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复试之古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1191745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复试之古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复试之古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复试之古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复试之古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名词解释1 钱大昕【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2 六书【答案】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形

2、体构造的系统理论,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而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例如:(1)象形:木、日。(2)指事:本、末。(3)形声:徒、芳。(4)会意:森、相。(5)转注:“考”“老”相授。(6)假借:锯类工具“我”假借为表示第一人称的“我”。 3 读若【答案】读若是古书注解中用于注音的术语,与“读如”相同。如说文:“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有时候也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4 避讳【答案】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

3、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避讳是指人们不能直呼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需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例如避君讳:汉高祖名邦,汉石经残碑作“何必去父母之国”“邦”改成“国”。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5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答案】如:往,到去 6 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答案】饁:,送饭。 7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

4、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 8 使人属孟尝君 【答案】嘱托。后来写作“嘱” 9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答案】为:介词。可译为“为了”。 10襄王曰:“先生老悖乎? 将以为楚国袄祥乎? ” 【答案】将:还是,选择连词。 三、简答题11举例说明古汉语宾语前置有哪些结构类型。【答案】古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三种结构类型:(1)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面。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中,“怨”是动词,“敢”是助动词。(2)

5、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需要前置。首先宾语必须是代词,其次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3)宾语用代词复指。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四、分析题12指出下列汉字的古文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例:解一一会意(从刀,判牛角)。(1)陟一一(2)末一一(3)過一一(4)题一一(5)文一一(6)字一一(7)引一一(8)徒一一(9)超一一(10)森一一【答案】(1)陟一一会意(从阜从步)。(2)末一一指事(从木,一在其上)。

6、(3)過一形声(从是局声)。(4)题一一形声(从页是声)。(5)文一一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6)字一一会意兼形声(从子在宀下,子亦聲)。(7)引一一会意(从弓从丨)。(8)徒一一形声(从辵土声)。(9)超一一形声(从辵召声)。(10)森一一会意(从林从木)。 13分析下列虚词的含义、作用、用法。(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游者少。 (5)子其勉也,吾不复见子矣。 (6)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于: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之:代词。等于说“我”。(3)或:无定代词,指代人。可以译为“有人”。 (4)以:连词,连接两个形容词。可译为“并且”。 (5)矣:句首语气词。(6)微:假如没有。 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