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2116170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20-2021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谈中国道路,离不开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的滚滚长河,在武王克商之后就出现了巨大转折,以周公、召公为代表的政府精英,及时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德治的为政理念,拨正了政体前进的船头,奠定了中华文明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基调,影响深远。一个偏处西方的“小邦周”能战胜“大邦殷”,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文王之德,二是民心向背。正是文王集中体现了周人的道德传统,伯夷、叔齐、太颠等名贤高士皆往归之,深厚的民意基础业已形成。武王克商,虽有自身的道德感召,亦离不开万民的支持,武王东观兵,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牧野之战,庸、蜀、羌、琴、微、卢、彭

2、、濮之人皆踊跃追随。殷周革命,使周人深刻意识到国运系于民心、民心不可违的道理,从而将民意与天意等同,不仅确立了“民惟邦本”与“德治”的理念,而且希冀将其作为精神资源永远流传。在尚书中的洛诰篇中,召公认为夏、殷两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对道德没有敬意,昏庸腐败,暴虐无道。周人要想避免重蹈殷人的覆辙,“受天永命”,永远享有天命,就必须“疾敬德”,迅速地树立起敬德之心。诗大雅文王中的“自求多福”一语,反映了周人已有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文觉醒。周公把道德看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至治馨香,感于神明。泰稷非馨,明德惟馨”,由此提出“德治”的理念,这是思想领域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德是抽象的概念,不

3、具备操作性,故除了标明政府执政理想之外,很难在社会中贯彻。周公制礼作乐,是将道德理性转换成可以操作的行为典章制度、行为规范的体系,人人可以学习、操作、检查,使道德能真正贯彻到社会的所有层面。其终极目标是,“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国体”,达到天下大治。儒家光大了周公礼乐教化的理念,将精神追求引进人生与社会之中,“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文化认同。儒家提出的礼乐修身之道,以“仁”为核心,以孝亲为起点,树立起爱心,然后推己及人,推广到天下人。礼乐双修,旨在涵养德性,变化气质,具体而言,包括身与心两大方面:礼以修身,使自己的言谈举止都合于道

4、德理性的要求;乐以化心,使自己的心性和谐中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通过教育,树立人的文化自尊,文化自觉,文化自律,内外兼修、彬彬然有君子之风。儒家教育是教人反求诸己的内敛的道路。这种君子教育,是维持国家可长治久安的“软实力”,是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社会基础。可以说,由于儒家思想的浸润,中国没有挑起侵略扩张的文化土壤。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尽管历经艰难险阻,但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并且越来越强大,引人自豪,发人深思。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与远见卓识。(摘编自2019年3月23日光明日报彭林纳上下于道德)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5、. 克商后,武王拨正了中国历史政体前进的方向,提出了中华文明德治的为政理念。B. 殷周革命使周人深刻意识到民心的重要性,从而将民意抬高到与天意等同的高度。C. 洛诰篇中,召公认为要想避免重蹈殷人覆辙,永享天命,就必须树立敬德之心。D. 儒家所提出的礼乐双修之道就是内外兼修、礼乐皆得,培育君子之风的德育过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最终证明了德治是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社会基础的观点。B. 文中列举伯夷、叔齐、太颠等人归顺周的事例旨在证明文王之德的巨大感召力。C. “自求多福”一语,采用引用论证,反映了周人已有自主把握命运的人文觉醒。D. 周公制礼作乐

6、完成德治从道德理性到制度规范的转变,这是全文论证的一次深化。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德治”理念的提出,反面印证了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观点。B. 周公礼乐教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纳上下以成一道德之国体,进而达到天下大同。C. 儒家提出的礼乐兼修的君子教育成为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和世界和平的天然保障。D. 不管未来的岁月里环境多险恶,中华民族将继续练好内功,坚持和平发展之路。【答案】1. A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进行比

7、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逐一看哪项不合文意。A项,“武王拨正了提出了”表意错误。从原文第一段看,是“以周公、召公为代表的政府精英,及时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德治的为政理念,拨正了政体前进的船头”,选项把“以周公、召公为代表的政府精英”说成“武王”是张冠李戴。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

8、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分析错误。从原文倒数第二段“儒家教育是教人反求诸己的内敛的道路。这种君子教育是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社会基础”句子看,“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社会基础”是“儒家教育”这种君子教育,并非选项说的“德治”。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周虽旧邦,其

9、命维新”的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从原文看,“德治”理念是“思想领域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是从正面印证诗经中“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观点的,选项认为“反面印证”说法错误。B项,对“周公礼乐教化的最终目的”的说法错误。从原文第四段看,其终极目标是,“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国体”,达到天下大治。选项表意不全面。C项,“君子教育成为的天然保障”说法错误。文中讲的是,这种君子教育,是维持国家可长治久安的“软实力”。“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和“天然屏障”不是一个概念。D项,表述与文章结尾有

10、关,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

11、中子源日前通过验收并正式运行。该设施将为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平台。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其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装置整体设计先进,研制设备质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3台谱仪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着提升了中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及电子学等领域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强流质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领域实现了重大跨越。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国散裂中子源90%以上的装置设备为自主研发并实现国产化,填补了我国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为材料、生命和能源等科学领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手段。国家验收委员会专家认为,自2018年3月试运行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运行

12、稳定可靠,首期3台谱仪已完成10个用户单位、16个研究组的21个用户样品实验,并取得了首批重要科学成果。(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8-25 08版)材料二:在很多重要领域,散裂中子源都将发挥作用,比如备受关注的可燃冰商业开发。可燃冰是一种固态碳氢化合物,埋藏于海底深处,开采可燃冰面临的一个巨大风险就是,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可燃冰瞬间气化,轻则可能引起惊涛骇浪,造成航行安全问题,重则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人身安全损失。所以我们必须模拟可燃冰所处的高压环境,对其进行深度研究。在模拟高压环境时需要非常厚的容器,这必须要用中子才能够穿透。另外,中子对于碳氢元素也具有较妤的研究效果,因此,对于可燃冰内部微

13、观结构的研究,散裂中子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它国家的散裂中子源也曾在很多关键领域发挥过巨大作用。当年,德国高铁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上百人死亡时,是散裂中子源找到了事故的解决办法。英国的散裂中子源曾经为空客A380飞机的制造找到了最佳的工艺技术。散裂中子源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应用方向就是锂电池性能的研究。借助散裂中子源,科学家一方面可以研究材料的性质,看哪种材料更适合用于锂电池的制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汽车或者飞机的整个锂电池放到实验装置中,让它充电几百次,看看里面的微观性能和宏观性能的变化找到让锂电池充电更快、容量更大、更安全的解决方案。所以,没有好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很多研究都无法开展。我们国家在

14、航空航天和工业技术上存在的大量瓶颈问题,必须利用散裂中子源来进行研究,并寻找解决方案。(摘选自环球科学2019年3月号)材料三:既然中子散射的用处如此之大,科学家们如何获得实验用的中子?中子在正常状态下的寿命很短,最多只能存在15分钟,且不易收集。于是科学家们要建设一个类似于“中子工厂”的大科学装置,源源不断地产生中子。产生中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铀235的核裂变反应产生中子,但这种方式对于安全性是很大的威胁。科学家设计了第二种产生中子的装置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不使用核燃料,热功率低,环境友好,成为了国际上先进中子散射源的发展趋势。目前全世界拥有散裂中子源装置的国家仅有英国、美国和日本。散

15、裂中子源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质子加速到16亿电子伏特,速度相当于0.9倍光速,把质子束当成“子弹”,去轰击原子系数很高的重金属靶,金属靶的原子核被撞击出质子和中子,科学家便通过特殊的装置“收集”中子,开展各种实验。散裂中子源的好处在于,加速质子使用的是高频电磁场,只要切断电源,质子就会立即停止轰击金属靶,不会有任何放射性污染且可控,因此是最安全的产生中子的方式。(摘编自香港紫荆杂志2018年1月号,陈和生中国散裂中子源:探秘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验收成功并正式运行,显着提升了中国在多领域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并取

16、得了首批重要科学成果。B. 不管是模拟可燃冰所处的高压环境,对其进行深度研究,还是对可燃冰做内部微观结构的研究,散裂中子源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C. 借助散裂中子源,科学家既可以研究锂电池制备材料性质,还可以把整个电池放实验装置里,观察其微观性能和宏观性能的变化。D. 利用铀235的核裂变反应是产生中子的两种方式之一。但是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科学家们才设计了类似于“中子工厂”的散裂中子源。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散裂中子源设施填补了我国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对实现材料、生命和能源等科学领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手段,具有重要意义。B. 散裂中子源在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领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德国的高铁、英国的飞机都曾通过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