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122195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说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一、中国部分1.周礼考工记的内容及其绘画思想对后世城市规划的影响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宽度有分级,市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说明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规定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寝后殿”影响: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确定了中国古都堂堂正正、方正规划、整齐划一、对称均衡、等级森严的风格特征,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对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的影响:“择中立宫”、几何中心、中轴线、

2、以宫城为中心,宫城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其它建筑对称环绕布置周围。B对城市规划秩序的影响:礼制的城市规划秩序,“礼”充满国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以“礼”制,在以后的建国中,都以“礼”为原则。C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经纬涂道路系统,追求正南正北、垂直相交的道路,棋盘式布局,以至影响到今天的城市。D对规划布局方法的影响:方格网的规划布局方法,把城市看作方格网布局,这个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点相同。E“相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人的规划思想,对后来城市规划和建设影响深远。2.管子乘马中有关城市规划的内容及其表达的规划思想管子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

3、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此外,在城市布局上提出按职业组织聚居,“凡仕者近公(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意义:勇于打破“先王之制”中规中矩的礼制秩序,其设计思想顺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当时城市生活的客观需要,为小国古代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活力,使得城市设计观念彻底改变,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城市设计实践的创新。3.长安附近都城城址变迁图(P28)4.西汉长安城的规划建设(P29)(1)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但力求规整,符合考工记的做法。(2)街道正十字相交,正东正北。贯通南北的安定门内大街长达5公里。 旁三门

4、中轴对称 经纬涂的道路系统(3)城中主要的功能区是宫殿,主要分布在城南,而财货买卖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城北,前朝后市。(4)帝王园林:城南曲江池、终南山(5)居民点分布在城内各宫殿之间,称为闾里,宫殿与居民点混居。(6)陵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贵族富豪,在汉长安周围黄帝陵墓处设陵城,陵城的性质是消费型城市。5.三国曹魏邺城规划的规划布局及意义(P37)规划布局:1.功能分区严格,“前寝后殿” 2.改正了东汉洛阳分置南北二宫的不便 3.城市空间艺术上的轴线处理意义:1.曹魏邺城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传统都市模式,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开创了中国城市的“秩序性”,一方面继承了古代

5、城与廓的区分,继承了汉代宫室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的是区分更明确,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和等级的森严,在古代成的规划中有重要影响。2.整个城市的布局新颖、结构严谨,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此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重大影响。3.宫城居城北中部,由大殿构成中轴线,为以后唐、宋、元、明、清都城的宫殿布局开创了先例。6.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1.方正的城市轮廓,宏大的城市规模。2.多重城墙,明显的功能分区。3.宫城居中,对称布置,左祖右社择中立宫,以左为尊。4.棋盘式路网:城市道路都是土路,没有路面。5.左右对称的集中市肆:九宫格布局,核心部

6、分是管理机构,优点是集中管理,缺点是不便于百姓使用。6.严整、对称封闭的坊里7.隋唐洛阳城的规划布局1.宫城皇城位于都城的西北隅2.戒备坚固严密,远在大兴之上3.缩小里坊面积,以强化对居民的控制4.设三个市,更多考虑工商业的繁荣8.宋代在城市发展上的新变化(1).定期集市的出现,市镇的产生,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2).街巷制产生,坊市制全面崩溃。(3).构城技术的进步:加砌砖石城墙、瓮城、马面箭楼的修建。(4).城市更加发展繁荣: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经济发展。(5).宗教建筑更加发达:佛教、伊斯兰教、喇嘛教。(6).传统政治中心城市的衰落。(7).城市空间布局多不规则:城市建设上规划

7、建设与自发建设相结合,且后者影响不断扩大。9.北宋开封的建设布局1.城市平面不是十分方正规划,道路划分也有一定的自发倾向。2.开封的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三套护城河3.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井字形方格网4.市分布全城且沿河、路分布,形成商业街;坊市制全面崩溃。10.平江图的重要价值平江图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其正确地放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平江图的绘制方法,运用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地图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表达对象的简洁形象,这样把构筑物

8、和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里面造型等都有了生动地描述,使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整个城市及图内标列的位置,也是按一定的比例绘制的,反映了当时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11.元大都的规划特点1.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点,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其为政治服务的目的。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园囿有机结合,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3.完善的上、下水道。既满足人民饮用水源,又使通航河道深入城内,便利商旅及城市供应,水面又与绿化相结合,丰富城市景色。排水系统完善,施工考究

9、。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从选点、地形勘测到先铺筑地下水道,再营建宫殿等,都有统一的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12.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状况:1.规模扩大,地域分布更广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3.城市镇发展迅速4.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5.边陲地区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的发展6.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镇兴起与发展13.明北京城的规划特点(图P138)1.两重性: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按照宗法礼之制思想进行布局,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城市传统规划建设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商业活动的繁荣,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却注重

10、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2.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3.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4.北京城内的街道:棋盘式路网,街区内部,以胡同作为内部联系的道路,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5.居住区在皇城四周:5城37坊6.商业区南移,布局更为灵活7.园林建设较元代有较大发展,大内西利用三海和琼华岛建设西苑,在中轴线上堆煤覆土成山设置景山公园。除此之外的园林基本以王公贵族的小型私家园林为主,园林多依水而建。8.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饮用水多为掘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

11、程。14.清代北京城改建1.清北京的城市范围,宫城及干道系统均未更动,惟居住地段有改变。2.在西郊建大片园林宫殿,政治生活转移至西城。3.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少地区性及行业性的会馆建筑。4.除原有佛道教寺院建筑外,增建了一些喇嘛庙。5.人口增加,超过了100万人。15.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1.有些规划思想与周代的一些关于城市建设制度的记录有关,如周礼考工记2.一些属于封建等级制度的规制,如建筑色彩,尺度,形制等3.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的哲学思想有关,如儒家提倡“居中不偏”,“不正不威”4.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在城市规划思想中也有影响5.还有一些规

12、划思想与久已形成的阴阳、风水八卦等观念有关6.城市规划中有关数字的应用,也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观念16.中国古代的防御设施(P240)17.近代城市发展与变化的特点1.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城市2.近代工矿业及工商业的城市出现3.铁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4.城市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半封建城市18.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分析1.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2.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3.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早期多古典或仿古形式,后期则现代主义色彩更为浓厚。4.表现出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商业区在城市平面图尚处于突出的地位5.规划图的分

13、析:多表现为西方古典的形式主义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早期多为表现形式主义的构图,后期则多注意功能及交通问题。19.旧城改造的含义旧城是指城市建成区中某些经济衰退、房屋年旧残旧、市政设施落后、居住质量较差的地区,为了使其恢复活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调整原有的结构模式,补偿物质缺损,调整人口分布,达到振兴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一般称为旧城改造与更新。20.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市。1997年,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丽江作为完整的城市,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二、外国部分1.卡洪城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城墙围着,城市用厚厚

14、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城东为贵族区,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2.乌尔城1.当地居民的天体崇拜与山体崇拜结合而成的宗教建筑物。2体现了纪念性建筑的集中式高耸构图的建筑处理手法;一般为7层,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通达每层;最上面有神堂(庙宇)3.与两河流域下游平原地区的广大背景相适应4.古埃及的金字塔与其有渊源关系5.对伊斯兰建筑有深远影响3.雅典卫城雅典卫城建设主要成就:1.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2.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工城”3.陡峭土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

15、样4.雅典娜青铜像是纪念性雕像4.希波丹姆规划形式:1.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2.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数字化比例和谐,有中央十字大街3.研究功能分区,三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4.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普南城,影响深远5.罗马营寨城 1、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向。 2、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道路交叉处建神庙6.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的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城市选址: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避浓雾、强风和酷热,更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