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3921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整理.农村社会学形成性考核(3)1.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社会形态。 2.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地域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3.相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 4.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生活主体、生活条件和生活态度。 5.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是江苏的华西村。 6.研究社会结构的重要方法是( )。 社会分化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社会变迁 7.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15年,农村常住人口人数仍达

2、( )。 5亿 6亿 7亿 8亿 8.农村环境问题直接威胁我们的是( )。 土地安全 粮食安全 水资源安全 畜牧业安全 9.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 )。 救济式扶贫 开发式扶贫 参与式扶贫 精准式扶贫 10.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丧葬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丧葬方式是( )。 火葬 天葬 水葬 土葬 11.对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 生产方式 科学技术 自然环境 社会制度 12.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 温饱型 小康型 富裕型 豪华型 13.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及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内容是( )。 劳动方式 消费方式 婚烟方式 文化娱乐方式 14.

3、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 劳动分工 私有制的产生 阶级的诞生 国家的出现 15.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 生活水平 生活条件 生活质量 生活态度 16.生活方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生活主体、生活条件 生活条件、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生活态度 17.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劳动方式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以农为主兼营他业 非农职业者越来越多 外出务农成为重要选择 开办现代化农场 18.由于社会关系失调,它影响了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运行和健康发展,需要并且只能以社会力量来解决的问题是( )。 经济问题 政治问题 文化问

4、题 社会问题 19.我国贫困线的标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人民币( )。 2000元 2100元 2200元 2300元 2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是( )。 社会分化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社会变迁 21.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是( )。 教师不足 校舍破旧 经费投入不足 农民不重视子女教育 22.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进行分层归类的方法是( )。 客观法 主观法 声誉法 分析法 23.截至2015年,我国贫困人口总量是( )人。 4500万 5000万 5500万 6000万 24.我国基本完成对

5、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个体农民变成了集体农民,使分散独立经营的农民阶级变成了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新的农民阶级的时间是( )。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25.表明社会位置变动的是( )。 社会分化 社会分层 社会流动 社会变迁 26.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 )。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社会结构变动 文化差异 27.对于以农为主的农村劳动力来说,他们的劳动时间具有明显的( )。 地域性 民族性 季节性 职业性 28.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是( )。 生产力的发展 城镇化速度加快 市场经济的确立 城乡差别 29.构成生活方式存在与变革的自然基

6、础的是( )。 生产方式 科学技术 社会制度 自然环境 30.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的方法是( )。 客观法 声誉法 分析法 主观法 31.生活方式定义所包括的基本内涵有( )。 主体范畴 各种生活活动形式的总和 强调活动方式的典型性 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统一 社会制度的演变 3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在于( )。 农村经济发展不足与发展不合理,贫困污染恶性循环 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粗放,城市工业落后产能转移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效益 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 农村于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方式发生

7、变化的表现为( )。 饮食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服饰消费商品化、时尚化 居住条件和质量显著改善 过度消费 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34.当前学者们把我国农村社会划分的主要阶层为( )。 农业劳动者 农民工 雇工 个体劳动者和工商户 企业管理者 35.农村婚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 )。 早婚 买卖婚姻 高额彩礼 离婚率高 包办婚姻 36.影响或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 )。 生产方式 自然条件 科学技术 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政治制度 37.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包括( )。 生产力的发展 城镇化速度加快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文化的差异 3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 )综合

8、发展、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环境建设 39.社会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 )。 性别 年龄 种族 健康 智力 40.社会分化的文化因素包括( )。 国家的差异 民族文化的差异 阶层的差异 阶级的差异 集团的差异 41.农村文化娱乐方式的特点包括( )。 继承传统文化娱乐方式 利用现代媒体 民族性 代际差异 不稳定性 42.贫困问题的成因在于( )。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 自然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落后 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能力低下 43.社会主义新农村于建设具体内容包括( )。 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为农民提供最

9、基本的公共服务 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 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 调剂大规模的科技人员支援农村建设 4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包括( )。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重点向三农倾斜 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按照财权、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 进行体制创新 加强组织建设 45.合理的农村社会流动的作用包括( )。 可以形成新陈代谢的社会机制 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有利于解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 有利于给农民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学习帮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