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三教学方法与重点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35030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4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汤三教学方法与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汤三教学方法与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汤三教学方法与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汤三教学方法与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汤三教学方法与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汤三教学方法与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汤三教学方法与重点(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小汤三教学方法及重点、难点小汤普森第三册第一首 旋律 教学方法探讨:如何让学生理解乐句,可以让孩子唱一支童谣,每次唱出来的都是一句话而不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字,每句话之间都需要喘口气。钢琴的演奏跟唱歌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乐器来唱歌。演奏技巧:1. 书上给出的那段话比较好,两个乐句的强弱一定有所不同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对比,相似的两段旋律放在一起一定是用来对比的。2. 乐句用一个大连线来表示,连线结束的地方可能相当于作文里面的逗号(第一乐句结束),可能相当于作文里的句号(几个乐句表达的旋律结束)。每个乐句结束,要通过抬小臂带动手腕和手完全放松的提起来,准备下一个乐句的演奏。3. 书中提到In

2、terpretation,演奏是根据本人对乐曲的理解去解释和表演。正因为此,我们会听到有N个版本演奏贝多芬的命运,我们会特别偏好某个人对某个作品的诠释。只是弹奏出音符和上面标记的强弱等要求,通过计算机软件(eg. overture)就可以做到的事。常见错误:NA音乐处理:优美地,两个乐句根据演奏者的感受要有所不同。我倾向于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展开,因此前两小节强一些,后两小节因为结束就渐弱渐慢。扩展知识:NA小汤普森第三册第二首 蜜蜂 教学方法探讨:弱、中强和强的变化与对比,可以用声音的悄悄话、正常说话和大声说话打比喻做引子。书上一句话我挺认同的,“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式,那就成为你自己的

3、演奏了。”我们从小就在体制教育下慢慢的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老师就是权威”,“所有问题都想找标准答案”(我是说普遍现象),习惯于模仿不善于创造,我是深受其害,直到长大了才想明白。所以钢琴的教学方面,除了硬性的演奏技巧(即使是演奏技巧也可以跟大一点的孩子探讨,因为存在即合理),在音乐性方面,我更喜欢是启发式的讲解,更喜欢问学生开放性的问题,由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回答也不要否定和批评,因为钢琴到了真正的演奏甚至创作阶段,一定是不能收到太多束缚的,老师只是一个向导不是学生的天花板,最好的结果是学生最后超越老师。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演绎音乐(在技术合格的情况下),去创造音乐。演奏技巧:1. G大调,全

4、部升fa。2. 乐句:每个乐句结束都要完全放松的提起手臂(带动手)和手。这些基本的东西是老师在学生学琴过程中要“碎碎念”很多年的。3. 关于如何用手指控制音量:其实这个在小汤第二册说有点早,不过为了避免孩子因为弹弱音而“不舍得”把琴键按到底从而弹的声音“发飘”而不是弱,因为弹强音而手腕绷紧了用手去压琴,可以适当的说一些。触键的方法仍然是第一课的那样,只是在弱音的时候手指不要抬的太高,距离琴键很近的时候就弹下去,虽然也要按到底,但力量不要垂直下去。强音的时候,手指尽量抬高,就像敲钉子的时候,你的锤子举得越高力量越大一个道理,而在敲下锤子瞬间之后,全身是放松的。所以强弱音的演奏跟放松与否并不冲突。

5、在演奏更强或者说更加具有张力宏达的音响效果的时候,甚至要运用到有点类似气功的方法,把腰部的力量通过身体肩膀大臂小臂手腕手掌到指尖传递过去。4. 第二行的八分音符很考验4-5指,为了弹奏的均匀,需要单独慢练。常见错误:演奏第二行很容易弹的不均匀,需要放慢速度单独练习。音乐处理:上面说到了音乐处理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就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我在这部分写的是我本人的感受,仅供参考。第二行给人的感觉就是蜜蜂在花上盘旋的飞,很忙碌的样子。其它两行就是飞过来飞过去。整个曲子是轻松愉快的。扩展知识:NA小汤普森第三册第三首 无事空忙教学方法探讨:NA演奏技巧:1. 仍然在练习乐句:每个乐句抬

6、手(相当于唱歌时的气孔),但不要有多余的空拍,也就是抬手不要占拍子。2. 记住下面几个术语, piano也是钢琴的意思(顺便学英语了):开始学习用手指去控制钢琴的音量了,力量的控制上面讲过了不再赘述,这一点又是要慢慢通过练习体会的。中强mf(mezzo forte); 中弱mp(Mezzo piano); 强f(forte); 弱p(piano)。3. 最后一行以piano结尾,可以弹的稍稍渐慢结束,给人感觉是消失的。常见错误:乐句之间因为抬手而多出了拍子:解决办法就是大声数拍,抬手的动作要有准备的快。音乐处理:这个曲子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两个人吵

7、嘴架,互不相让,但最后也没吵出结果,悻悻地离去。又或是小孩子忙来忙去团团转最后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这种无聊的有趣在每行重复旋律的前两小节有体现。扩展知识:Forte这个词在音乐中指强音。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美国人把项目命名为forte,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就想起了音乐术语中的forte,然后感慨这个词无比传神的表达了项目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个项目是整个团队的强音,这个命名强过国内企业一些平淡的项目命名(比如一堆词的缩写,让人云里雾里)。再举个例子就是管弦乐队orchestra,又被美国人用到八竿子打不到的一个系统的名字里,一个管理订单的系统,叫做order orchestra,不得不说这个名字起得

8、好,又是传神的表达了这个系统不但可以让订单管理的有序,而且还能达到和谐和完美的程度。这种跨界的使用词汇真的很巧妙,我们学习英语要借鉴一下。小汤普森第三册第四首 有些人教学方法探讨:这一课开始提出了手腕断奏的概念,其实有了之前的准备工作(之前一直在要求学生按照手腕断奏的方式去弹奏),这一概念的引入就是水到渠成的,老师稍作总结即可。演奏技巧:1. Allegretto轻快活泼,小快板,这个音乐术语将会在未来的无数个曲目中看到,让学生记住它。这个术语在节拍器上面有对应的档位,可以知道它要求的速度大概是多少。2. 提醒学生看到了上一课学到的mp与mf要如何弹奏?3. 断奏的抬手是最好的放松手腕的机会,

9、是由小臂先提起来带动手腕和手抬起来的,手腕和手是被动的抬起来,只有小臂是用力了的,手腕和手是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被带起来的。常见错误:断奏的时候手腕紧张,僵直,像打羽毛球一样,最后手指落在琴键上看起来就像鸡啄米一样是错误的。注意放松,多用慢动作练习,慢慢提速。音乐处理:这个曲子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much ado about nothing。两个人吵嘴架,互不相让,但最后也没吵出结果,悻悻地离去。又或是小孩子忙来忙去团团转最后也不知道在干什么。这种无聊的有趣在每行重复旋律的前两小节有体现。扩展知识:关于慢练这个方法,我相信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我本人在老师“碎碎念”了好几年之后,忽然顿悟慢练的重要性,

10、如果老师早几年就告诉我这一点是那么那么的重要,我就不会几年后才知道老师说的让我耳朵起茧子的话竟然是如此关键。推荐大家看红色小提琴,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不知道在大陆是不是jin片),并且因为看了这部电影,我爸爸送了我一把小提琴作为圣诞节礼物。说远了,推荐这个电影是因为其中有一段讲述孤儿院的那个天才小提琴手在大师的调教下如何把一首曲子练到异常快速的。开始孩子的速度是比较慢的,然后用节拍器一档一档的提速,再次印证了慢练是提速的关键。小汤普森第三册第五首 在大堤上教学方法探讨:NA演奏技巧:1. Allegro快板,帮助学生区分它和Allegretto。2. 变换手位,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变换手位没有什

11、么困难的。3. 第一、二结尾:俗称一房子二房子,先从头弹到一房子,弹到一房子的反复记号,然后再从头开始弹,跳过一房子,直接弹二房子。4. 注意乐谱中的强弱记号。常见错误:NA音乐处理:略带抒情地。扩展知识:NA小汤普森第三册第六首 日出教学方法探讨:NA演奏技巧:1. Andantino,小行板,微急的节拍或曲子。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2. ,渐强和渐弱。相比f和p,这两个符号对强弱的标记更加细致了,有一个渐渐的过程,力度逐渐增加和减小,刚开始还没熟练掌握触键技巧的时候很难做到这一点,只要有这个意识就可以了。类似Crescendo (cresc.) 渐强和decrescendo

12、(decresc.)减弱3. Legato,连惯地,连奏地。该曲前两行右手应该不间断地演奏,虽然没有画乐句,但是前两行是一个大乐句,后两行是第二个大乐句,乐句之间要抬手。4. F大调,全曲降si,注意不要错音。实际上按首调的概念来说,应该是532 123开头的。5. 第三行第三小节用到4指弹奏黑键降si,并且是八分音符,很容易弹的含混不清或不均匀,要慢练。常见错误:NA音乐处理:全曲中的mp到mf到P到这些强弱记号给乐曲带来了起伏感,两个乐句之间抬手“喘气”,第二乐句相对第一乐句带了一点变奏,虽然大体旋律相同,但又有所不同。曲子要弹的精神饱满充满生机。扩展知识:NA小汤普森第三册第七首 气走黄

13、鼠狼 教学方法探讨:落滚这个词描述的很形象,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小臂带动手做出来的,不是手指的动作。带着孩子在不摸琴的情况下,感受小臂在落滚动作中的轨迹,然后再把手放在琴上体会。演奏技巧:1. Moderato,中速。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2. 落滚的练习,连线下的最后一个音较短,因为触键之后手很快抬起,听起来有一点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的感觉。3. 注意音符上标记了一点,是跳音,声音弹的短促,但这种短促不是手指不敢去多按一会琴键,而是瞬间的力量被琴键反弹回来的感觉。4. 倒数第四小节,音符虽然在高音谱号上,但是用左手弹的,上面同时标有重音记号和跳音记号,瞬间击琴键的力量要有比较大

14、的爆发力。常见错误:NA音乐处理:非常顽皮有趣的小曲子,落滚和跳音穿插在一起的变换让曲子充满了调皮的趣味。扩展知识:NA小汤普森第三册第八首 布基伍基模式教学方法探讨:音乐的学习并不是每周在老师那里上课,应该是融入到每天的生活中,早点给孩子接触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在上课的时候由老师点醒并串成一个知识体系是最好的。演奏技巧:1. Allegro Moderato,有节制的快板。帮助学生复习之前接触过类似的音乐术语。2. 同样是落滚的练习,左手的落滚是连续不间断的,表现出来与上一首完全不同的风格。第三行开始进入了第二声部,右手的演奏是深沉而且有歌唱性的,右手是旋律,左手的旋律变成伴奏。3. rit

15、的全名是 ritardando,渐慢的意思。4. 最后两个音符是左手和右手构成的落滚,不要弹成断开的两个音。常见错误:落滚常犯的做错因人而异,教师针对个体进行纠正。音乐处理:这首曲子很像二声部的无伴奏合唱,低音部的人一直哼唱同一段旋律,连贯、重复而滚动地,第三行开始,高声部的人开始非常有歌唱性的领唱起来。扩展知识:布基伍基(Boogie Woogie)是20世纪60年代节奏摇滚(Blues Rock)的一个重要的支流,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这种音乐情有独钟。 与一般的节奏摇滚不同的是:绝大多数节奏摇滚强调音乐的即兴表演,而布基伍基侧重于表现音乐的技能,所以布基伍基是一种炫技性极强的音乐。几乎所有的布基伍基音乐都以相同的4/4拍的速度演奏(大约在每拍160左右)。在听觉上,这种音乐基本上以同样的紧张度自始至终,因此它在情绪上仍然是稳定的,并且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其始终不渝的打击乐后置重音。不同的布基伍基乐队之间的最主要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各自打击乐强度的不同。 钢琴、老式的电吉它、传统的吉它、传统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