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17674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223 大小: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223页
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223页
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223页
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223页
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2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特长隧道专项施工组织2016(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S303线*隧道TJ1-1合同段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第一章 编制的范围、原则及依据一、编制的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以及附属工程内的全部土建工程,包括:隧道正洞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附属工程和临时工程等。二、编制的原则(1)以满足本标段工程施工需要为目的,根据本工程特点合理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工程材料等资源。(2)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按工期完成工程建设。(3)突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确保本合同段工程质量达到

2、部颁标准优良工程。(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6)优化资源配置,施工中充分贯彻“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的理念,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作为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并贯穿于隧道施工全过程。(7)严格执行现行的规范、验标和施工技术手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积极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8)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和合同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三、编制的依据1、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两阶段施工图

3、设计文件; 2、本单位进场后现场勘察、调查及实际测量所了解的实际情况。 3、本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1)公路工程主要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10)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6)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7)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412008(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G/TD 70/2-0

4、1-2014)(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D 70201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04(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煤矿1安全规程(15)公路水泥混凝士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1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18)省道S303线*隧道工程地质详勘报告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5、上级有关部门在工程工期、施工安全、工地治安、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

5、定和标准。6、我单位拥有的科技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从事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7、国家和地方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第二章 *隧道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隧道位于省道303线巴朗山路段为九环线映秀至日隆旅游公路的瓶颈路段,是四川九寨黄龙、大草原、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四姑娘山构成的“黄金旅游环线”的重要路段,是通往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东方圣山”四姑娘山的交通要道(省道S303线的一段);也是通往留下红军长征足迹的夹金山、红原及若尔盖大草原,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路线;同时也是川西北小

6、金、丹巴等县与省会成都最便捷的通道。*隧道进口段主洞和平导长均为4120m。平导起始里程为 PK99+180PK103+300,进口PK99+180PK99+273.646段位于直线上,PK99+273.646PK100+138.919进口位于R=1300m的平曲线上,PK100+138.919PK103+300段位于直线上。主洞起始里程为K99+180K103+300,进口K99+180K99+262.851段位于直线上, K99+262.851K100+128.124段位于R=1300m的平曲线上,K100+128.124PK103+300段位于直线上。平导明暗交接处里程为PK99+200

7、,明洞长20m;主洞洞口里程为K99+180 ,无明洞。平导位于两个坡上,从进口至PK99+760位于1.44%的上坡段, PK99+760PK103+300位于0.63%的上坡段;主洞也位于两个坡上,从进口(K99+180)至K99+750位于1.44%的上坡段, K99+750PK103+300位于0.63%的上坡段。二、主要地质状况1、地形地貌项目位于川西高原东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高差悬殊,西高东略低,温差变化大,植被分布受气温控制,垂直分带明显。测区属深切高中山峡谷冰川地貌。隧道穿越的巴朗山属高原草甸灌丛区,海拔32005900米,4400米以上常年积雪或积雪时间较长,冰蚀地形发

8、育,槽谷宽缓呈“U”形,周边为坡堆积块石,外围为基岩裸露的山峦,陡峻、挺拔。场地岩层为砂岩互层或砂岩夹板岩,不同地层由于岩性差异常形成不同的地貌景观。2 、地层及岩性隧址区新生届、中生届及古生届地层均有出露,岩性较杂,主要出露地层有:三迭系西康群(T1b、T2z、T3zh),均遭受变质作用,而成板岩、片石,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3、地质构造及地震测区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以茂汶断裂为边界,以东横跨龙门山构造带,以西为金汤弧形构造的小金弧形褶皱带。在漫长的地史时期中,形成一系列紧密线状、弧形褶皱,并伴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隧址区位于小金弧形构造带东段,该构造带呈东西向展布,由一系列彼此协调紧密排列

9、的弧顶朝南的线状弧形褶皱组成,断裂构造不发育。项目区经历了多期地质构造运动,自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大面积抬升。与项目区毗邻的龙门山构造断裂带为活动性,是我国地震活动区之一。最近的是发震于龙门山断裂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8.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7km,震中烈度11度,现龙门山断裂带仍余震不断。该强烈地震震源距隧址区直线距离约35km,巴朗山地表未见变形、错动、位移等活动迹象。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国家第I号修改单,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值为0.40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4、水文地质项目区位于四川盆地边

10、缘向西部高原山地气候的过渡部位,巴朗山为项目区气候和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岭。受气候影响,区内地表径流季节性变化明显,由于降雨量在时间上分配不均,地表径流集中于68月。区内各支流、邻近的沟谷控制着各块段的地下水排泄,并为测区地表、地下水汇集、排泄通道,渔子溪及达维河为地表水侵蚀和地下水排泄的基准面。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基岩裂隙水又有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两类。 三、气候水文状况1、气候条件项目区总的气象特征为由东向西,随地面高程的递增气温降低,降水量由多至少,垂向温差大,高程32004400m,积雪期半年以上,4400m以上常年冰雪覆盖(但近年因全球气温的升高,在夏

11、季山顶已少见冰雪覆盖),多年平均气温5以上,年降水量最高1225mm,多年平均降水量827.6mm。白天多为晴天,傍晚多风,夜间多雨,雨期集中于68月,11月开始降雪,直至次年4月底开始解冻。测区附近的东部映秀至卧龙保护区一带,潮湿多雨,植被繁茂(森林区);随着高程的不断增加,植被由森林区过渡到灌丛区(邓生至塘房)、高原草甸区(塘房至日隆)。而测区巴朗山气候条件最为恶劣,期南东坡大雾日为18.1天,冬天的雾天能见度很低。其气象要素资料见表下表巴朗山气象资料表。巴朗山气象资料表 海拔要素3000m3200m3400m3600m3800m4000m4100m4200m年平均气温()4.83.42.

12、00.6-0.9-2.3-3.0-3.7最冷月平局气温()-6.1-7.5-8.9-10.3-11.8-13.2-13.9-14.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0.429.027.626.224.823.422.722.0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72-32.0-36.8-41.7-46.5-51.4-53.8-56.2年内负温天数(天)106126144162184204214224全年降雪日数(天)112.3四、主要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两车道二级公路。2、隧道主洞建筑界限9.05.0m。3、隧道平导建筑限界为4.55.0m。4、隧道路面横坡:双向坡2%(直线段)。5、隧道纵向通风卫生标准:CO

13、设计浓度:250ppm。烟雾设计浓度K:0.009m-1。换气频率:每小时3次。6、线路最大纵坡:2.5%/390m/处。五、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隧址区处于地震反映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峰加速度值0.05g,其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第三章 隧道施工组织及平面布置一、隧道施工安排总体布置1、施工组织目标 (剩余工程量及工期安排见后附隧道工程施工计划)1.1工期目标1.1.1施工准备: 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1.1.2开工日期: 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1.1.3交工日期: 2016年7月至2016年8月。 2.、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率

14、100%,优良率95%。项目争创优质工程。3、安全目标3.1“三无”:无工伤死亡和重伤事故、无交通死亡事故、无火灾、水灾事故。3.2“一控”:全工期内负伤频率控制在2以下。3.3“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操作、消灭惯性事故。4、文明施工目标不污染环境,不造成水土流失,创文明施工样板及安全标准工地。二、施工组织方案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见图3-1)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项目书记总工程师工程科质检科周可办公室财务科辉合同科友机料科勇方案设计施工管理测量工作计划统计全质管理现场检测工地试验内业工作质量控制现场监督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资金筹措行政事务对外联络后勤保障合同管理计量管理成本控制设备管理机具维修材料管理材料供应安全教育安全监督现场警卫治安联防第一施工队第二施工队安保科撒成贵图3-1*隧道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框图本合同段设立一个项目经理部,其职能是依据合同规定内容对承担的全部工程项目按计划进行有序的施工组织,对工程中的各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充分保证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顺利完成。经理部内设七个部室,各自承担部门机构职能(详见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另外经理部下设两个隧道施工队,分别负责本隧道主洞、平导施工任务。2、劳动组织2.1劳动力准备本工程的施工将从曾经施工过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到现场进行管理,同时招聘部分劳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