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0181009016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217321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9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018100901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018100901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018100901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018100901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018100901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0181009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2018100901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育才学校育才学校 20182018 2019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 实验班 历史高二 实验班 历史 一一 选 择 题选 择 题 每 题每 题 2 2 分分 共共 4848 分分 1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治国思想 下列选项属于道 家提出的是 A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垂死而不远徙 C 若使天下兼相爱 国与国不相攻 若此则天下治 D 国无常强 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2 云梦秦简 是指 1975 年 12 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 文字

2、 其中 为吏之道 说 以此为人君则鬼 读为怀 和柔的意思 为人臣则忠 为人父则 茲 慈 为人子则孝 君鬼臣忠 父茲 慈 子孝 政之本 也 材料可以得出以下 结论 A 秦朝治理国家方式是外儒内法 B 秦朝主要用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C 此指的是儒家思想 D 秦朝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3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 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强调 农民要 强力从事 发展经济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 商鞅主张开垦荒地 制定阡陌 田 界 三位学者的主张都是 A 完全有利于维护统治者利益 B 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 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D 为达成富国强兵 实现统一的目标 4 民之所

3、忧 我之所思 民之所思 我之所行 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 与主张 这一学派是 A 主张节俭的墨家 B 关注民生 注重和谐的儒家 C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D 无为而治 的道家 2 5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 秦王 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为此 统治者确定的治国指导思想是 A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C 先义后利 养浩然之气 D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 6 唐初 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 难能统一 贞观七年 633 唐朝廷颁布五经 定 本 于天下 令学人

4、此后以 定本 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 贞观十六年 孔颖达等人完成了 五 经义训 180 卷 永徽四年 653 向全国颁布 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 材料表明唐朝 A 儒学已经成为考试必修内容 B 政府大力推广儒学 C 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 顺应了儒 道 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7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的 对策 中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他说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由此可知董仲舒对 春秋大一统 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 所以应该实行大一统 B 西汉刘邦实行 铲除异姓王 分封同姓王 董仲舒认为对国家不利 所以提倡一统 C 春秋大一统 是说 春秋 一书特别不重

5、视一统 所以分裂 这里 大 字是动词 D 董仲舒认为 要保持汉武帝时期一统的局面 就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儒家思想 作为最 高统治者的指导思想 8 董仲舒言道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 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 而以生育养长为事 阴常居大冬 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由此 可见 董仲舒 A 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 B 宣扬阴阳家的学说 C 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 D 摆脱先秦儒学影响 9 谱牒即家谱 是一种记录宗族谱系的书籍 魏晋 人尚谱系之学 家藏谱系之书 家 之婚姻 必有谱第 谱学研究成为风尚 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 A 重建夏商周宗法制度 3 B 九品中正制

6、度的推行 C 国家分裂割据的状况 D 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学 10 理学家提出 理 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以儒家的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 吸收佛道思想 中的精粹 形成了析理精微 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 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 特质是 A 中正平和 阴阳和合 B 崇尚自然 清静无为 C 接受挑战 科学理性 D 兼收并蓄 勇于创新 11 青年毛泽东说 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 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 A 重建人的哲学 B 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 C 都追求自由平等 D 都强调感性认识 12 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 朱子语类 中记载 黄仁卿问 自秦始皇变法之 后 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 何也

7、 朱熹 日 秦之法 尽是尊君卑臣之法 所以后世不 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 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C 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 D 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 13 董仲舒认为 人 性比于禾 善比于米 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 善出性中 而性 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 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 此天意也 对这一言 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 天人合一 思想 B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 君权神授 思想 C 与程朱理学的 存天理 灭人欲 主张如出一辙 D 排斥其他学说 树立了儒家思

8、想的统治地位 14 有这样一种思想 将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将个人 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 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它是 A 早期儒学 B 黄老学说 C 董仲舒的新儒学 D 宋明理学 15 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有关言论 据表可知 这些思想家 4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 不能以独治也 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一姓之兴亡 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 公也 唐甄 天子之尊 非天帝之大神也 皆人也 世无君矣 岂有臣乎 A 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弊端 B 描绘了民主政治的蓝图 C 对传统封建政治做了反思 D 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 16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 记载 著书立

9、说顾炎武 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 日知 录 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 道德观 是指 A 经世致用 保天下有责 B 忠君爱民 保国有责 C 仁孝当先 舍生取义 D 存天理 灭人欲 17 1758 年发生了一次 霾灾 数日雾霾不散 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 京城多处粮仓 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 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乾隆应对 霾灾 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 孔子 B 王阳明 C 朱熹 D 董仲舒 18 顾炎武在 生员论 中指出 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 论 策 表 判者 欲其明六经之旨 通当世之务也 舍圣人之经典 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 而读其 所谓时文 多为

10、当时书坊刻印的中举者试卷 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 即可 以取功名 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 此处他批评的是 A 科举考试考查儒家经史 B 经文 论 策脱离世务 C 考试文体要求八股对仗 D 考生背诵范文应付考试 19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指出 秦始皇建立帝国 以郡县取代封建 固然出自 一己之 私 却成就了 天下之公 黄宗羲在 明夷待访录 中批评皇帝是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 大公 以满足君主 一己之私 以下对其二人的观点 理解正确的有 5 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评论的对象不同 但都有其合理性 两种观点都批判了中央集权制 A B C

11、 D 20 随着社会的变迁 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 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汉代董仲舒将 春秋大一统 融入儒家思想 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 B C D 21 顾炎武在 与友人论学书 中写道 性也 命也 天也 夫子之所罕言 而今之君子 之所恒言也 出处 去就 辞受 取与之辨 孔子 孟子之所恒言 而今之君子所罕言也 据此可知 顾炎武 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 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 22 右侧示意图表达了政治 教育 思

12、想 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 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A 史记 孔子世家 B 史记 秦始皇本纪 C 汉书 董仲舒列传 D 旧唐书 韩愈列传 23 董仲舒在其对策中说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无以持一统 6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注 六经 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这表明他主张 A 百家争鸣 B 削弱诸侯王 C 颁布 推恩令 D 罢黜百家 独 尊儒术 24 近代学者梁漱溟在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写道 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 的威权解放出来而得自由 个性不得伸展 社会亦不得发达 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 西洋之处 对此观点评述合理的是 A 梁漱溟猛烈批判中国古代的君主

13、专制制度 B 梁漱溟认识到中西方社会在本质上的差别 C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落后根源于个性被束缚 D 梁漱溟提出这一观点的背景是新文化运动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共 52 分 25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 孔子 以 仁 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 对中国文化而言 是承先启后的一 大开创 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 是为了道德的完善 成为仁德之人 对群体而言 是为了 爱人 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 以 仁 释礼 援 仁 入乐 材料二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 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 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 具备忠信 孝悌 克己 礼让 好学 知勇 仁恕等诸美德

14、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修己以安人 修 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 孔子新论 材料三 在历史中 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 排斥 佛 道 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认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 原道 中 说 吾所谓道也 非向 先前 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 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 武 周公 文 武 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 不 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 新儒学 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 韩愈评传 1 据材料一 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 礼 内涵的 归纳 礼 的价

15、值追求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孔子心目中的 仁人君子 应具备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孔 7 子的政治抱负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 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 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6 14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学者认为 与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 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 权制度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 从本质上来说 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 这四个基础性制度 如四根 支柱 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 大厦 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 探索 日渐趋于精致完善 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图示如下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

16、的 2 结合所学知识 论述制度创新对王朝盛衰的影响 要求 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 实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言之有理即可 27 20 分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 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 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 列夫妇长幼之 别 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 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 朱熹殁后 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 宋代以后中国文 8 化发展滞缓 使得中国在 19 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 认为 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 其学术思想 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1 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