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5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8486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湖州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5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湖州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5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湖州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5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湖州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5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湖州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5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 中考语文三模试卷5(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三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 古诗文名句默写。 “诗家之境,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昔孟德挥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_ ,若出其里”(观沧海)其志宏阔如宇;孙权劝学,蒙曰:“士别三日, _ ”(孙权劝学),其事流芳千古;陶潜隐逸:“衣沾不足惜, _ ”,(归田园居(其三)其情沛然如注;东坡醉酒:“ _ ,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境如梦似幻;稼轩登临,笑谈天下英雄:“ _ 。 _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总论三国人物;诗仙且歌且吟:“ _ , _ ”(月下独酌)独愿飘渺一世。千百年来,这些志,这

2、些情,这些境,缱绻过多少今古的万般风流,又波澜过多少你我的世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京中有 善口技者(2)无从 致书以观(3)宜枉驾 顾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 校园文学社招新,喜爱文学的小林因为临时有急事,错过了文学社的笔试。作为小林的好友,又是文学社的一员,请你小林的自身条件写一封推荐信,向文学社社长推荐小林。 要求:用语规范、得体。150字左右。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推荐信XX社长:您好!我谨作为校文学社的一员与小林的学友写此推荐信。_ 月日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4. 读下面

3、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植满新绿的岁月中,欣喜地发现这一个早晨是这样的明(mi) _ 。而记忆也如同那些永不凋谢的花朵,在某一次不经意的转身,某一个恋恋的回眸中,于心底某一处静(m) _ 的角落悄然开放,耐人回味。再次期待,再次聆听。期待百花争(yn) _ 的美丽,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在这样的一个早晨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他想坐下痛哭一场。以自己的体格,以自己的忍性,以自己的要强,会让人当作猪狗,会维持不住一个事情,他不只怨恨杨家一伙人,而渺茫的觉到一种无望,恐怕自己一辈子不会再有什么

4、起色了。 以上情节出自小说 _ ,作者为 _ (2)街上被暴雨前的狂风肆虐地一片狼藉,红澄澄的柑橘洒了一地,旁边的小贩哭丧着脸看着颠翻在一旁的水果车。如果这时下列文学作品中的小孩路过,会伸出援手帮助小贩吗?请选择一项,根据人物性格结合书中情节阐述理由。 A、童年中的萨沙 B、城南旧事中的英子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童年保尔。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少年游【北宋】欧阳修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选自唐诗宋词鉴赏大典) 【注释】:谢灵运家池塘,谢

5、灵运登池上楼诗中,有一名句为“池塘生春草”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楚辞招隐士中“忆王孙”本自“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这首词和林通的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梅尧臣的苏幕遮“露堤平,烟墅杳”,并称为词中歌咏春草的三阕绝调,王国维评这次词句“皆摄春草之魂”,请你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词写出了怎样的春草魂。 (2)本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为的是表达怎样的情感?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质传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

6、 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汉初,加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周祖征叛,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合机宜。周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质对。叹曰:“宰相器也。”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京城扰乱,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质苍黄论撰,称旨。乃白太后,以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周广顺初,加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世宗四年夏,从征寿州还,加爵邑。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

7、院事。 质力学强记,性明悟。举进士时,和凝以翰林学士典贡部,鉴质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其后质登相位,为太子太傅,封鲁国公。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 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选自宋史范质传,有删改) 【注】苍黄:同“仓皇”,匆忙,仓促。赀(z):同“资” (1)给文中划线的语句断句,停顿处用“/”断开,限断两处。 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

8、吏得因缘为奸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_ A九岁能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春风知别苦,莫遣柳条青C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以其境过清D与王溥泣谏乃止久而乃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质力学强记,性明悟 (4)文段三中哪一处可以看出周太祖对范质的尊重和重视?请用原文回答。 (5)史书评价范质是五代北宋之际的“贤相”,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贤相之才”的认识。请写出至少三方面。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8.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漫步风景徐刚 风景晃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流逝、而变化。 经典的风

9、景总是历史的,原始的,是大地之上的自然物,经过千百年甚至是更久远与人类心灵碰撞交接后,生出的赏心悦目,其美若何!或有人说,人类对大地自然特有的美的感觉,为骚人墨客所创造,或诞生于天下文明之后,那就错了。我们总是太轻易地忘记古人先民,古典经文。若前文所记不谬,可知:华夏民族的创世先民在民间万物中,首重木、重森林、重木德,并风以吹之,虫以动之。风景的原始性告诉我们,人从森林中来,人对森林的依赖,以生存为出发点。森林可寄居,林中有泉水有果实,采摘饮用之始,先民得以果腹而存。而“风”成为中国第一个姓,实源于先民对风的观察、困惑和敬畏。风吹而虫动,春也;风吹而叶落,秋也。风与木与森林,便在我们先民生存及

10、文化的意义上交织在一起了,所谓风景,风与林为不可或缺者,或问:山呢?水呢?森林必在山上,有林必有泉源,于是风景大成。 森林是风景的主体。 我曾从内蒙古阴山西行至祁连山,山上奇冷,山道崎岖,有护林员告诉我,他的父辈就是这片山林的守护人。千辛万苦,护林植树,所为何来?“就为了护好风景,种下风景。”原来,一个护林人与草木森林的关系,是从挖石刨坑开始的,种下苗木便是种下风景。一个“种”字,好生了得!护林人往往是语言的创造者,他告诉了我任何一部辞书上都找不到的何谓风景的释语:“风中无林便是风沙,风中有林便是风景。”末了,又加一句:“那都是天地,祖宗留下的。” 惊雷闪电似的语言使我猛醒:我们今日所消耗的资

11、源,所享用的风景,无不为祖宗所赐,并借用子孙的。我们应为后人留下太多的高楼大厦呢,还是有山有水的风景之地?中国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 有极美的风景,有原始的耕作,有诗意的安居。 2012年,云南连年大旱,惟哀牢山有水。我去踏访时,正值春耕放水,水从何来?哀牢山分界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哈尼人用1000年的时间,在横断山脉几百平方公里、海拔由几百米至2000米的山形地貌上,开凿出6000条水渠、3万公顷梯田。梯田之上是村寨,村寨之上是近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那清清山泉汩汩而下。哈尼族族规重点在巡山扩林,不准砍伐且不得喧嚣。哈尼族老人临终前的最后嘱托,往往是“看好山上的林子”。巡

12、山的护林员由全族公选,身强力壮之外,生肖必定是非龙即虎,林中多野兽,巡山者要命大。护林员的报酬是,寨子里每户人家每年出一斗米。攀山不上,辛苦寂寞,“行行复行行,道路长且阻”,护林人李文和说,“也有乐趣”。哀牢山顶的这片深山老林里,有大树有古树,“看见它们就如看见祖宗”。优势物种是山茶和杜鹃,李文和如数家珍,“山茶花开二月里”,这边热烈烂漫,那边洁白素雅。“十三天,花谢了,就十三天”,李文和心有凄然,“还好,明年又开了”。他还跟游人学了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森林对哈尼人意味着什么?” “命根子。” “这片原始森林近二三十年有哪些变化?” “过去有虎、豹、熊,现在没有了,

13、但野猪回来了。” “哈尼人盼什么?” “盼老虎回家。” 哀牢山上那历史的风景的古意,随风洋溢。犁田耙地,要把梯田“耙得像娃儿的皮肤一样光滑滋润”。而撒秧必由妇女撒,女可生也,是母爱的祝福,也是哈尼族的古风余韵。 哈尼人怎样对待死亡?有“哭丧歌”为证:“最早死的不是你/最后死的不是你/天边那个皇帝也要死/你放心走吧/你的子孙像泉水流出来/你梯田里的稻谷像马尾巴垂下来”还有年轻人吹拉弹唱,想起庄子为亡妻鼓盆而歌。 由哀牢山的森林而流泉而梯田而安居而生存而劳作而死亡,彰显着遗世独立,而又印记于心里,哈尼风景告诉我,风景之大者也,其中有人的生存方式。 我的漫步从洪荒年代起历近万年,辞别哀牢山时,那林涛风语说:“ 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 待山茶花开,我再来。 (选自2013中国散文年选2014年1月1日出版)(1)这篇文章被选入2013中国散文年选的“自然与人生”板块中,请结合全文,完成下表。(3分) 自然人生古老经文中的风景告诉“我” _ _ 告诉“我”:我们今日所消耗的资源,所享用的风景,无不为祖宗所赐,并借用子孙的。哀牢山的风景告诉“我” _ (2)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简要回答。 风景 晃 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流逝、而变化。 惊雷闪电似的语言使我 猛 醒。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