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217805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45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的分类诗歌的分类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歌 包括四古 五古 七古 楚辞 乐府诗等 近体诗近体诗 唐以后的诗歌 包括律诗 五言侓诗 七言律诗 和绝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其中 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 首联 颔联 颈联和尾联 2 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 叙事诗 哲理诗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 叙事诗 哲理诗 3 诗歌按内容分 题材 诗歌按内容分 题材 叙事诗 写景诗 友情送别诗 爱国怀乡诗 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等 一 观沧海 1 作者曹操作者曹操 155 220 字孟德 沛国谯郡人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2、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精于兵法 著有 孙子略解 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 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 蒿里行 短歌行 苦寒行 龟虽 寿 观沧海 等诗篇 2 观沧海 全诗 观沧海 全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 下文由 观 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属于实写 描写了海水和 山岛的景象 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属于想象 的虚写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这首写景抒情诗 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展现了开阔 的胸怀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

3、空名句填空 1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 般轮廓 2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 生机无限 3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写秋风萧瑟 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 极 极写 大海的辽阔壮美 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 新的格调 正反映了 他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的 烈士 胸襟 5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 作者以

4、奇特而 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作者以沧海自比 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 势 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这是千古名句 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背景 背景 天宝年间 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作者闻讯 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表示慰问 2 译文 译文 暮春时节 树上杨花落尽 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 一路上 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 到那夜郎以西 3 主题 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4 赏析要点 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

5、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 杨花 子规 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写 杨花杨花 且且 落尽落尽 是先点时令 这样的是先点时令 这样的 暮春暮春 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 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 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杨花 漂泊无定 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漂泊无定 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 飘零流落之感 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子规 即杜鹃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 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即杜鹃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 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 渲染出在

6、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 惆怅气氛 表达了作者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 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 惆怅气氛 表达了作者 悲苦 哀怨的心情 悲苦 哀怨的心情 1 请对 我寄愁心与明月 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月亮人格化 明月有了人性 能将答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月亮人格化 明月有了人性 能将 愁愁 心心 带给远方的朋友 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抒发了作者对友带给远方的朋友 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抒发了作者对友 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 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 因思

7、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 由月的阴晴圆缺 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答 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 由月的阴晴圆缺 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 千里可共 作者寄情于月 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因为月照中天 千里可共 作者寄情于月 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因何而愁 有愁不向人当面说 却要 与明月 又是为 什么 答 因朋友王昌龄答 因朋友王昌龄 左迁左迁 贬官 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 贬官 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 闻闻 遥遥 可证 可证 三 次北固山下 1 作者王湾 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 洛阳人 作者王湾 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 洛阳人 2 首联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首联

8、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客路 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 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 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 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颔联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 江面顿时开阔 江水似乎与岸平了 船行江中 和风顺江吹来 船帆 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 风正一帆悬 的小景 把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 波 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颈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 即将天亮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 诗人是于岁暮月残 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这两句可以说是 形容景物 妙绝千古 当残 夜还未消退之时 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 旧年尚未

9、逝去 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无意说理 却在描写景物 节令之中 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 夜 将驱尽罴暗 江春 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 将赶走严冬 不仅 写景逼真 叙事确切 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给人以乐观 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尾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 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 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乡书 归雁 与首联的 客路 行 舟 遥相呼应 流露出身在江南 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使全篇笼罩着一层 清淡的乡思愁情 3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次北固山下 这首诗描绘了一

10、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 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 羁旅漂泊之情 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 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名句填空名句填空 1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2 颈联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表达 作者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 名句 诗苑奇葩 艳丽千秋 3 尾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见雁思亲 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4 这首诗 的首联 颔联 颈联都是对偶句 5 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 低头

11、思故乡 6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 江水浩淼 波平浪静 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 恰 似王湾 次北固山下 中的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的美景 四 天净沙 秋思 1 马致远马致远 生卒年不详 字千里 号东篱 大都人 元代戏曲作家 散曲家 有 曲 状元 之称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 白朴 王实甫称为 元杂剧四大家 他几乎一生 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 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一次羁 旅途中 写下了 天净沙 秋思 被称为 秋思之祖 2 题目解说题目解说 天净沙 曲牌名 秋思秋思 是题目 是题目 意为秋天里的思念 题眼是 思 秋 是特 定时节 秋思 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3

12、前两句是写景 末二句为抒情 前两句是写景 末二句为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 是这首小令的主轴 贯穿着整首 曲的情思 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 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 而骑着瘦马 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 夕阳 如血 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 小桥 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 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 天涯 二 字的指出 与夕阳配合 正应了 日暮途穷 的成语 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 说 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 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 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 倦于漂泊的凄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 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 倦于漂泊的凄 苦愁楚之情 苦愁楚之情 1 3

13、 句 句 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 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 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 5 句 句 用了夸张 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8 世说新语 二则 一 译文 一 译文 咏雪 译文 咏雪 译文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与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 雪下急 了 谢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落下像什么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大体可以 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而太傅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 谢太傅大 笑起来很高兴 这就是谢太傅大哥的女儿 谢道韫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约定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来

14、 太丘便丢下 他 离 开了 等太丘走后 友人才来 陈元方当年 7 岁 在门外玩耍 友人问元方 你 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说 等您很久不来 已经走了 友人生气地说 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 自己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 过了 正午还没来 就是没有诚信 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 就是没有礼节 友人惭愧极 了 下车拉元方 元方跑进门去 看都不往回看一下 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家 门 二 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二 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 通假字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 通 否 二 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古义 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 今义 指儿子和女儿 2 陈太丘

15、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古义 约定 动词 今义 今义 日期 名词 3 太丘舍去 太丘舍去 古义古义 离去 离开 今义 今义 前往 4 下车引之 下车引之 古义 古义 拉 今义 今义 引用 5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回头看 今义 今义 照顾或顾客 三 课文分析三 课文分析 1 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点拨 融洽欢快轻松 点拨 融洽欢快轻松 2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 哪一个更好 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 比喻雪 点拨 点拨 撒盐撒盐 一喻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 而柳絮呈灰白色 一喻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 而柳

16、絮呈灰白色 在风中往往上扬 甚至飞得很高很远 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在风中往往上扬 甚至飞得很高很远 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柳絮 一喻好在有意象 它给人一喻好在有意象 它给人 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有深刻的意蕴 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有深刻的意蕴 撒盐撒盐 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3 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4 陈太丘与友人期 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 做人要诚实守信 重视礼仪 也即做人要诚实守信 重视礼仪 也即 文章的主旨 文章的主旨 5 文中对谢道韫的评价如何 点拨 聪明有才学 点拨 聪明有才学 6 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 课文中 友人与陈太丘点拨 课文中 友人与陈太丘 期日中期日中 结果 结果 不至不至 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 不 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 不 守信用 到来之后 问元方守信用 到来之后 问元方 尊君在不 尊君在不 表现得较为有礼 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表现得较为有礼 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 离去 不反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