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9022201164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31507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902220116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902220116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902220116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902220116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902220116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902220116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201902220116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一一 选择题 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4848 分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 81 8 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选对得选对得 4 4 分 分 选错或不答的得选错或不答的得 0 0 分分 9 129 12 题为多选题 题为多选题 全对全对 4 4 分 分 少选少选 2 2 分 分 错选或不选错选或不选 0 0 分 分 1 1 伽利略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中 开创了如下框图所示的一套科学研究方法 其

2、中 方框 2 和 4 中的方法分别是 A 实验检验 数学推理 B 数学推理 实验检验 C 提出假设 实验检验 D 实验检验 合理外推 2 2 图中弹簧秤 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 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 物体的重力都是 G 在 图甲 乙 丙三种情况下 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F1 F2 F3 则 A F3 F1 F2 B F3 F1 F2 C F1 F2 F3 D F1 F2 F3 3 3 如图所示 物块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 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 初始时A B静止 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 但A B仍未动则施力F后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A B之间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B 弹簧弹力一定不

3、变 C B与墙之间可能没有摩擦力 D B与墙面间的弹力可能不变 4 4 关于摩擦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总是有摩擦力的 B 一个物体只有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时 才有可能受到摩擦力 2 F C 只要是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 一定存在摩擦力 D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会受到静摩擦力 5 5 如图所示 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 M 上 力 F 作用于物体 O 点 现要使 物体沿着 OO 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F 和 OO 都在 M 平面内 那么必须同时 再加一个力 F1 这 个力的最小值 为 A B C D Ftan Fcos Fsin sin F 6 6 如图所示 自行车的

4、车轮半径为R 车轮在地面上沿直线无打滑地滚动 当气门芯由车 轮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车轮的正下方时 气门芯位移的大小 为 A B 2R C D R R2 2 4 R 7 7 阜阳市作为皖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 目前阜阳市正在积极申报 全国文明城市 2018 年 阜阳城南新区的双清湾正式对市民开放 调试阶段的音乐喷泉创 造了两万多人争相观赏的盛况 已知该喷泉竖直上喷出 喷出时水的速度为 喷嘴 sm 40 的出水量为 不计空气阻力 则在喷泉持续喷水的过程中 空中水的体积应为 取 sm 5 0 3 2 10gsm A B 3 m2 3 m4 C D 因喷嘴的横截面积未知 故无法确定

5、3 m8 8 8 一个质量为 1 kg 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 最终落回抛出点 运动过程中所 受阻力大小恒定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该过程的v t图象如图所示 g 取 10 m s2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小球所受重力和阻力之比为 10 1 B 小球上升过程与下落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2 3 C 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3 0 8 1 6 D 小球下落过程中 受到向上的空气阻力 处于超重状态 9 9 一辆汽车以 20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遇突发情况后 司机紧急刹车使车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 己知汽车速度在 1s 内减小了 8m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

6、小为 8m s2 B 在减速行驶的全过程中 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l0m s C 汽车刹车后 在 3s 内滑行的距离是 24m D 汽车刹车后 在 2s 末的速度大小为 4m s 1010 如图所示 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 A B 两物体 B 的质量是 A 的 2 倍 B 受 到向右的恒力 FB 2N A 受到的水平力 FA 9 2t N t 的单位是 s 从 t 0 开始计时 则 A A 物体在 3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 B t 4s 后 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 4 5s 时 A 物体的速度为零 D t 4 5s 后 A 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1111 水平传送带被

7、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 如图所示 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 绷 紧的传送带 AB 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 v 1m s 运行 一质量为 m 4kg 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 A 处 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 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 1 A B 间的距离 L 2m 则 A 行李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1m s2 B 行李从 A 运动到 B 的时间为 2s C 行李在传送带上滑行痕迹的长度为 1m D 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 行李从 A 处传送到 B 处的最短时间可能为 2s 1212 如图甲所示 在倾角为 37

8、 的粗糙且足够长的斜面底端 质量为m 2kg 可视为质点 的滑块压缩一轻弹簧并锁定 滑块与弹簧不相连 t 0s 时解除锁定 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 出滑块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其中Ob段为曲线 bc段为直线 sin37 0 6 cos 37 0 8 g取 10m 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A 在 0 15s 末滑块的加速度为 8m s2 B 滑块在 0 1 0 2s 时间间隔内沿斜面向下运动 C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 25 D 在滑块与弹簧脱离之前 滑块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二 二 填空题 填空题 本题共本题共 1414 分 分 每空每空 2 2 分分 1313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9、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 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O为橡皮 筋与细绳的结点 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 图乙中的F与 两力中 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等效替代法 控制变量法 建立物理模型法 3 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 两个分力 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 两个分力 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 拉橡皮筋时 弹簧秤 橡皮条 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 AO间距离要适当 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 拉力要适当大些 1414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的关系 1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5 A 调节滑轮的高度 使牵引木块

10、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 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的摩擦力时 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木块上 C 实验时 先放开木块 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 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 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 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 应满足的 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 选填 远大于 远小于 或 近似等于 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 3 甲 乙两同学均用上图方法 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 研究加速度 a 与拉力 F 的关系 木块上均不放砝码 分别得到图中甲 乙两条直线 甲 乙 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 m甲 m乙 甲 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

11、别为 由图可知 m甲 m乙 甲 乙 选填 或 三三 计算题计算题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 共共 3838 分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方程式 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 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 和单位和单位 1515 1212 分 分 如图所示 在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轻质定滑轮 一细线穿过滑轮 连接着P Q两物体 其中物体P放在水平地面上 物体Q竖直悬挂着 已知物体P的质量 物体Q的质量 弹簧的劲度系数 取 求 kg1M kg4 0m 1

12、物体P所受地面的弹力大小F 2 弹簧的伸长量x 3 若将 Q 质量改为 3kg 的物块 求在 PQ 稳定运动的 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 x 1616 1212 分 分 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 M 2kg 的木板 B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其左端上表面 紧靠 不相连 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 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 37 一质量为 m 2kg 的 物块A 可看作质点 由斜面轨道上距轨道底端 5m 处静止释放 物块A从斜面底端运动到 木板B左端时速度大小不变 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的右端滑出 已知物块A与斜面轨道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sin37 0 6 cos37 0 8 g 取 1

13、0m s2 求 1 物块 A 刚滑上木板 B 时的速度大小 2 物块 A 从刚滑上木板 B 相对木板 B 静止所用的时间 6 3 木板 B 的长度 1717 1414 分 分 甲 乙两辆车在相邻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同向匀速行驶 甲车的速度为 v1 16m s 乙车的速度为 v2 l2m s 乙车在甲车的前面 当两车相距 L 6m 时 两车同时开始 刹车 从此时开始计时 甲车以 a1 2m s2的加速度刹车 7s 后立即改做匀速运动 乙车刹 车的加速度为 a2 lm s2 求 1 在哪些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2 两车相遇几次 分别在那些时刻 7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 2018 20

14、192018 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1 51 5 CBBBCCBBBC 6 86 8 DBCDBC 9 9 ABDABD 1010 ABDABD 1111 ADAD 1212 ACAC 1313 答案 B CD 1414 答案 1 AD 2 远小于 3 m甲 m乙 4 甲 乙 1515 1 6N 2 3 0 15m 1 对 Q 进行受力分析 Q 受到重力 细线的拉力 则细线的拉力为 对 P 受力分析 受到重力 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 由平衡条件得 解得 2 对轻质滑轮受力分析 根据平衡条件可知 弹簧弹力为 根据胡克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3

15、对 PQ 系统有 可得 ammgmm PQPQ 2 5 sm mm gmm a PQ PQ 对 P 可得 amgmT pp N15 T 对弹簧有 m k T x15 0 200 1522 16 答案 1 5m s 2 1s 3 2 5m 1 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 mgsin mgcos ma 解得 a 2 5m s2 由 v2 2ax 得物块 A 刚滑上木板 B 时的速度 2 物块 A 在 B 上滑动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mg ma1 解得 a1 2 5m s2 则木板 B 的加速度大小 物块 A 刚好没有从木板 B 左端滑出 即 物块 A 在木板 B 左端时两者速

16、度相等 设物块 A 在木板 B 上滑行的时间 t 速度关系 v a1t a2t 代入数据可解得 t 1s 3 物块 A 相对于地面的位移 xA vt a1t2 木板 B 相对于地面的位移 xB a2t2 8 木板 B 的长度 L xA xB 联立 可解得 L 2 5m 点睛 本题充分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及物体共同运动的特点的应用 熟练运用 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相关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7 答案 1 4s 或 10s 2 2s 或 6s 或 14 5s 1 0 7s 内 得 7s 之后 2 0 7s 内 t1 2s t2 6s 第 6s 末 6 7s 内 x 2 5m 第 7s 末 7s 之后 由题意可知乙在经过5s 减速到 0 假设乙没有减速到 0 时 设经过时间 t3 甲 追上乙 此时有 v7 甲t3 代入数据解得 说明在这之前 乙已经停止运动 乙在 7s 后到停止 运动所走的位移为 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时间为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1 4s 或 10s 2 两车相遇的时间为 2s 或 6s 或 14 5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