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16002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跳出战争看战争时,我们会发现,战争除了留给我们血腥、悲壮、残酷之外,她还带给人们温暖、感动和真情,而这些战争背后的东西正是中朝两国人民世代珍惜,友谊万古长存的根本,此情也正是能感动我们今天的学生的凭借。所以,这篇文章的把握基调应该是战争背后的人性美,也只有把中朝两国人民惜别的场面放到这样的大背景中才更具感染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战争”的高度统揽全篇,把学生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牺牲、离别、苦

2、难”的认知上升到战争也能给人们留下“温暖、亲情、感动”来领悟中朝两国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通过“识亲人、赞亲人、别亲人”三环节,引导学生“抓事例-理解-讲述,抓情感-体会-诵读”,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一、识亲人本文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全文围绕告别的主题展开描写,所以,对课题的理解非常重要。“识亲人”这一环节分四步走:1.理解普通意义上“亲人”的含义。上课伊始,先请学生谈一谈对“亲人”这个词语的理解,初步理解普通意义上“亲人”的含义,为深入领悟本课中“亲人”的意义做好铺垫。2.体会亲人分别时的感受。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初步体会亲人分别时的感受,最后,带着这种初步的体验

3、朗读课文题目。借助学生的情感经验,初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题,体会突出重点字词对表达感情的作用,为后面情感升华后真情的诵读打基础。3.认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胜如“亲人”。之后,通过师生谈话从亲人联想“家”的温暖,引出战争的残酷,介绍“抗美援朝”战争,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并结合课题质疑,抓住统领全篇的问题: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还称为亲人?理出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二、赞亲人抓住“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个思辩点,以“抓事例-理

4、解-讲述,抓情感-体会-诵读”两条线并举,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占有学习材料,并根据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来寻找答案。之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见解,老师相机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情感。这一环节的设置想法很简单:第一,语文,大多关注怎么“教”,而较少顾及怎么“学”,而实效性是落脚在学生的“学”上的,所以,教师要在怎么“学”上多点拨和引导;其二,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学习集体”的形式使思维呈现整体性,或者说的简单一些,课堂上去掉老师的提问,学生自己能一步一步往下走。三、别亲人引导学生观看送别场面的录象,进入特定的情境。之后,教师

5、用“情感引读”的方法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即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诱发学生的感情,并让学生怀着同样的感情接读课文。我是按火车“启动”、“徐徐开出”、“飞驰而去”三个过程设计“引语”,引导他们把领悟到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亲情,通过朗读进行抒发。要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也需要给他们创设一个离别的氛围和环境。所以本课的教学在三处使用媒体手段。1.介绍时代背景文章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述的事件无疑是感人的,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孩子们来说,毕竟是遥远而又陌生的,他们甚至分不清解放军和志愿军的区别。如果要使学生们从情感深处体会和接受这份不是

6、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就必须使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背景和经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在这里我们运用一段录像资料(播放第一段录像),给学生们展示了这场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及整个过程,同时也点明了“志愿军”这支特殊的军队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殊意义,为学生能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作铺垫。2.感悟“依依惜别”的真情本文描述的是中朝两国人民话别的场面。感悟“依依惜别”的真情是突破教学重点的关键环节。感悟的方法就是“读”读中理解,理解后再读。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视频的出示,音乐的播放,补充了文章描写的空白:战士与大娘相拥而泣,那份依依不舍通过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依依不舍的离别情境,使得学生的朗诵充

7、满激情。这种激情的涌动和真情的迸发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而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自己多媒体化的优势将画面和音乐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情感,才能使课堂上学生的读和悟激情荡漾,极好地突破教学重点。3.体会“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在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无私奉献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也为朝鲜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这一点作者并没有过多的着笔,那么学生在理解这深情厚意产生的原因时就难免会困惑及片面。要想解决这一难点,单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来体会,很难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因此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份战后的统计资料,为了使这份统计的资料生动并有说服力,我再一次选用了视频的方式。那一串串英雄的数字,英雄的名字,触动每个人的心灵,使学生激情达到高潮,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