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183117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解析word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 试题下列各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卡的相应栏目内。(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在都市,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这说明A. 不同区域在文化上毫无相通之处B. 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是可以完全消除的C.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相同的文化环境D.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答案】D【解析】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说明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

2、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D项符合题意;不同区域在文化上既有个性又有共性,A项说法错误;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并不能完全消除,B项说法错误;人们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可以营造出相同的文化环境,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文化环境,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2. 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市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A. 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B. 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 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3、答案】A【解析】材料中多地纷纷要求举办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首发式,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A项符合题意;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B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举办邮票首发式有利于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拉动经济发展需要多种因素,D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A。【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3.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

4、,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茶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A. B. C. D. 【答案】D【解析】该老字号食品企业在“天人合一,顺时而食。”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推出随二十四节气更替的时令点心,受到消费者欢迎,表明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项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发展要以继承为前提,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

5、】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4. 读书决定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因为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索A. B. C. D. 【答案】D【解析】

6、读书对于个人成长和民族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是因为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作用,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乏,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

7、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人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答案】B【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是决定。C、D选项错误,这两个表述均没有看到文化的双重性,故排除。题目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

8、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故B选项入选。点睛: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6. 公安部交管局推出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精心策划、密集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市民自觉参与其中。活动期间某地文明交通示

9、范路、示范口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9%,行人和非机动车守法率超过90%。这反映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很难改变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A.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影响人的深远持久特点,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潜移默化的

10、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7. 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理解正确的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优劣之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相容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可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到A. B. C. D. 【答

11、案】C【解析】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能够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项符合题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但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优劣之分,项说法错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有世界文化的共性,能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12、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8. 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A. 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B.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C. 优秀文

13、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D. 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答案】D【解析】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成功走出国门说明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国家的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情怀,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受到欢迎,不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也不体现优秀文化的作用,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9.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的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

14、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A. B. C. D. 【答案】A【解析】有学者认为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着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始终保持其基本特征,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性,不体现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10. 有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

15、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A.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 实现文化创新就要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C.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D. 实现文化创新就要避免出现任何与过去重复的东西【答案】A【解析】“艺术是喜新厌旧的,任何重复必然会使人产生疲倦。”这句话对艺术工作者的启迪是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项符合题意;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项说法错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实现文化创新并非避免重复和抛弃一切旧的文艺形式,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点睛】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