜悦,以此来表现雨的及时。(步骤2)诗文翻译一夜之间,白天还是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夜间梦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我不愁屋子漏雨会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打梧桐的声音,是那么动听。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祈望着丰年的田间农民,他们该是多么高兴!3景物形象(意境、画面型)常见设问(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审题要点(1)题干中有“意境”字样。(2)题干有两问时,第一个问题

9、是关于“画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情感”的。答题术语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幽远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壮壮阔、壮丽、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答题步骤答题模板这首诗(词)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图画,(步骤1)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步骤2)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步骤3)【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鼙(p),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小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

10、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解析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答案D(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6分)自主答题_答案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

11、。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两句乃是欲张先弛,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成为第三句的绝好铺垫。诗文翻译日落沙洲西边,坡上明亮的星星从高空慢慢降下,战时报信的烽火台忽隐忽现,战士们的帐篷一个连一个准备着闻鼓而战。题型二语言类1炼字、诗眼型常见设问(1)诗中的某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中的“诗眼”是哪一字?为什么?审题要点题干中有明确的“诗眼”或“好不好”等关键字眼。答题步骤答题模板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步骤1,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

12、情景,(步骤2)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步骤3)【典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目。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谢朓,南齐著名诗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话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

13、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C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解析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答案D(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6分)自主答题_解析第二联中的“摇”“滴”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秋水澹澹,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这两句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也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这两个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