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818****572 文档编号:12116007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35个,每个2分,共70分)1.明代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u)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2.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3.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

2、,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4.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5.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这种新出现的制度是为了适应刚刚建立的朝代百废待兴的状态。其主要特点是将西周与秦朝地方制度的结合。这个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嫡长子继承制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

3、出待口口口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若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材料中“口口口”指代的政治机构是( )。A.汉代外朝 B.唐代门下省 C.宋代三司 D.元代的行省7.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三司 B.政事堂 C.中书门下省 D.枢密院8.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奕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9.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

4、体现此目的的是( )A.秦朝丞相 汉朝刺史 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 D.宋朝三司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10.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民众法庭1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知,该法律制定的出发点是(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C.权力应该相互制衡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2.“有了成文法律,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限制了贵族司法解

5、释权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C.反映了奴隶的政治诉求 D.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服务13.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英国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议会的中心地位由此确立14.1787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面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宪法的这种规定( )A.削弱了宪法的权威 B.保证了宪法的公正C.赋予了宪法灵活性 D.扩大了各

6、州的权力1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当时美国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16.下表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部分内容比较。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权力受议会限制德国皇帝世袭,首相由皇帝任命,帝国议会成员由选举产生A.法国宪法照搬了美国的宪法 B.德国宪法违背了本国国情C.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政治色彩 D.都是实现国家统一的

7、产物17.某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8.有一条约文本中有“嗣后中国民人与合众国民人有争斗、词讼、交涉事件、中国民人由中国地方官捉拿审讯,照中国例治罪;合众国民人由领事等官提拿审讯,照本国例治罪;但须两得其平、秉公断结,不得各存偏护,致启争端。”这一条款侵犯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19.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一侵略权益最早

8、出现在( )A.南京条约附件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0“但这场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咸丰皇帝:“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2.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

9、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产品上交国库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23.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 )江苏人口数量变动(部分) 1851年1865年苏州府654.1万228.9万江宁府452.9万108.7万镇江府247.5万51.9万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24.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士兵中流传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的歌谣。这表明此时的太平天国A.领导核心空前加强 B.军事形势全面好转C.军心涣散、盛衰转折 D.全面落实土地改革25.日本发动

10、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资本输出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26.台湾义军发布檄文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檄文发布的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7.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8.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

11、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敌意 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 D.农民阶级完全认清了基督教的反动本质29.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县长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辛亥革命( )A.前后没有任何变化 B.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C.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D.使地主和旧官僚走向资产阶级化30.“学子激扬焚侫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12、”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31.1871年4-5月间某国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非法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32.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新”的含义是指(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33.共产党宣言宣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