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腊八粥长春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6199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腊八粥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腊八粥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腊八粥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腊八粥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腊八粥长春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腊八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同时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遵循这样两点:(一)课文对话比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体验,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思想感情;(二)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2、。教学过程 来源:Z_xx_k.Com一、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小结:是啊!一锅浓香的腊八粥,一位慈爱勤劳的母亲,一个天真嘴馋的孩子,构成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呀,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板书)2.围绕学习重点,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作者如何写出八儿嘴馋的?(一)指导自学方法。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阅读219自然段,勾画描写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语句,同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源:学|科|网Z|X|X|K(设计意图:这里的读文,不同于课刚开始的读文。这里是精读、细读、品读。 学生带着要研究的问题,一步步地探索研究。文章的主人公是怎样急切想吃

3、到腊八粥的?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是怎样的?这是文章的重点。这里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得出结论并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所以既要给学生学习方向和目标,还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迁移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最终学会自主学习。)(二)学生汇报。预设:1.盼粥。(28自然段)来源:学科网“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的喜悦之情吗?“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是什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来源:Zxxk.Com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的

4、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2.想粥。(911自然段)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角色,体会八儿想吃粥,想多吃,让爸爸和大哥少吃,继而觉得还不满足,进一步提出自己再多吃半碗,等等一系列讨价还价,而妈妈的宠爱又更加使他得寸进尺的那种急切心情。)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

5、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3.猜粥。(1314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一边读一边想像,读出腊八粥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情景,朗读品味,理解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4.看粥。(1517自然段) 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看到粥与自己想象中的差不多,只是颜色出乎意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读对话,想象八儿的心情。读出“哦”中包含的无限惊讶,省略号的意犹未尽。总结:课文描写八儿急切想吃粥的情形随处可见,且对八儿的描写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可以看出先写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粥,再写妈妈的话让八儿苦苦等待,然后是在等待中的美妙猜想,直到最后亲眼所见时表现出的惊奇。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变化生动地再现了八儿天真可爱的特点,从八儿身上我们找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让我们不禁想起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光。(设计意图:心理活动是本文的线索,体会八儿的心理变化,会让我们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四、感悟写法: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整体回顾全文,把小课题和平时的教学更好地整合,阅读教学要指向写作,让学生感受到本文对话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好处。)来源:Z+xx+k.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