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8544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金华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金华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金华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金华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华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市 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1. 古诗文默写。 (1)默写吴均的山中杂诗 _ 。 (2)夜发清溪向三峡, _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自古以来,乡愁总是诗人笔下常抒写的主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尽游子的无限思念;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一句“ _ , _ ”道尽独在异乡的故园情;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一句“ _ , _ ”抒尽远在他乡的欲报平安之情。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撒盐

2、空中差可拟(拟:相比)B. 教学相长(长:促进)友人惭(感到惭愧)C. 但当涉猎(涉猎:打猎) 人不堪其忧(忍受)D.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到底,终于) 太丘舍去(去:离开)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可 以为师矣此独 以跛之故B. 人皆贺 之 然则天下 之事C. 湮 于沙上 于我如浮云D. 学 而不思则罔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 语言表达运用。 (1)提炼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 日本科学家发现,打鼾严重者在睡眠时会出现呼吸间歇的现象,从而对其脑白质造成损伤,影响大脑功能。科学家检测了打鼾者睡眠时大脑皮层和皮层

3、内侧的脑白质。结果发现,打鼾严重者大脑皮层内侧部分氨基酸“NAA”变少,一种被称为“胆碱”的物质增加。这两种物质的数量变化会对脑白质造成损伤。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对大脑受损的患者有必要从睡眠的角度查找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请看如图的漫画,请你为漫画取个标题,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漫画的内容。 标题: _ 内容: _ 。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 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回首走过的日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歪歪斜斜的足迹,有痛苦也有欢乐,有充实也有失落。迅哥儿告别了有着碧绿菜 畦 _ (AwBq)的百草园,走进了有着严肃老师的书 _ (sh)

4、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也长大了,不再恐 _ (j),也不再幼稚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原来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怕 讪 _ (AshnBchn)笑,不怕困难,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记住,成长的日子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成功总会来到。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6. 名著阅读。 (1)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 备选人物:阿廖沙、外祖父(童年)英子、秀贞(城南旧事) (2)请根据下面的内容,猜猜文段中“他”是谁? 【甲】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

5、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乙】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甲】 _ 【乙】 _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徐铉(五代)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1)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春分这个节气有什么特点? (2)请自选角度赏析“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七、文言文阅读(本

6、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8.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伤仲永王安石(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

7、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司马光好学朱熹(宋代)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迨:到;等到。倍诵:背诵。倍:通“背”,背诵。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8、(限断两处)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_ 父利其然也_ 患记问不若人_ 众兄弟既成诵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方仲永从神童变成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司马光幼年学习不若人而最终成为了一个大文学家的原因是什么?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炒米胡同里面看夕阳迟子建 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写完时,长舒了一口气。掷笔抬头的一瞬,方觉得满室生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

9、灰色楼房和近处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而安详。 就在这时,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被同学拔下来后,我就像扔冰棍纸一样随便地把它扔掉了,因为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

10、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静寂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瓦灰色的楼房,踏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慢慢的。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的长廊。一群鸽子不知听到了什么哨声,忽地从一处暗淡中飞起,或灰或白,一律都徐徐地向着天空飞去。我手上的那根白发,竟被辉映得这么光华灿烂。 我的步子放得更轻,更慢。因为我看到了在炒米胡同两侧的每一家的院门口,

11、几乎都坐着一位老人。他们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姿势,在悄然领略、享用着迷人的夕阳。 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 他们那表情,真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 我的泪水在他们的面前竟然悄然收敛了。手中拈着的白发,也不知不觉地飘到地上,就像一片零落了的秋叶,随风而逝了。 炒米胡同很长很长,黄昏在这里却很短很短。夕阳从地平线上消失后,那浓浓的光就变成了淡淡的,最后淡得融进天色,瓦灰色的楼房依旧瓦灰,洋槐的叶子恢复了浅绿。我也渐渐地融入了这一片宁静的黄昏中。 胡同两侧的老人,吃

12、过了夕阳这个大大的金饽饽里的几丝香甜,那满头的白发似乎都能变成年青人琴上的几根柔和的弦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 而我那根雪样的白丝,跟老人们满面的黄昏比起来,不知要淡多少呢。 (1)选文中,“我”的心情有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填补完整(每处不得超过四个字)。 愉悦 _ 感动 _ (2)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我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白丝,像一线雪从山崖上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一线雪”和“动人心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他们的脸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咀嚼黄昏”怎么理解?) (3)有人这样评

13、价本文:对于“时光”“生命”这样永恒的话题,作者没有从宏观世界去寻找大素材,而是从微观世界中捕捉小细节来加以表现。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 (4)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远去的乡村李汉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我和你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我和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

14、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爬在地上研究它们。当我爬起来,我已经有了我最原始的昆虫学。原来摔跤,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那意思是说,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