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15977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浊酒一杯家万里,_。(渔家傲秋思范仲淹)(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的句子是:_,_。(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2. 下列词语中,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解剖(po) 参差(c) 订(dng)正 粗制滥(ln)造B. 烧灼(zhu) 震憾(hn) 赃(zng)物 再接再励(l)C. 酝酿(ning) 可汗(hn) 泄(xi)露 循规蹈矩(j)

2、D. 锁屑(xi) 慰藉(ji) 翘(qio)楚 谆谆(zn)教诲3.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两名消防员在火灾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己,纷纷在网上发帖悼念。B.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数学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C. 一时间,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D. 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她的菜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4. 下列对文学作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范进因为考中举人喜极而疯的丑态,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

3、制度对人的心灵的毒害。B.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作者抓住春的特点,通过生动、有层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所作。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的远大抱负。D. 故乡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塑造的中年闰土、杨二嫂等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 下列对如图的书法作品欣赏表述恰当的一项是()A. 流畅自然,潇洒飘逸。B. 蚕头雁尾,圆润浑厚。C. 中规中矩,方正典雅。D. 流动连绵,气韵灵动。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6. 综合性学习某校初二(1)班开展了“中

4、学生消费状况调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成员的你请完成如下任务:(1)分析下列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我们对100名初中学生每月拥有零花钱的数额及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见下表:表1:初中学生零花钱来源调查表来源父母其它长辈压岁钱比例72%20%6%表2:初中学生每月零花钱花费状况调査表每月零花钱花费50元以下50元-100元100元-200元200元-300元300元以上比例6%18%28%35%13%【材料二】青少年的消费状况中,零花钱的用途主要有三种:学习用品。零食和人情交往,还有个别同学用于游戏和娱乐。购买学习用品产生的费用,往往会另外朝家长索要,所以,零食与人情交往就成

5、了学生零花钱消费的主体,例如在各种聚会时送礼物、聚餐、看电影等,消费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攀比心理,追求时尚与潮流。探究结果:_(2)班里的同学小明即将过生日,准备在一个高级饭店请同学们吃饭庆祝。请你在下面三种情境中任选一种,结合情境完成口语交际。情境一:你的同学小红家境一般,零花钱很少,为没钱买一件上档次的礼物闷闷不乐。情境二:你的好朋友小刚准备以买书的名义向妈妈要钱买礼物。情境三:小明正式邀请你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同时炫耀饭店的奢华气派。我选:_我会说:_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7.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

6、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2)下列对这首古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A“属国”是附属国的简称,是作者出使边塞时路过的一个地方。B由“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出使的时间是春天。C“燕然”原指燕然山,在诗中指边防前线。D这首诗既描写了奇特壮丽的边塞之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8.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摧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7、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則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婚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則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注释】攉:提拔,提升。赎:用財物换回人或抵押品。贪渎:贪污。亦指贪污者。英皇:即明英宗。以荫入监:凭着上代的余荫而取得监生资格。白:禀报。登第:科举考试时成绩及格。幸冀:希求

8、。列:同裂。畿辅:京城附近地区。固:坚决。下一个“固”是固执之意。恚:愤怒。而翁长铨: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旬乃还第:十天后才回家。(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列卷火之火:_ 恚而语女曰语:_ (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A恚而语女曰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B驾而宿于朝房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仲孙以荫入监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D则汝朝夕侍母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3)翻译下列句子。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译文:_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译文:_(4)选文写了王翱哪三件事?请用简

9、洁的语言概括。(5)出师表中诸葛亮曾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结合选文和出师表,说说这些利国利民的贤臣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9.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面部表情会出卖你 在童话木偶奇遇记中,木偶匹诺曹长着一只会伸缩的鼻子,每当他说了谎,鼻子立刻就会伸长。虽然现实中并没有这样一只古怪的鼻子,但事实上,正常人内心的隐秘,一般都会在他面部的肌肉活动中不由自主地泄露出来。所以面部的肌肉其实就扮演着童话中那只鼻子的角色。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一群志愿者讲述自己做过的两件事:一件是感到后悔的;另一件是不感到后悔的。然后,研究人员让志愿者把不后悔的事假

10、装后悔再讲述一遍,同时记录下志愿者面部肌肉微妙的变化。 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假装后悔的时候,要让他前额的肌群活动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表现出来的与其说是后悔,不如说是卡通漫画里那种惊讶的表情。 同样,在他们说谎时,一些不该活动的面部肌肉有时倒是不自主地活动了起来。这些通常发生在说谎者自以为别人上当的时候,或者当他们发现人不相信他们的谎话而忐忑不安的时候。这些时候,说谎者的面部表情类似傻笑。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讲述一件虚假的伤心事时,讲述者的表情很难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前后一致。与说真话的人相比,说谎者的面部表情经常在正面和负面情绪之间来回摇摆。 最后,就算说谎者非常老练,能够控制面部表情,那么还可以

11、观察他的眼睛。当人说谎时,他的瞳孔一般会放大-尽管很久以来人们就知道,当一个人被激起情欲的时候,瞳孔会放大,但研究还表明,当我们陷入某些情绪,如愤怒、恐惧、紧张时,瞳孔也会放大。 当然了,导致瞳孔放大的情况很多,单单基于瞳孔放大而判断一个人说谎,还是会冤枉人。但如果结合面部的其他线索,那么所下的判断大致就比较可靠了。(1)文章用童话木偶奇遇记中匹诺曹的鼻子开头,有什么作用?(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能够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3)说说文中加着重号的“一般”有什么表达效果。10.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读书的境界 书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精神的载体、思想的精华。莎士

12、比亚说得好:“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尤其是读优秀的书,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对生命的尊重。一句话,读书能提升人的境界。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沐浴。孟德斯鸠说过:“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命中寂寞的时间,变成巨大享受的晨光。”不是吗?一本好书,虽无声,却有仰天长啸,心语低诉;_,_,_,虽无味,却有酸甜苦辣,心香浓郁。看一本好书,就是作一次美好的旅行,去一处美妙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将视野开阔,胸怀宽畅,精神充实,知识更加丰富。 读书是一种思想的提升。书中的妙语发人深省,有引领和校正作用,细细品味,受益良多。有时仅一句话,就能道尽人生,让人顿觉醍醐灌顶。读书人终此一生也

13、许都不能把圣贤先哲的思想完全参透,但只要努力照此去做,思想便会越来越深刻。“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旨在告城读书人要耐得住贫穷清寒,做精神的富有者;“积财千万,无过读书”,是告诉我们惟有读书才能获得永恒的财富。清贫而不坠青云之志,是读书人的至高境界。其意蕴深远,唯有真正的读书人才能明白。 读书能怡情。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对功名利禄的贪婪追求。何不丢下这不堪重负的十字架,走进书斋,走进心灵的驿站,做一次哪怕是十分短暂的小憩。这样做并非迂腐和清高,而是为了寻求心灵的慰藉。从史书中感受智慧,在诗词中体味灵秀,去哲言中浸润禅意,到美文中舒展心灵,是每一位读书人的追求。 读书能去俗。林语堂说:“

14、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他认为,“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受种种俗见俗文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膜剥下,才是读书人”。善读书的人,自会拥有一双慧眼,看清生活的纷扰,在人生的路上不畏风雨,毅然前行。 人活着,要多读书,读好书。不读书,人就会愚眛无知,精神空虚,神不守舍,思想麻木;不读书,人就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路漫漫其修远,让我们以书为伴,携书前行,相信书香定会升华我们的心灵境界,指点我们前方的精神绿洲,带我们走向欧翔鱼游、风光无限的人生至境!(选文有改动)(1)阅读全文,说说读书能够从哪些方面提升人的境界。(2)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3)“读书是驱散生活里种种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这句话能否作为第段的论据?为什么?11.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房间里只剩下了里德太太和我,在沉默中过了几分钟。她在做针线活儿,我坐在一条矮凳上打量她,离她的扶手椅有几码远。我手里拿着那本记述说谎者暴死经过的小册子,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