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5周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183203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5周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5周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5周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5周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5周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5周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横峰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5周周练历史试题(重点班)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横峰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周练试卷历史 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海师,何以旅展?”这是张之洞对某次战争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批判。该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C、为国

2、人思考制度变革提供历史契机 D、使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 “将上年夏间凶惨案内所有承认获咎之各外省官员,分别惩办”。“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无理要求出自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上课的时候,讨论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几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与逻辑的是 A、袁世凯称帝,君主专制又回来了,民国不再有民主共和,说明失败了 B、民国建立,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说明革命胜利了 C、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说明民国与清朝一样专制,革命自然是

3、失败的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民国由此进入法治轨道,说明革命成功5、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临时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临时约法被毁有其必然的因素 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6、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

4、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直接民主有着严重的局限性 C、希腊民主更应强调集体统治 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7、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四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 A、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B、基本动摇了旧的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C、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

5、件 D、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8、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C、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9、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何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的原则 B、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6、10、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材料结论A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B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C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光荣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D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下院)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共和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11、“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晋 B、齐 C、宋 D、燕

7、12、(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 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13、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14、史书记

8、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颖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 A、公元前231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315年 D、公元前214年15、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 A、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 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 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16、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

9、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17、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撼。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原因是 A、性格怯懦 B、清朝祖制 C、君主制度 D、宗法制度1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10、、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利机构出现19、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以及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变化20.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

11、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21. 20世纪初,陈独秀在其文章中写道:“我们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公民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而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即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他写这篇文章的主要背景是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2.一位学者

12、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社会:“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下列事件不能印证以上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动23.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

13、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24“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这份报道 A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C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25.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

14、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 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横峰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第5周周练试卷(重、平)命题人: 付建国 考试日期:9月27日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