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18287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毫州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 史 试 卷第卷 选择题(共48分)(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请把正确答案涂在题卷上)1.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这说明( )A. 完善的文献和考古文物印证了信史 B. 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现C. “传说时代”缺乏验证因此不可信 D. 历史研究必须有明确和完整的记载【答案】A.2.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讲到亚洲各国发展这一问题时,引用了汉代桓宽盐铁论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句话,这一言论体

2、现了先秦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 荀子 B. 韩非子 C. 墨子 D. 董仲舒【答案】B【解析】“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韩非子“事异则备变”的变革思想,故B项正确;荀子是儒家代表主张“礼法并存”等思想,故A项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D项错误。3.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否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且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在此,朱熹(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C. 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

3、的本原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由此可知,朱熹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存天理,灭人欲”,故A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心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有限时间内真正读懂材料不容易,这就要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言欲

4、致否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由此判定答案即可。4. 以下是樊树志所著中国历史十六讲第九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A.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 不拘格律的文人骚客C. 宋明理学与异端思想 D. 文官制度与积贫积弱【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科技在多方面领先于世界,故A项符合题意;宋词是讲究格律的,故B项错误;异端思想出现于明清之际,故C项错误;文官制度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错误。5.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京剧源于安徽的徽剧和湖北的汉剧B. “同光十三绝”体现京剧走出国门C. “八亿人口八个戏”反映了京剧艺术的再次全面繁荣D. 中国第一部电影谭鑫

5、培主演的定军山就表现了京剧唱腔魅力【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故A项正确;京剧走出国门是在民国初年,故B项错误;“八亿人口八个戏”指的是文革期间的八部“样板戏”,有京剧,也有芭蕾舞剧,故C项错误;定军山是一部无声电影,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依据材料信息确定错误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6.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

6、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由此可见,明代小说在当时( )A. 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 B. 成为民众启蒙重要材料C. 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 D. 适应了民众的文化需求【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说明了明代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明代小说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启蒙民众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适应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劝善惩恶,动存鉴戒”,由此得出明代小说具有社会教化功能。7.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称赞美国“每年物产

7、及制造货件,共银一亿一千万元,可观其国丰盛矣。其水师武备甚善,屡与英国交锋获胜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总无世袭终身之事”。魏源旨在( )A. 宣传美国民主制度 B. 分析战争失败原因C. 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D. 反思中国社会问题【答案】C【解析】魏源在材料中涉及到了美国的生产、军备和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著作海国图志的目的是向西方探求强国御侮之策,故C项正确;魏源等人还没有达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高度,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战争失败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思中国社会,故D项错误。点睛:“旨在”表示目的,所以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魏源的目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

8、源的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器物,由此判定答案。8. 陈独秀、李大钊等都明确讲过,他们并不是完全否定孔子,而是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他们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新文化运动( )A. 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批判传统但不打倒传统C. 完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 D. 批判传统并且打倒传统【答案】B【解析】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等人之反对“孔子之道”,并不完全否定孔子和历史地位,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在批判传统的同时,并不打倒传统,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材料信息。9.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说称:“欧美各

9、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是欧美所不能及的”。为此孙中山提出( )A. 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 土地革命,人人平等 D. 创立民国,共享民主【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了避免“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故B项正确;A项是国民革命运动,故错误;C项是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故错误;D项指的是民权主义,故错误。10. 毛泽东在该著作中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

10、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该著作( )A. 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B. 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C. 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D.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答案】A11. 下图这张照片是邓小平1979年在游黄山时与几名复旦大学学生的合影,对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 家已经恢复高考制度B. 复且大学已被列入“211工程”C. 邓小平已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 图片里的大学生可以接受“希望工程”援助【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

1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故A项正确;“211工程”1995年正式启动,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首次提出,故C项错误;“希望工程”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1979”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即可。12. 孔子要求人们“敬鬼神而远之”,把人们从对天神迷信,转向了对人际亲情的反思;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灵魂是最高尚的。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答案】C【解析】孔子注重对人际亲情的反思,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灵魂是最高尚的,这两者都

12、表现了对理性的强调,故C项正确;民本指的是“以民为本”,材料没有体现出,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没有体现出仁爱,故B项错误;材料都没有涉及倡导美德,故D项错误。13. 古代希腊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体形,穿戴和人相同,希腊人和诸神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这体现古希腊( )A. 否定宗教信仰 B. 忽视道德作用C. 崇尚人文精神 D. 重视人民主权【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古希腊神和人是一样的,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否定宗教信仰的信息,故A项错误;忽视道德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人民主权是政府

13、权力来自于人民,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14. “他们追求现世的享乐,崇尚冒险精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性,否定神权。”下列对材料中“他们”评价合理的是( )A. 否定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B. 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C.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出现 D. 否定等级权威崇尚理性【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追求现世的享乐,崇尚冒险精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性,否定神权”可知,“他们”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冲击了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故B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宗教神学世界观,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出现,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否定等级权威崇尚

14、理性,故D项错误。15.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的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不是对天主教的憎恶,故A项错误;彼特拉克的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故B项错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具有民主思想色彩,故C项错误;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故D项正确。16.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并写道:“我们应该跟家里的母亲、街上的孩童、市集的平民聊聊天,听听他们是怎么说话的,然后用他们能懂的文字去翻。”这种做法( )A. 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 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 冲击了教

15、会的思想专制 D. 否定了圣经的权威【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普通民众能懂的德文,这冲击了基督教会只准用拉丁文阅读圣经的思想文化专制,故C项正确;这冲击了教皇的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有利于民众的宗教信仰,不是巩固,故B项说法错误;这一做法不会否定圣经的权威,故D项错误。17. 1576年法国思想家博丹发表了国家六论提出国家主权理论,国家主权是民族利益的集合体,代表国家主权的君主或者一个集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法律限制,是一种永久性的绝对权力。在当时该理论( )A. 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B. 体现出反对教权主义的特点C. 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D. 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答案】B【解析】“国家主权是民族利益的集合体,代表国家主权的君主或者一个集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法律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