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闽侯第六中学年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2577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福建闽侯第六中学年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福建闽侯第六中学年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福建闽侯第六中学年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福建闽侯第六中学年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福建闽侯第六中学年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福建闽侯第六中学年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福建闽侯第六中学年高一上月考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福建省闽侯第六中学 20172017 20182018 学年高一学年高一 1212 月月考历史试题月月考历史试题 答题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共一 单项选择题 共 3030 题 每小题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计分 共计 6060 分 分 1 礼记 公门有公 卿门有卿 贱有常辱 贵有常荣 赏不能劝其努力 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这 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A 军功 B 门第 C 品德 D 才学 2 南京条约 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的是 A 割香港岛 B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 赔款 2100 万元 D 协定关税 3 柳宗元说 周之失

2、在于制 秦之失 在于政 不在制 引文中两个 制 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主要原 因是 A 增设机构 独立施政 B 分工明确 相互协调 C 一职多官 互相牵制 D 简化机构 总揽于上 5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行省制 的演变说明了 A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B 中国古代统治者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逐渐完善 D 封建专制制度的逐渐完善 6 下列历代措施中 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唐玄宗在边境要地设置军镇 宋太

3、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 A B C D 7 明初 朱元璋立了一块 宦官不得干预政事 的铁牌 但事与愿违 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 最厉害的王朝 宦官干政的根源是 A 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 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 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 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8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 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 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 饷费 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A 司法主权 B 关税自主权 C 领土主权 D 内河航运权 1 9 在古代希腊的诸多城邦中 城邦间的关系是 A 聚集在斯巴达城邦下 B 城邦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C 小邦是大邦的属国 D 各邦均为独立主权国家

4、 10 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 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 二是 A 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B 杰出的历史人物 C 典型的民主政治 D 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1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 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第八表 第 十二条 以上规定的反映了罗马法的实质是 A 罗马法十分严酷野蛮 B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12 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军 并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 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这是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期间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 中国远征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关于这段历史 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确保滇缅公

5、路而进行的行动 B 入缅远征军是国共合作抗日典范 C 阻滞了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企图 D 历史上中国军队的首次出国作战 13 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是在 A 内阁制形成以后 B 1832 年议会改革后 C 光荣革命后 D 19 世纪后半期的议会改革后 14 恩格斯说 罗马法是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完备形式 是 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 界性法律 这表明罗马法 A 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B 确保了私有财产的不受侵犯 C 规范了商品经济下的社会秩序 D 使平民与贵族实现权力制衡15 下列关于英国的说法 正确的有 英国是最早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内阁制 政党制在英国最先得到发展 现代

6、的英国首相不行使行政权 18 世纪初 英国内阁制开始形成 A B C D 16 翻开美国历史 包括克林顿在内 共有九位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 其中有泰勒 强 森 克利夫兰 胡佛 杜鲁门 里根 老布什和克林顿 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均未能幸免 它体现 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 中央集权 B 分权制衡 C 两党制 D 联邦制 17 下列对美国联邦制国家成立后状况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2 A 作为联邦组成部分的各个 邦国 变成了 州 B 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C 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D 州权主义观念从此消失 18 下列不属于美国 1787 年宪法内容的是 A 确立了三权

7、分立的政治体制 B 明确了政府权力 C 废除了奴隶制 实现了人民民主权利 D 规定政府权力 限制了独裁 1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 如果两院 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 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权大 议会权小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20 陈旭麓在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指出 这场战争 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 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 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

8、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21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 扭转贸易逆差 B 毒害中国人民 C 打开中国市场 D 寻找战争借口 22 南京条约 中最能反映英国侵略时代特征的是 割香港岛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A B C D 23 吴玉章说 辛亥革命后 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 一定也被看做疯子 其 主要依据是 A 滋生皇帝的土壤被铲除 B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民主制度已经巩固 D 民主与科学得到普及 24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 B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C 日本明治维新后 通过对外侵略来发展

9、资本主 义D 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25 马关条约 是继 南京条约 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 其危害有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 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举外债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 3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 B C D 26 马关条约 签订后 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这是以下哪种矛盾的结果 A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 C 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D 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矛盾 27 素有 民间思想家 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五四 的演员在中国 剧本和导演

10、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A 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 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 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 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28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对义和团 剿之 则即刻祸起肘腑 只可因而用之 徐图挽救 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 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 支持义和团的反侵略战争 C 镇压 剿灭义和团 D 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29 金陵城中军势涣 大府主和不主战 夷人中流鼓掌去 三月长江断行旅 该诗描述的历史 现象是 A 太平天国起义 B 南京条约 的签订 C 鸦片战争的爆发 D 清朝官员无能 2001 年 新世纪的开端 中国申奥成功 可是相距 100 年的 20

11、世纪的开端 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 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 贺礼 是 A 火烧圆明园 B 割占台湾 C 签订 辛丑条约 D 提出 二十一条 30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专家葛剑雄在 中国人口史 中写道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悲剧 它 持续之长 规模之大 损失之惨 影响之远 在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这场战争的死亡人数超过 任何一场战争 它使 1851 年至 1865 年这 14 年间总人口减少了 1 2 亿 下降了 26 05 这场战 争 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二 填空题 共二 填空题 共 7 7 题 有题 有 1010 处空格 每处空格处空格 每处空

12、格 2 2 分 共分 共 2020 分 分 31 宗法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的特权 可以凝聚宗族 强化王权 32 宋代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 有权向中央直接奏报 明清时 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都察院除了分道监察地方官外 又设有 以监察六部 合称 科道 33 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和 4 34 公元前 286 年 罗马确立了 针对公民财产受到侵犯等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赔偿条款 这是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 35 1689 年 英国通过 确立了议会主权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6 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 规定平均分配土地 后期颁布了一 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

13、方案 37 中国近代史上允许西方国家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不平等条约是 三 材料分析题 三 材料分析题 1 1 小题 共小题 共 2020 分 分 38 20 分 对同一历史事件 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国国定教科书指出 战胜的日本确保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桥头堡 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加快了以军 需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化 同时 扩大了对朝鲜的影响力 以甲午战争为契机 长期延续的以中国 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宣告瓦解 材料二 日本扶桑社出版的 新编历史教科书 指出 日清战争是作为欧美式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 中华帝国的决战 被称为 沉睡的狮子 而让人惧怕其潜力的

14、清朝 与世界的预料相反 一下子就 败给了新兴的日本 自古以来东亚所持续的中华秩序崩溃了 其后 列强诸国群聚清朝 马上获得 了各自的租借地 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 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材料三凡是都有两面性的 尤其在历史这方面 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直接的影响来 看 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 掠夺中国的财物 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 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 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 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 个东方睡狮 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 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 识到 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 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 也

15、让中国从此开始 现代化进程 开始参与全球化 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 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 在两 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1 根据材料一 二 分析日 韩教科书认为甲午战争对东亚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甲午战争对大清王朝造成的强烈冲击 12 分 2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8 分 5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01 05 BDABC 06 10 ACBDA 11 15 BABCD 16 20 BDCCA 21 25 ACBCD 26 30 CDDBA 31 世卿世禄 32 通判 六科给事中 33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34 阿奎里亚法 35 权利法案 36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37 辛丑条约 38 1 影响 对东亚 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 新兴的日本 成为该地区的霸主 4 分 对世界 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野心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最终形成了宰割中国的 同盟 2 分 冲击 清朝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 巨额赔款使国 力进一步衰弱 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并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6 分 2 直接影响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分 间接影响 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 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开始参与全球化 4 分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