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29064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含解析 含解析 一 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每题每题 3 3 分 分 共共 6060 分 分 1 天体系统的层次 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总星系 B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C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D 河外星系 总星系 银河系 地月系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 正确的排序是 C 项 2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C 日地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 D

2、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地球有无卫星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无关 3 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 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分别对应褶皱 风蚀蘑菇 三角洲 断层 其中 褶皱 断层属于地壳运动 是内 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选 D 点睛 内力作用是地质作用的一种 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的内部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等 地壳运动的证据是地质构造 最常见的形式是褶皱 断层 2 4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侵蚀作用 B 内力作用 C 堆积作用 D 搬运作用 答案

3、B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般情况下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 但是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却是由于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考点 该题考查地质作用 5 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 A 冷锋天气系统 B 暖锋天气系统 C 低压 气旋 天气系统 D 高压 反气旋 天气系统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过境时出现阴天下雨 刮风 降温 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降温 升压 转晴 暖锋与天气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 成的锋 过境时出现阴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天气变晴气温变高 气压变低 低压 气旋 天气系统是空气上升 温度降低 水汽容易凝结 成云致雨 高压

4、 反气旋 天气系统空气下 沉 温度增高 水汽不易凝结 天气晴朗 考点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 考查各天气系统控制下对应的天气特征 规律技巧 1 冷锋 暖锋与天气 冷锋过境时 常出现刮风 阴天 降水 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 冷气团代替了原来 暖气团的位置 所以气温和湿度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时 常出现阴天 降 雨等天气现象 暖锋过境后 暖气团代替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 所以气温升高 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2 气旋 反气旋系统与天气 气旋 低压 反气旋 高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3 水平方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 顺时针辐

5、散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中心 云层增厚 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天气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 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 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 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 寒冷干燥的天气 蒙古高压 6 下列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A 图冷气团后退 判断为暖锋图 B 图冷气团进攻 判断为冷锋 图 C 图为地形图的形成 D 图为对流雨 7 下列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中 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A B C D 4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等温线变化可知 C D 位于南半球 A B 位于北半球

6、 又因为 C 是由 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 故 C 为南半球暖流 考点 本题考查洋流的判断方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判读 解答本题需注意 1 由表层海水温度水平分布 规律可知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可确定为北半球 反之为南半球 2 洋流经过的 海区与同纬度海区相比 温度要高 说明是暖流 且向高纬流动 洋流经过的海区与同纬度 相比 温度要低 说明是寒流 且向低纬流动 下图为某地因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 8 关于图中信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压 B 气温 甲地 乙地 C 气流 乙地流向甲地 D 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 9 下列属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行为是 A 新疆地区修坎

7、儿井灌溉农田 B 河套平原大水漫灌农田 C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 D 洞庭湖周围退耕还湖 答案 8 C 9 B 解析 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水资源合理利用 8 题详解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图中 位于 500 百帕等压面上 气压为 500 百帕 位于 500 百帕 等压面之上 气压低于 500 百帕 位于 500 百帕等压面之下 气压大于 500 百帕 三地气 压为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 甲地高空为高压 近地面为低压 气温高于 乙地 气流上升 多阴雨天 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近地面由乙地流向甲地 C 正确 乙地 近地面是高压 气流下沉 多晴天 9 题详解 5 河套平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旱 大

8、水漫灌易出现土壤盐碱化 B 不合理 新疆气候 干旱 蒸发量大 修坎儿进灌溉农田可减少水分蒸发 A 合理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有防洪 发电 灌溉等综合效益 建设经过了充分的科学论证 C 合理 洞庭湖周围退耕还湖有利于 生态环境保护 D 合理 故选 B 读水循环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各题 10 该示意图中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A 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循环 11 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地表径流 答案 10 C 11 D 解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 10 题详解 图示水循环位于海洋与陆地之间 为海陆间循环

9、11 题详解 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为 环节 浙江是 江南水乡 但水乡亦愁水 结合漫画 挥汗如雨 完成下列各题 12 造成浙江省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 A 生产利用效率低 B 需求结构不合理 C 人均拥有量少 D 时空分布不均 13 漫画中人类过度的行为最可能导致 6 A 地面沉降 B 水质下降 C 降水增多 D 土壤酸化 答案 12 D 13 A 解析 试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2 题详解 从 挥汗如雨 可看出为夏季缺水 原因是 7 8 月份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出现伏旱天气 降水少 可知造成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是时空分布不均 D 正确 生产利用效率低 需求 结构不合理 人均

10、拥有量少不属于自然原因 13 题详解 漫画中开采的是地下水 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 A 正确 14 下图为 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的影响示意图 图中甲可能代表的是 A 冰川融化 B 酸雨增多 C 物种灭绝 D 森林减少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详解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上升 因此甲表示冰川融化 A 正确 15 如果人类继续任意排放温室气体 产生的后果可能是 A 岛屿的面积扩大 B 中亚地区湿度增加 C 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 D 北欧地区雪线上升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详解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岛屿

11、面积减少 中亚地区因 气温升高 蒸发加剧 湿度减小 北欧地区雪线上升 D 正确 紫外线增多的原因是大量排 放烃类化合物 破坏臭氧层 与温室气体排放无关 16 下图中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7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区域性 D 单一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图示反映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 反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 读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7 图中甲 乙 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B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

12、原带 D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8 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从赤道向两极 B 从沿海向内陆 C 垂直地带性 D 随纬度而变化 答案 17 A 18 B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7 题详解 图中甲是温带阔叶林带 乙是温带草原带 丙是温带荒漠带 A 正确 18 题详解 8 图中自然带变化的原因是从甲到丙 距海越来越远 受海洋水汽影响越来越小 体现了从沿 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正确 19 下列气候与自然带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A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草原气候

13、热带雨林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 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林带 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正确 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 20 下图所示为我国著名的林木景观图 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 冬冷夏热 降水充足 B 丙 全年温和 物种丰富 C 乙 土壤贫瘠 水源充足 D 丁 雨热同期 河湖众多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 图中甲地为大漠说明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 降水少 丙地是海南 地 处热带 全年高温 乙地兴安林 可知于我国东北 黑土肥沃 丁

14、地的黄山位于我国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 河湖众多 D 正确 二 综合题 二 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题 共共 4040 分 分 9 21 试在下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 使之成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 1 甲 乙 丙 丁 2 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是 A B C D 答案 1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2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解析 试题分析 1 岩浆 活动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 质岩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三类岩石又经 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 2 岩浆 活动形成岩浆岩 b 是岩浆活动

15、冷却凝固作用 三类岩石又经过重熔再生作 用形成新的岩浆 a 是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c 是外力作用 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d 是变质作用 考点定位 考查地壳物质的循环及地质作用 名师点晴 对地壳物质循环图 先要判断各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或岩石类别 岩浆活动 形成岩浆岩 沉积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 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 岩石又可重新为新的岩浆重熔变为新的岩浆 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所以只有沉积岩中含有生物化石 具有层理性 岩浆岩和变质岩 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形成的 没有生物化石 也无层理构造 我们常见的岩石 花岗岩是侵入岩 玄武岩是喷出岩 石灰岩

16、页岩 砂岩都是沉积岩 大 理岩是变质岩 22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冰岛约 10 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中约有 11 被冰川覆盖 专家称 未来 200 10 年间 冰岛的冰川将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而消失 下图为 2008 年 7 月 10 日 冰岛杰古沙龙湖 漂浮的冰川 材料二 2007 年 8 月 13 日以来孟加拉国洪水泛滥 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 此 次洪灾导致孟全国各地共有 516 人死亡 1 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 会产生哪些影响 2 孟加拉国洪水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3 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答案 小题 1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引起海平面上升 导致生态系统调整 影响 生物分布数量和多样性 增加能源的消耗 进一步加剧变暖趋势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 生变化 粮食总产量降低 小题 2 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干旱 暴雨 洪涝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 频率明显增加 导致孟加拉国降水增多 孟加拉国地势较低 加剧了洪灾泛滥 小题 3 发展技术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开发新能源 改善能 源结构 植树造林 扩大绿地面积 解析 小题 1 全球气候变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